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优质课教案
题目:全等三角形
作者姓名:李丁丁
工作单位:王家岗乡第一初级中学
通讯地址:王家岗乡第一初级中学
联系电话:15137646006
邮政编码:464400
日期:2016-9-22
全等三角形教案
王岗一中 李丁丁
教学目标 :
① 通过实例理解全等形的概念和特征,并能识别图形的全等.
② 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能正确地找出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掌握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
③ 能运用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④ 通过两个重合的三角形变换其中一个的位置,使它们呈现各种不同位置的活动,让学生从中了解并体会图形变换的思想,逐步培养学生动态的研究几何图形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
难点:理解全等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对应关系.
教学准备 :
复写纸、剪刀、半透明的纸、多媒体课件.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展现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录像片断.
片断1:图案. 淮滨西湖的一些建筑
片断2:一幅漂亮的山水倒影画,一幅用七巧板拼成的美丽图案.
2. 学生讨论:
(1)从上面的片断中你有什么感受?
(2)你能再举出生活中的一些类似例子吗?
注:它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全等图形.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探究
1.上面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有人用“全等形”一词描述上面的图形,你认为这个词是什么含义?
注:对学生的不同回答,只要合理,就给予认可.
教师明晰 ,建立模型
1.给出“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2.列举反例,强调定义的条件.
3.提出问题“你能构造一对全等三角形”吗?
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及性质:教师结合手中的教具说明对应元素(顶点、边、角)的含义,并引导学生观察全等三角形中对应元素的关系,发现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解析、应用与拓广
1.学生用半透明的纸描绘教科书91页图13.1-1中的△ABC,然后按“思考题”要求在三个图中依次操作.(或播放相应的课件)体验“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全等”.
2.以图13.1-1中的两个三角形为例,介绍对应边、对应角以及两个三角形全等的符号表示、读法、写法,并说出图13.1—2、图13.1—3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写出相等的边和角(解释“≌”的含义和读法,并强调对应顶点写在对应位置上). 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3.总结寻找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方法,一一对应思想.
(三) 拓展与延伸
例1 已知△ABC≌△DFE,∠A=96°,∠B=25°,DF=10cm.求∠E的度数及AB的长.
分析:
要引导学生找出两个三角形的六个元素,三个角对应相等,三条边对应相等。如,△ABC≌△DFE可以理解为△A①B②C③ ≌ △D①F②E③
∠A①=96°=∠D① DF(①②)=AB(①②)=10cm 这是一种简易的标记法,来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角。
(四)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全等用符号__表示.读作__.
2.△ABC全等于三角形△DEF,用式子表示为__.
3.△ABC≌△DEF,∠A的对应角是∠D,∠B的对应角∠E,则∠C与__是对应角;AB与__是对应边,BC与__是对应边,AC与__是对应边.
4.判断题: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 )
(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 ( )
(3)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 )
(4)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 )
(五)课后小结 :
1.回忆这节课:在自己动手实际操作中,得到了全等三角形的哪些知识? 注: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要给予肯定的评价.
2.找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方法,注意挖掘图形中隐含的条件,如公共元素、对顶角等,但公共顶点不一定是对应顶点;
3.在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时应注意规范书写格式.
(六)布置作业
1.必做题:教科书92页习题13.1第1题,第2题,第3题.
2.选做题:教科书92页习题13.1第4题.
(七)教学反思 :
本节课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学生对基本三角形变换出各种图形,观察它们的对应边、对应角的变化,体会当公共边、公共角完全或部分重叠时,如何快速寻找. 介绍对应边、对应角以及两个三角形全等的符号表示、读法、写法,并说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写出相等的边和角(解释“≌”的含义和读法,并强调对应顶点写在对应位置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