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从化市棋杆中学 李雪琼
一、设计理念
新课标倡导合作与探究教学,凸显概念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因此本节课中本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突出人文主义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章首先介绍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与水分在体内运输的途径,接着分析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途径—蒸腾作用,最后说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的水循环中的作用,引导学生从理性上认识蒸腾作用的意义和保护森林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爱护绿色植物。本章安排2课时,为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本人对教材进行调整,第一课时练习制作叶片的临时切片,认识叶片的结构,第二课时再学习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分析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三、学情分析
水是自然界最常见的事物,学生在这方面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如:小学科学课已学习过植物的蒸腾作用,通过第二章的学习,学生已知水是植物体的组成成分,植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都需要水的参与,植物对水的吸收是通过根完成的;但是对植物吸收的水在植物体内是如何运输及如何散失等具体问题没有认真思考过,需要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得出结论。
四、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描述叶片的结构,解释气孔控制水分和二氧化碳进出叶片的机制。
(2)说明导管是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通道。
(3)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
(1)练习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切片,让学生学会生物实验的一般方法,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及得出结论。
(2)通过对染色的茎的横切和纵切标本的观察,结合模型,认识导管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初步学会构建生物模式图,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2)通过小组成员合作,培养交往能力。
(3)通过导管结构与功能的学习,使学生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叶片的基本结构和蒸腾作用的意义
2、教学难点:练习徒手切片,认识叶片的结构
六、课前准备
1、培养草本植物的根毛。
2、把芒果树枝插在红墨水培养一天后,分别把芒果茎横切和纵切:准备导管模型。
3、把带叶和不带叶的大小相同的同种树枝放入盛有相同体积水的量筒中,水面滴油防止水分蒸发,树枝用干燥透明的塑料袋罩住,扎紧袋口,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
4、演示保卫细胞形状的绿色长气球。
七、教学方法
1、结合学案自主学习。
2、实验观察法、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八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用具
设计意图
导入
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要消耗200kg以上的水,大致情况如下表所示:
项目
数量
比例
生长期中总吸水量
204228g
100%
作为组成成分的水
1872g
0.29%
维持生理过程的水
250g
0.12%
水去哪里了??
202104g
98.96%
展示以上资料,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产生疑问自己提出问题:植物为什么需要那么多的水呢?吸收的水分中大约99%的水哪里去了?水是从哪儿散失的?
阅读学案资料,思考,回答问题
玉米苗的图,学案
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引导学生联想小学自然课的内容自己找出答案:植物体内的水分是通过叶的蒸腾作用散失的。
一、水分在植物体内的吸收和运输
1、指导学生观察展示的根毛,完成学案
1. 根毛 可以大大增加根吸水的表面积,提高根吸水的效率。
2、指导分组实验,观察对比芒果茎横切和纵切,完成学案。
结论:1、水分在茎内的运输结构是 导管 。
3、出示导管的模型,讨论完成学案 结论 2(2)认识导管(1)组成:许多 长 形、 管 状细胞组成(2)细胞特点:无 细胞质 和 细胞核 ,上下细胞间的 细胞质 消失(3)功能:运输 水 和 无机盐
4、小结: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途径是从外界→ 根 →茎 → 叶
观察,完成学案
观察对比芒果茎横切和纵切,完成学案。
观察导管模型,完成学案
完成学案
实物,学案
实物,学案
模型,学案
学案
实物展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培养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二、植物的蒸腾作用
1、指导学生观察蒸腾作用的演示实验。
2、复习叶片的结构,用绿色的长气球围成的空腔模拟气孔,用牙签扎破气球,模拟气孔的闭合,指导学生完成学案
1.叶片的结构包括 上下表皮 、 叶肉 、 叶脉 三部分。气孔是由成对的 保卫细胞 围成的空腔,是植物 蒸腾作用 的“门户”,也是 气体交换 的“窗口”。当保卫细胞 吸水时,气孔张开;当保卫细胞 失水 时,气孔关闭
3、指导学生分组讨论蒸腾作用的意义
水分从 活的 植物体内表面以 水蒸气 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 蒸腾作用 。
蒸腾作用主要通过 叶片 进行。
蒸腾作用是不是一种浪费? 不是 蒸腾作用有什么意义? (1)拉动水和无机盐的向上运输;(2)降低叶片的温度 (温馨提示:可在书本P113第一段找到)
观察
复习,观察,完成学案
讨论,完成学案
实物
绿色的长气球,学案
学案
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用长气球模拟气孔的张合使微观抽象的生物现象具体化
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探究蒸腾作用的意义。
三、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1、指导学生观察图Ⅲ—25,完成学案
1(1) 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起 促进 作用(2) 如果地球上没有绿色植物,水循环还能进行吗? 能 (填能或不能)
2、算一算,了解蒸腾作用对增加降雨量的作用。
据科学家测算,某热带雨林的降雨量是1950毫米/年,蒸腾量是1570毫米/年。请计算,蒸腾量占降雨量的百分之几? 约80% 。(选填约80%或约10%)
3、理解蒸腾作用的作用,完成学案
蒸腾作用能提高 大气湿度 ,增加 降雨量 。植物还能保持水土,补充 地下水 。
看图,讨论,完成学案
估算,完成学案
完成学案
挂图,学案
学案
学案
通过板书小结完成水循环示意图,让学生认识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通过填空的形式降低计算的难度
课堂小结
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通过根、茎中的 导管 运输到叶,除了一部分参与植物体的生命活动外,大部分通过 蒸腾 作用散失,蒸腾作用的“门户”是 气孔 。
小结,完成学案
黑板,学案
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
九、板书设计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导学案的填写为开展课堂教学的主线,切实落实各知识点,通过实验观察法、小组讨论法来开展教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了学生交流、合作、分析、归纳的能力。但在课程开展过程中,需要增强师生的互动,面对不同的学生应对教学内容做出适当的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