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差半车麦秸》第一课时教案.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399816 上传时间:2025-03-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差半车麦秸》第一课时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差半车麦秸》第一课时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上册九年级语文 第二单元 《差半车麦秸》 第一课时教案2016年11月11日总43课时 课题 差半车麦秸 教时 第一课时 时间 11月11日 教学目标 1. 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读准字音、读懂字义) 2.读课文,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能熟练复述文章的主 要内容) 3.分小组搜集抗日战争的有关资料。(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明白人物成长的环 境)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及人物形象分析 教学难点 人物形象分析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三、活动延伸 四、、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一、 导入新课: 你听过“差半车麦秸”这个词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差半车麦秸》。 二、新课学习: 1.检查预习 : 字音字形(会读、会写) 喷嚏(tì) 擤(xǐng) 麦秸(jié) 歼(jiān)灭 绰(chuò)号 拭(shì) 分泌(mì) 颤(chàn)抖 毡(zhān)帽 枪毙(bì) 冷峻(jùn) 噙(qín) 掘(jué) 发瘪(biě) 凹(āo) 诌媚(chǎn mèi) 倒霉(méi) 舐(shì) 饱嗝(gé) 胆怯(qiè) 瞟(piǎo) 谩(màn)骂 忌讳(huì) 茶盅(zhōng) 患(huàn)难 羞涩(xiū sè) 窘(jiǒng) 享(xiǎng)福 掠(lüè)过 弧(hú)线 哽咽(gěng yè) 霹雳(pī lì) 词语注释 [枯燥] 单调,没有趣味。 [绰号] 外号。 [心不在焉] 思想不集中。 [抱怨] 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埋怨。 [哽咽] 哭时不能痛快地出声。 [谩骂] 用轻慢、嘲笑的态度骂。 [诌媚] 用卑贱的态度向人讨好 2.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 用一段话复述课文主要内容。(根据情节的发展) 本文首先写了游击队员们用“差半车麦秸”这个绰号打趣,以及 由小烟袋引起对主人公的回忆;接着写了“差半车麦秸”的身世、身 份;然后写了主人公在同志们的帮助下,逐渐改掉了一些坏习惯,思 想不断进步;最后写了在一次破坏日本鬼子的铁路、伏击运输车的战 斗中,主人公英勇战斗,光荣负伤,此时的主人公,已经成为了一名 勇敢干练的革命战士。 (2) 用一句话概括课文。(人物+事件) 小说描写了一个名叫王哑巴,外号叫“差半车麦秸”的落后农民 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游击队员的过程。他在集体斗争生活中受到了教育 和锻炼,从昏睡中觉醒并奋起抗争,最终成为一名勇敢干练的革命战 士。 3.分析人物形象 (1)提问:“差半车麦秸”的含义是什么? “差半车麦秸”在文中具体指什 么? 明确:“差半车麦秸”表示不够数,不够聪明的意思;在文中具体指工人游 击队里的一个队员。 (2)探究:“差半车麦秸”是一个怎样的人? 要求: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分析。(先读,再分析。) 提示; ①“差半车麦秸”身份的变化;“差半车麦秸”前后性格的变化; ② 分析人物的基本方法可以从情节中去分析,看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人物 的性格有没有发生变化;还可以从文章中对人物的具体描写,如肖像描 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去分析。) 明确:王哑巴,即“差半车麦秸”,是旧中国千千万万个农民中的一个,他 憨厚、质朴、节俭、善良,但又有点落后,怯弱胆小,或者说他是一个身 上还脱不了一些陋习的农民,但在革命的队伍中,他开始识字了,接受了 革命思想,变得开朗活泼,尤其是在以后的破坏鬼子的铁路和伏击鬼子的 运输车的战斗中,他不再胆怯,而是变得勇敢坚强,冲锋在先,并光荣负 伤。一句话,“差半车麦秸”,由一个毫无觉悟的贫苦农民,在我们民族的 解放斗争中,逐渐觉醒,走向了自觉,并成为了一个勇敢的战士。 (3)讨论:“差半车麦秸”还有什么没变?从文中找出具体的依据来谈。 明确:一是迷信;二是惦念老婆和孩子,始终表现了对乡土的热爱, 对家人的思念,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侵略者的愤恨。 (4)讨论:作者既写了人物的善良、质朴,又写了人物的一些旧思想旧陋 习,是否损害了人物形象? 明确:这正是作者塑造人物成功的地方,真实地描写了农民的形象, 实事求是地塑造了人物性格转变和成长的过程,正表明了伟大的民族战争或者说一个民族的灾难的作用,它能影响人,锻炼人,也就是说 的“环境造人”。因此,分析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变化,是不能脱离环境 的。当然,话又要说回来,也正是他们思想的觉醒与性格的变化,才 促使了我们民族的成熟与伟大,促成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这正如鲁迅 所说的“民魂”的发扬,促成了中国的进步。及时捕捉萌芽状态中的 民族新性格,这是作者姚雪垠在中国文学创作上的贡献。(提示:刚才, 老师的这个分析,就是运用了联系的观点分析的,以后同学们可以学 着这样分析。) 4. 画出“差半车麦秸”思想性格变化的图表 三、 活动延伸 1.用正楷字抄写课后的生字词; 2.完成课后思考练习题。 四 、课堂小结: 本节课 读了课文,分析了结构,分析了人物,,很好的完后了教学任务 。 四、布置作业 认真读课文,很好的体会体会“差半车麦秸”这个人物形象。 教师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教师展示思考题,学生讨论 大家讨论总结 教师展示讨论题,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并明确 大家讨论,教师板书 教师小结 教师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差半车麦秸 姚雪垠 “差半车麦秸”思想性格变化的图表 愚昧胆小 憨厚质朴 变 贪有小陋习 节俭善良 没变 觉醒 热恋故乡和家人 勇敢坚强 痛恨侵略者 回顾与反思 课文内容诙谐幽默,同学们爱读。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