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谈新课改下学习小组建设对英语教学的作用发挥
摘要: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推广。广大教师们凭着自己已有的教学经验和对新课改的认识,慢慢探索与研究着。学习小组的建设在英语教学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让学生们有了参与学习英语的热情与激情,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了语言的运用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团队的合作意识。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学习小组
英语教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推广了,犹如一声春雷滚过,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也给我们文化中学的教师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然而,面对此挑战,我们并没有退缩,而是凭着自己已有的教学经验和对新课改的认识,慢慢地,细心地尝试着对课堂进行改革。一段时间后,如今的很多教师们对新课程改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体会,我们所操纵的课堂也在发生着一些变化。一言堂变成了群言谈,多了动感,生气与活力,有时还有孩子们的真知灼见,让人欣喜不已。
推荐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注重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的“主人”地位。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是关键。要提高教学效率,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就必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获取新知识。
为了能达到这些目的,真正体现课改的价值,我校领导及教师们经过深思熟虑的讨论和研究后,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就是实施学习小组的建设。根据班上学生们的整体情况及个体差异,把他们合理地分成几个小组,并选出每组的学习小组长和行政小组长。小组长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小老师”的作用。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使他们能很快把握合作学习的内容,并在老师的指导下,适当选择合作学习的策略,会对小组成员合理分工,组织大家有序活动,鼓励全体成员积极参与,能对合作学习的过程简要的总结和评价。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训练,我们越来越感觉到课堂的主角在发生着变化,真正的主人是学生们。而课堂的效率也在慢慢提高。作为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我通过了一段时间学习小组建设的尝试,我谈谈学习小组的建设对英语教学所产生的作用。
1.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和激情。
以前的课堂,传统的位置。教师们能发现认真听课以及积极回答问题的总是前排的学生。特别是在英语课堂上,后排的学生几乎不怎么有勇气开头说英语。然而,学习小组建成后,改变了传统死板的座位。让学生们按组扎成堆儿座,不分前后,每个学生都离黑板和老师很近。老师可以在教室中间随意走动,可以和每个学生进行眼神的交流,给每个学生鼓励。这样,既能监督到学生们是否都在认真听课,也能让他们都有勇气开口回答问题。同时,也避免了学生在课堂上当场答错时的尴尬,提供了一个相对轻松和愉快的学习空间,缓和了学生的紧张情绪,在没有包袱,没有压力的环境下,组员敢问敢说,畅所欲言。他们都把精神集中在如何更好更快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上面,而不再是关心自己句子是否说得正确与否题目做得好坏与否这样的问题上。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利更多,语言能力得到提高,书写能力也得到提升,从而使他们更主动更积极地学习,大大地激发了他们参与其中的热情和激情,因此在分配到任务后,他们都能够自发地积极地去完成。
2.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小组合作学习不同于强调竞争的班级授课。它使竞争环境转向合作环境,组内的每个同学都有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他们或作为集体的一员为完成任务而自豪,或代表小组为展现小组的成功而骄傲。它使参与学习的小组成员人人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使“失败者”重新得到自信。以前的英语课堂,基础差的学生几乎不能开口说出一句完整的句子。每次进行对话训练时,也没有学生会选择与他们搭档。而如今,每组都会有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组长不能弃他们而不顾,每次任务必须合作完成。渐渐地,一些不开口的学生能从说简单的英语句子到能说出较复杂的英语句,然后能进行简单的对话交流。日复一日,他们不再那么讨厌英语课,他们有了学好英语的信心。每次课堂,都努力表现,希望能为自己小组争取荣耀。
3.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2011年版《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现代外语教育应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而小组活动在课堂上起到操练语言,有目的地实践语言项目的作用,从而达到当堂巩固的效果。通过老师设置的与课文和学生实际相关的交际情境,学生能通过小组活动进行大量的操练,加深对语言形式和意义的理解,从而使“言语技能”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发展成为自然和可能。合作性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机会,交际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这无疑对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特别是口头交际能力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4.增强团队的合作意识。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要求只有每一位组员都掌握了教学内容,才算完成教学任务,那么每位组员都认为自己有责任保证组内成员都学会教学内容,因此,他们积极和主动的学习情绪高涨起来,思维和心理活动较长时间处于兴奋的状态中。为了尽快尽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学习主动灵活,基础好的同学都会希望自己能充当“小老师”的角色,运用学过的知识,尽最大努力来帮助组员,他们会主动带动基础稍差的同学一同前进,相互讲述对某一问题的理解或心得体会,并相互辩论、纠正,使基础稍差的同学有更多机会,用更多层面,更多角度来理解问题,进而也能深刻地理解问题,并且牢固地掌握新知识,从而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学生在交流信息,分享成果时,感到自己不再是局外人,而是真正的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他们不再是学习的个体,而是合作学习的“共同体”。此时,浓厚的学习氛围得到了提升,团队的合作精神和意识得到了培养。
当然,学习小组的建设并不是“万能”的,也存在着一些弊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新课程的改革,是一个慢慢探索与研究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方式,需要我们适时适度的应用,挖掘和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在参与、实践和体验中学习、运用英语,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我们不再把自己视作为工作者,而是合作者。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一服从”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一参与”的关系。全面把握合作学习的实质,掌握规律,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2014年4 月20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