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华南虎
教学目标:
1、有情诵读,联系背景,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基本把握诗歌主旨。
2、抓住关键,品味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3、研读赏析,形象探究,感受诗歌中浓厚的象征意义。
4、通过诗歌学习,鼓励学生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鄙弃世俗、勇于抗争,特别在充满诱惑的现代社会中不屈服、不迷失。
教学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结合体验,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猛虎图片,激趣引读
1、图片出示:教师出示老虎图片,学生感受老虎风采。
①看了图片后你有什么感受呢?谁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华南虎呢?
②华南虎是中华儿女勇猛、威武、高雅、祥瑞的象征,虎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诸如 穿虎鞋、戴虎帽、握虎符、扛虎旗、封虎将等。民间对虎顶礼膜拜,称虎为“山君”、“山神”;文人墨客对虎更是钟爱有加,画虎、咏虎,比比皆是。
③谁能说出几个关于“虎”字的成语或歇后语?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关于“虎”字的成语和歇后语。
成语
虎背熊腰﹕形容肢体粗大強壮。
虎踞龙盘﹕形容地勢雄偉險要。
虎口拔牙﹕在老虎嘴裡拔牙。比喻冒著極大的危險做某事。
虎视眈眈﹕像老虎那樣兇狠而貪婪地注視著。
虎头虎脑﹕健壯憨厚的樣子。
虎啸生风﹕形容豪奮起﹐大展宏圖。
放虎归山﹕把老虎放回山林﹐比喻自留禍根。
狼吞虎咽﹕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
如虎添翼﹕比喻本領很大的人又增加了新的助力﹐使本領更大。
狐假虎威﹕比喻假借別人的強勢顯自己威風。
歇后语
老虎头上拍苍蝇﹐不想活了。
老虎戴念珠﹐假裝慈悲。
老虎追得貓上树﹐亏留一手。
放虎归山﹐后患無穷。
老虎的屁股,摸不得。
2、激趣引读:
师:老虎历来被人们称为“兽中之王”,它的形象已成为古今中外文人描绘抒写的对象。虎,以它的威猛和高贵一直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华南虎的内心世界,让我们具体感受一只被囚老虎的震撼力吧。
进入新课《华南虎》
二、第一遍:自由朗读
(读准字音)
栅( )栏 斑斓( )呵斥( ) 不羁( )
抽搐( ) 沟壑( )苍苍莽莽( ) 和( )着热血
鲜血( ) 血淋淋( )
三、 第二遍:认真听范读
从诗歌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 老虎。(维护尊严 向往自由 蔑视世俗 威武不屈 勇于抗争)
相关诗句
| 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的卧在一个角落……/有人还苦苦劝诱/它都一概不理!——这几句有点鲁迅先生笔下的“横眉眼对千夫指”的味道.华南虎高傲不羁,蔑视世俗的个性。
| 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曾经是山林里自由不羁的大王,如今被困在牢笼里面,怎能甘心?华南虎向往自由,追求独立。
| 灰灰的水泥墙上/有一道道的血淋淋的沟壑——就算是压迫在带,就算是阻力在大,也决不屈服;就算是以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也要抗争。
四、第三遍:自由选读
从诗歌中,
我看到了一群怎样的 观众。
冷漠粗暴 庸俗无聊
五、第四遍:揣摩品读
从诗中,你读出了诗人对华南虎什么样的感情和什么样的人生感悟?
既同情又崇敬的感情。
“我”明白了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保持执著不屈,独立
健全的人格。
小结:形象归纳
华南虎:是一只高傲不羁、向往自由、勇于抗争的老虎。
观众: 是胆怯、冷漠、粗暴、可怜、可笑的一个群体。
“我”: 是庸俗大众的一员,但良知未泯、灵魂觉醒的人
六、第五遍:探讨悟读
本文老虎,铁笼各象征了什么?
(象征,就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间接地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师:这样,我们先来听听音乐(播放《小白杨》)
好了,语文不是音乐课,不能一直听,大家听了之后想想,这首歌仅仅唱白杨吗?(一棵呀小白杨, 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微风吹吹得绿叶沙响罗喂,太阳照得绿叶闪银光)
生:不是
师:不是在唱白杨树,那么又是在唱什么呢?
生:这首歌唱的是在祖国的边疆有许多守卫着边疆的战士们,他们为祖国站岗,伫立在那里。
师:对吗?
生:对
师:唱解放军,为什么要唱白杨树呢?我把他修改一下,小白杨不唱了,直接唱解放军,看看效果怎么样,你们会唱吗?
生:不会
师:我唱唱。
一个呀解放军,
站在哨所旁
胳膊粗,腿杆壮
守卫着北疆……
老师唱得好吗?
生:不好
师:太不给我面子了吧?我们关系这么好都不说我唱得好啊?(生笑)认为好的举手,没有人?好,有脾气,一个人要这样,要坚持自己正确的观点。说实话,刚才唱得是不好,跟原来的差别在哪里呢?因为原来的歌使用了一种语文上的常用办法……
生:借物喻人
师:也是象征手法,象征是一种手法,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间接地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比如玫瑰花象征……
生:爱情
师:牡丹?
生:富贵
师:松柏
生:坚强
师:荷花
生:高洁)
提供背景:
牛汉,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文革”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从1969年末到1974年12月,他在湖北咸宁干校一直从事最繁重的劳役,在连队里充当“头号劳力”,经常在泥泞的七上八下的山间小路上弓着腰拉七八百斤重的板车,浑身的骨头严重劳损,受到严重的折磨.
这首诗作于1973年6月,诗人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改造。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里见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四只破碎的虎爪愤怒绝望地把水泥墙壁刨出一道道深深浅浅的血迹,那不驯的气魄强烈地触动了诗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写下了这首《华南虎》。《华南虎》一诗展示的是“十年动乱”的特定时代。这是一个囚禁生命、戕害灵魂的年代。诗人以一颗敏感的心,强烈地感受到这种悲怆和苦难,同时也感受到了每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不屈的灵魂和挣脱禁锢、向往自由的顽强斗争精神。在诗作中,诗人把这苦难和血性赋予了一个有生命的肌体——被囚禁的华南虎。
华南虎象征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
铁笼象征禁锢自由的邪恶势力。
七、第六遍:重点朗读(诗歌最后一小节,探讨主旨)。
1、作者说:“我终于明白……”,“我”明白了什么?
“我”明白了被人类囚禁在笼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个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生命;“我”明白了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我”明白了在困境和厄运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抵抗堕落,奋然前行。
2、联系背景,说说作者刻画华南虎这一形象为了
表现自己的什么思想?
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八、第七遍:深情诵读
朗读指导:第一、二小节以叙述的语气为主;第三、四节要读出华南虎对人类的轻蔑,读出它内心的孤独和忧愤,更要读出它的抗争;最后一节是作者感情的高潮,要读出作者的羞愧和觉醒后的激愤。
(把握朗读要点)
读出华南虎高傲不羁的个性;
读出诗人既同情又崇敬的感情;
读出困境中诗人的人生感悟
九、总结(特色品评)
这首诗具有浓厚的象征色彩。象征,就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间接地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被囚在牢笼中的华南虎,代表着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于之相对的是禁锢自由、代表邪恶的铁笼。通过两者之间的激烈冲突,表现了诗人对精神自由、人格独立的极度渴望。
十、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作业。
2、课外读一些抒写动物的小诗。
3、收集更多的写虎的成语、诗歌及书画。
附板书:
观众:冷漠无情、愚昧无聊、人格堕落、市侩可笑
老虎:高傲不羁、向往自由、追求独立、勇敢抗争
“我”:良知未泯、深有感悟、超越苦难、奋然前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