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把生活带进课堂让课堂融入生活.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9407478 上传时间:2025-03-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把生活带进课堂让课堂融入生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把生活带进课堂让课堂融入生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把生活带进课堂 让课堂融入生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中的这句话,可能是所有为师者所遵从的职业准则。自古以来,教师的职责就是教给学生知识,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并且人们对教师赋予了较高的评价——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春蚕、蜡烛……这足以说明教师在人们心目中位置的重要,也足以证明教师身上的担子有多重。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学生与社会的零距离接触,五花八门的信息世界对孩子们的思想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对于塑造人类灵魂的教师来说,肩负的责任更大,身上的担子更重,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去教导学生,已完全不能适应孩子的需求与社会的发展。知识的需求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必不可少,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个人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已成为教学中的必修课。俗话说,“要立业必先做人”,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可以使学生从小养成好的习惯,长大做个正直,有德的人。怎样上好这门课呢? 回顾十几年教学的点点滴滴,我在以下几方面有较深的体会: 一 、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传统的教学就是照本宣科,把教材内容无一疏漏的灌输给学生,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形不成身体与精神的共鸣。因此,要创新课堂,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一个乐学、趣学的学习环境,通过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来提高教学实效,使学生在广阔的时空里自由地学习、感悟,促进良好品德的自然形成。 怎样通过创新课堂模式来提高教学实效呢?我认为教材与生活实际的有机结合是一个不错的手段。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把教教材作为教学的唯一任务,更不能把学生是否学会教材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而是应该把教材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找准教材与学生实际的切合点,巧妙地选取身边的典型事例整合教材,促进学生道德行为目标的达成。例如,在教学朝代替换,历史变迁这部分内容时,我先让学生深入了解教材内容,结合文本各抒己见,然后提出讨论话题“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假如每个帝王都能体恤百姓的疾苦,体会创业的艰辛,怎会从盛世走向衰败呢?抓住学生认识得到提升的契机,进行适时的思想教育:生活中我们与人交往也是同样的道理,先人后己,遇事多为别人想想,这样你就会有更多的知己,在生活的群体中获得威望。接着让大家从生活中找到相关的事例来谈一谈感受,以身边事来教育身边人。从遥远的历史走进身边的生活,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孩子们表现的异常积极,课堂教学达到了高潮。轻松的学习氛围促进了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学生不仅了解到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变迁发展及其原因,而且让学生站在另一个角度去品评历史、升华思想、陶冶情操。 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在文本教学的同时,在教材中增加富有时代气息的内容,拉近教材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不断提高教学的实效,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如《唐朝盛世》一课,教材中只是简单介绍了唐太宗李世民一生的作为,学生如果仅仅依靠教材来认识人物,可能留下的只是一个浅表性的明君形象,无法体会李世民作为一代帝王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所起的重要作用。于是,我便从小的班干说起,让学生从评判好的班干部到公平对人的教师,然后再结合身边好的社会先进人物各抒己见,让他们认识到唐太宗的英明之处。随后抛出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怎样做才是优秀的学生?你周围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先进人物,你想从他们身上学习什么?抓住生活实例、采用合适的手段、留心学习中的每个契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由于选择了学生亲身经历的或身边的社会事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欲望,拉近了学生与道德标准之间的距离,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道德认识。 二、以活动促兴趣,以兴趣促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来说,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课堂教学要想取得高效,就必须寻找一个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来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的教学活动形式有:讨论、资料搜集与处理、角色扮演、讲故事等。这些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全身心地感受,在自然和谐中潜移默化地提高道德认识。例如,在教学《我所生活的社区》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展示自己生活的环境,然后让学生探讨交流,可以夸一夸自己居住社区的优美环境、赞一赞邻里之间的和睦相处,也可以说一说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再画出自己所向往的生活环境……一系列的活动激发了儿童的学习热情,营造了一种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体验、感悟、学习,从而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学做集体的主人》一课后,为了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校在全班组织了一次“夸夸我们的班级”主题队会活动,让全班同学积极行动起来,将本班的特点和长处编成一个个片段,采用多种形式展现出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表现欲望,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自由选择的状态下进行价值建构。使学生在和谐合作的环境中主动参与活动,发现自我,发挥自我,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完善自我,激发潜在的创造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最终目的。 三、拉近师生距离,同学习、共提高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要求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伙伴,学习过程的主持人,学习成果的欣赏者。因此在课堂教学的各项活动中,我总是把自己放在一个参与者的位置,所有的活动都有班干部或同学毛遂自荐来组织,我作为班级一份子参于其中,与他们探讨、交流。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了充满欢乐的学习氛围。如在教学《勿忘国耻》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讲述自己了解的国家所受的屈辱与悲愤,学生提到了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谈到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决心和反抗外国侵略者的坚强意志,也感慨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我只是倾听他们的交流话题,对于精彩之处,我也会和学生一起感慨,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和他们同欢笑,齐悲伤,完全融入他们的学习环境中。 总之,让生活走进课堂,把课堂融入生活,我们只有把《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变为开放性的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从内心深处去认识,去体会,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达到了目的,真正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