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北师大版
§4.1线段、射线、直线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理解线段、射线、直线等简单图形
2、会说出线段、射线、直线的特征;会用字母表示线段、射线、直线
3、通过操作活动,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等事实,积累操作活动的经验,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理解线段、直线、射线等概念,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性质 教学难点: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等事实,并应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观察法、情境教学 教学过程: 一、新课讲解
1、一段拉直的棉线可近似地看作线段 师生画线段
演示投影片1:①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______ 学生画射线
②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_______
学生画直线
2、讨论小组交流: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近似地看作线段、射线、直线?
(强调近似两个字,注意引导学生线段、射线、直线是从生活上抽象出来的) 线段、射线、直线,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相同之处?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各自的特点) 3、问题1:图中有几条线段?哪几条? “要说清楚哪几条,必须先给线段起名字!”从而引出线段的记法。 点的记法: 用一个大写英文字母 线段的记法:
①用两个端点的字母来表示 ②用一个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自己想办法表示射线,让学生充分讨论,并比较如何表示合理 射线的记法:
用端点及射线上一点来表示,注意端点的字母写在前面
直线的记法:
①用直线上两个点来表示 ②用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
强调大写字母与小写字母来表示它们时的区别
(我们知道他们是无限延长的,我们为了方便研究约定成俗的用上面的方法来表示它们。) 二、随堂练习 读句画图(如图示) ①连BC、AD ②画射线AD
③画直线AB、CD相交于E
2
④延长线段BC,反向延长线段DA相交与F ⑤连结AC、BD相交于O
4、问题2 请过一点A画直线,可以画几条?过两点A、B呢?
学生通过画图,得出结论: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5、问题3 如果你想将一硬纸条固定在硬纸板上,至少需要几根图钉? 为什么?(学生通过操作,回答) 三、课堂小结:
①学生回忆今天这节课学过的内容进一步清晰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 ②强调线段、射线、直线表示方法的掌握
§4.2比较线段的长短
教学目标:
1、 借助具体情境,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 2、 能借助直尺、圆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3、 能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教学重点:线段比较大小的方法,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尺、规作图 教学方法:观察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认识线段性质 1、问题情境导入
(1) 投影显示课本P123插图
(2) 问题:小狗、小猫为什么都选择直的路?
(3) 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回答:小狗、小猫之所以选择直的路走,就是想走的路少一
些,因为这是最短的路程
2、教师进一步分析:如图,从A到B地有多少条道路,一般地,人们会走中间的直路,而不会走其他曲折的路,如果把这些路看或各种形状的线,显然线段AB最短。我们把一事实总结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教师提出: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提醒学生注意:距离是指线段的长度,是一个数值,而不是线段本身 二、 议一议,比较线段的长短
1、问题:如何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1) 这里是学生第一次应用直尺、圆规进行的基本作图,必须予以充分重视。首先
要教学生正确地使用圆规,然后要求学生明确对作图工具的规定,作完图要标注字母,写出结果
(2) 教师按作法在黑板示范,并写出作法
(3) 学生活动:在练习本按作法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不要求学生写作
法)
2、问题:在上图中,小狗跑得远,还是小猫跑得远?你是怎样比较的?
(1)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自己方法,与同伴交流。在教师引导下,用较规范的语言说出
一般线段比较长短的方法。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和同学是怎样比较个子的高矮的?通常会有两种方法,要么
让两人分别说出自己的身高,对一下;要么让两背对背地站在同一块平地上,脚底平齐,观看两人的头顶,直接比出高矮。因此,两条线段也可以通过类似的方法来比较长短。
第一种方法:用刻度尺量出线段AB与线段CD的长度,再进行比较。 第二种方法:把两条线段AB、CD放在同一条直线上比较。
4、 线段中点的概念
(1) 教师介绍:如图,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与BM,点M叫做线段
AB的中点。这时有AM=BM=
2
1
AB,AB=2AM=2BM。 (2) 学生活动:动手折纸,折出一条线段的中点,并与同伴交流。
(3) 问题:如图,AB=6cm,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是线段CB的中点,那么AC、
AD有多长呢?
学生活动:先独立思考计算得AC、AD的长,再与同伴交流。
[说明]此处学生只要能得线段AC、AD即可,不必强调用符号书写过程。 三、 随堂练习
课本P125页随堂练习题 四、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进一步认识了线段的基本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是指线段的长度,还学习了两种方法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在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时,要注意正确使用作图工具。 五、 板书设计
六、 教后反思
§4.3 角的度量与表示
教学目标:
1、 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理解角的有关概念,认识角的表示 2、 认识度、分、秒,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重点:理解角的概念,用字母表示角 教学难点:进行简单的度、分、秒的换算
教学方法:观察法、情境教学法、三疑三探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
1、 多媒体课件投影课本P126插图
2、 提出问题:还记得什么是角吗?观察图形,你能在图中找到角吗?
3、 引导学生回顾角的概念,明确角是由两条射线组成的,这两条射线有公共的端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