资源描述
从中国铝业和中国远洋巨亏说开去
随着国内各家公司2012年上半年业绩的陆续披露,两则新闻还是引起了经济层面的很大震撼:
一是中国铝业8月16日晚间发布半年业绩快报,净利润巨亏32.53亿元,折合每股亏损0.241元,相当于182天里平均每天亏损1787万元。与之相对应,2007年大牛市里上市的中国铝业,股价曾一度飙升到60.60元。但随着牛市的结束,其行业景气的大幅衰退,2012年8月31日中铝的股价也创出了5.16元的历史最低价,下跌幅度高达91.5%。
二是中国远洋8月29晚间公布半年报显示,2012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亏损48.7亿元,相对于中国铝业32.53亿元的亏损,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1、引起震动的原因
大家只所以对以上两则新闻高度关注并震惊,无外乎如下原因:
(1)两家企业的母公司均为副部级央企
中国铝业的母公司中铝公司及中国远洋的母公司中远集团均为由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54家副部级央企之一,头上的光环可谓耀眼。
(2)两家集团一直以来位列“财富世界500强”榜单
在刚刚公布的“2012财富世界500强”中铝公司和中远集团分别以358.39亿美元及287.96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位列第298和384位。
(3)两家集团的行业地位在国内甚至是国际上难以撼动
中铝集团是目前中国铝行业中唯一集铝土矿勘探、开采,氧化铝、原铝和铝加工生产、销售,技术研发为一体的大型铝生产经营企业,是中国最大的氧化铝、原铝和铝加工材生产商,是全球第二大氧化铝生产商、第三大原铝生产商。
中远集团拥有和控制各类现代化商船近800艘,5600多万载重吨,年货运量超4亿吨,远洋航线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多个港口,船队规模稳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其中集装箱船队规模在国内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六;干散货船队世界排名第一;专业杂货、多用途和特种运输船队综合实力居世界前列;油轮船队是当今世界超级油轮船队之一。
2、综合分析
2012年上半年两家企业确实发生了巨亏,而且目前并未有短期内扭转局面的可能,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这也确实是一个极其难以回答的问题。
对于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出现今日局面的原因,经济界人士的分析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透过一些数据我们还是能够找到一些端倪,但有一点要特别指出,两家集团的亏损成因是大不相同的。
(1)中国铝工业的产能过剩是中铝集团亏损的最大原因
几年前中国铝业只所以业绩突飞猛进,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行业垄断地位,其占据了国内氧化铝及电解铝的“大半壁江山”,行业话语权无出其右者,拥有较强的市场定价权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但经过5年的发展,中国当今的铝工业已远不是2007年的局面,尽管中国铝业行业龙头的地位未变,但行业影响力已不可同日而语。
截止 2011 年底,中国氧化铝产能达到 5142 万吨,2011氧化铝产量约 3417 万吨,行业开工率只有70%左右,而中国铝业的氧化铝产能在1500万吨左右,只占到国内总产能的30%。
到2011年底,全国的电解铝生产能力2550万吨/年,产量1800万吨,行业开工率也在70%左右,中国铝业的电解铝产能为400万,占到国内总产能的15.69%。
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是由于这几年来氧化铝的价格高企,很多中小企业纷纷进入这一行业。造成了中铝集团的市场地位急剧下降,同时由于中小企业经营灵活的优势,企业历史负担也较轻,在与中铝的全面竞争中“战而胜之”就完全成为可能。
(2)资源的瓶颈制约是中国铝业的另一桎梏
目前中国铝土矿的对外依存度已达60%,几乎与铁矿石对外依存度持平,今年5月6日由于印度尼西亚铝土矿政策变化,包括铝土矿在内的14种矿产不能以原材料出口, 2014年将全面禁止出口。
伴随着以上事件,面对“无米下炊”的窘境,中国铝业立即决定所属山东、河南、中州分公司实行弹性生产,压缩氧化铝产能170万吨。
另外,中国铝业在电解铝最大生产成本构成-电力方面与同属于行业巨头的中电投、神火集团D等相比丝毫没有优势,中电投是国内五大发集团,神火集团则是大型煤电企业,二者的电力成本较中国铝业为低,其煤-电-电解铝的产业链整体优势更为明显。
(3)中远集团输在“船大了难掉头”
与中铝的情况完全不同,中国远洋在国内乃至世界上的行业“霸主”地位近年来并未受到“挑战”,其问题的出现恰恰于“体量过大”致“船大了难掉头”。
中远集团总裁魏家福表示,公司的亏损存在许多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全球经济疲软、欧债危机以及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等都是原因之一,“一地伤风,全球咳嗽”,部分地区的经济问题对全球经济都会产生影响。以上说法倒也切合实际,加之全球航运业持续低迷,并且供需严重失衡,油价高位运行的形式难以改变,出现巨亏也在意料之中。
中远集团今日巨亏的根源早在4年前就埋下了。
业界公认中国远洋业绩表现差劲主要是外围环境恶化所导致。其中,一方面供需严重失衡,导致业绩下滑严重;另一方面,运价的下调和燃油成本的上升,压榨了利润水平。中国远洋不合时宜地订购船只和高价租船,才是导致其业绩亏损比行业其他公司严重的原因之一。
早在2008年初,中国远洋就宣布投资22.96亿美元订造25艘新船,由此增加10.68万标准箱运力和211.3万载重吨运力。干散货船(运载煤炭等原材料的船只)方面,中国远洋的手笔同样不小,干散货船数量从2007年的约400艘增至2010年的约450艘。中国远洋大举押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上述举动,导致在船运市场崩溃的当口,中国船运能力却大幅提升。
3、如何“救渎”
两大集团继续巨亏下去是不可以接受的,这不仅仅是广大股民和投资者不答应的事情,也是国资委所不能允许的,要改变局面只有“自我救渎”,我们且来看看其近期的主要举措:
(1)中国铝业:向综合资源矿业公司转型
其实中国铝业的转型之路一直未间断,即使在目前业绩不佳的局面之下也并未阻挡中国铝业并购扩张的步伐。中国铝业近日公告称将斥资20亿元收购宁夏发电35.3%的股权,借机在宁夏着力发展煤电铝产业,而收购蒙古国南戈壁煤炭项目也仍在洽谈之中。
中国铝业近年来积极布局矿业和能源项目,并力争五年打入全球矿业十强,相较于电解铝主业的萎靡,业内人士也更看好该公司转型业务的发展。
(2)中国远洋:坚持就是胜利
中远集团总裁魏家福说:“如果说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航运业遇到了极端的严冬,而这次航运业则是进入了较为漫长的寒冬期。目前在航运界流传的一句话是――“生存者就是赢者”,活不下去永远成不了赢者,我们要有积极的姿态,在寒冬中谋生存,首先是谋生存,其次是图发展”。
以上讲话传递的信息就是中远能够做的只有坚持,静待全球经济的回暖。
对于中国铝业和中国远洋的“救渎”之路,只有等待时间的检验,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条路注定曲折而坎坷,总之如果没有“壮士断腕”的决心的勇气,没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危机与奋起,是完全不可能实现“救渎”的。
一己之言,未免偏颇,不当之处,敬请见谅。
作者:张金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