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李怀亮:精神折磨让人变傻了
谈到无罪释放,李怀亮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从被关押年的杀人嫌犯到获释洗冤,在一天中发生了如此戏剧性的变化,李怀亮和他的亲人是怎样的一种感受?他们还会相信法律吗?是否会提起国家赔偿呢?带着这些疑问,昨天上午,记者再次走访了李怀亮。他说,经此磨难,他更相信法律了。
图文京华时报记者孙思娅
晒晒太阳就感觉很幸福
昨天,李怀亮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到小院里晒晒太阳。他说,能够沐浴阳光、能够看到天,他感到非常幸福。因为在看守所里,这对他来说是很奢侈的事情。
记者:昨天到家以后都做了什么?
李怀亮:弄的好吃的,看守所里吃不好,你看在家里,吃肉有肉,吃菜有菜,还干净。然后因为身体不好,我就睡了。
记者:睡得好不好?
李怀亮:睡得不错,好久没睡这么安稳了,在那里(看守所)人太多,一个屋里都来人,根本都休息不好。现在,我一个人一个卧室,感觉特别好。
记者:重获的自由和之前的自由一样么?
李怀亮:那咋能一样?关了年,出来觉得天可真蓝,现在我能晒太阳、能洗热水澡、能自己睡一个屋、还能吃上可口的菜,我觉得太幸福了、太幸福了。
以前就住那么点地,多个人躺一个大平铺,屋子就几平米,见日头就这么大块地(比划约两平米),年来就洗过一次热水澡,连冬天都是冷水。
记者:今后打算怎么办?会回到村子里去么?
李怀亮:现在先不打算回去,先把身体养好吧,主要是身体还没养好,还没恢复过来,等身体养好了,我姐给我买了新衣服,我在精精神神、风风光光地回去。
记者:打算提起国家赔偿么?
李怀亮:那肯定要赔偿,不过到赔的时候再说那事。
精神折磨让人变傻了
和刚刚被无罪释放时目光呆滞、言语迟钝的样子相比,虽然仅隔了一个晚上,昨天李怀亮的精神状态有了很大的改变,不但脸色变得红润了,而且目光也有神了许多。
记者:今天的状态跟昨天(日)完全不一样,为什么昨天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今天能表达的这么流利?
李怀亮:关了来年,人都给关傻了,这身体也不行了。没有进看守所的时候岁,全身都是气力,干活、走路,都有使不完的力气。还有这脑子,说几句话就想不起来了,脑袋都是木的。
记者:为什么脑袋会变木?
李怀亮:他们一会儿提(提审)我一下,一会儿提我一下,一个屋里十几个人围着我、骂我、吓唬我,还有人老是打我、折磨我,我感觉很害怕,精神老是高度紧张。
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
你说没杀人,他们说你没杀,咋进公安局了?所有人都不相信我,不相信还打我。
记者:被宣判死刑的时候,怎么想?
李怀亮:心里咯噔一下,有点绝望了,可是我就想啊,我没有杀人啊。回到看守所,我就想我咋就要死了,我不甘心啊。
记者:判决后,想起这件事,你觉得自己冤枉吗?
李怀亮:冤枉啊,我脑子里转圈想着这个事情。我知道冤,冤有什么办法?你说没杀人,他们说你没杀,咋进公安局了?所有人都不相信我,不相信还打我,说是我杀的,没人相信我。
记者:那既然如此,这么多年来,有没有想过放弃?
李怀亮:那怎么会放弃?我姐还有我家人都为了我在四处奔波!咱没杀人,早晚终有一天会洗清冤屈。
记者:你的意思是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被无罪释放?
李怀亮:坚信有这么一天,他不管是早放我还是晚放我,总有一天会放我,但是不知道要到哪一天,更没想到会是昨天。
法律在我心中仍是公正的
那审判长,拿槌儿一敲,“证据不足,立即释放李怀亮”,我记得最清楚就这句。
记者:昨天听到无罪判决时,心情如何?
李怀亮:无罪判决谁不想要?这就代表你是合法公民。我心里反应特别激烈,但是当时就是表达不出来。这会儿想想,当时感觉就像做梦。
记者:法官宣读的判决你当时听懂了么?
李怀亮:那当然懂,那审判长,拿槌儿一敲,“证据不足,立即释放李怀亮”,我记得最清楚就这句,他一说这句我就全明白了。
记者:现在法律、法院、审判这些字眼在你的心里是什么样的一个词语?
李怀亮:法律、法院都是公正的,你有罪没罪,它都会给你公正的判。
记者:但是法院曾经三次判你有罪,而且你差点就因此没命了。
李怀亮:谁没有错的时候,它现在能判我无罪,我更觉得它公正。
李慧勇:政府对经济容忍度提高 政策不会全面放松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资料图)
和讯网消息 月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金融加大支持经济结构调整的八项政策,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对此做出点评,他表示,这个政策出台比政策的具体内容更值得关注。
李慧勇的主要观点如下:
一、政府对经济容忍度提高是动真格的,这次不是保增长,而是调结构;
二、当前经济的问题、金融的问题更多是结构性问题,总体政策还以稳为主,问题更倾向于通过定向制导的结构政策去解决。这些政策有可能是对症下药,也有可能是贻误战机,不过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这次国家是铁了心了,在没有突破底线之前,政策全面放松的可能不大。这一点市场似乎还不大适应,我们想说的是习惯成自然,新的机会要依赖于新稳态的建立。
李慧勇:未来3至5年中国经济将贴底线超低空飞行
和讯网消息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宏观数据温度依旧,各界对底线的讨论仍未停止。申银万国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日对和讯网表示,未来-年中国经济将呈现紧贴底线的超低空飞行的特征。
李慧勇说,我们的经济大势应守住底线,加速转型。他提出把握四个底线,首先,增长的底线。要实现翻一番的目标,底线在%左右,%可以作为经济增长的底线;其次,就业的底线。剔除结构性失业的因素,经济增长应能保证稳定的再者,流动性的底线。在要素价格劳动力成本环保成本都上升的情况下,适度宽松的流动性有助于转型。保持稳定的人民币汇率非常重要。中国的总体杠杆率并不高,去杠杆可能被误读,当前的去杠杆更准确地说是杠杆再造。最后,资产价格稳定的底线。在所有的资产中房地产(,股吧)价格是核心。过去几年的上涨导致了社会压力的加大,但是如果出现大跌将严重危机中国金融的稳定,因此保持资产价格的稳定尤为重要。实际上次贷危机和日本年代初经济的大滑坡都和房地产价格的幅度下跌有关。
对于加速转型,李慧勇的理解是,转型是中国的希望所在,因此我们提出只有制度红利才能救中国,转型的实质就是通过改革,重塑规则。改革主要包括一个主导改革:政府改革;三个中心改革(金融改革、破除垄断、收入分配);六大配套改革(要素、土地、户籍、财税、公共服务、国企改革)。
而从今年以来的改革的进展看,呈现三个特征:
第一,政热经冷,政府本身的职能改革以及去行政化的进展要快于经济领域改革的进展;第二,规范多,发展少。这尤其体现在金融和房地产领域;预计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经济领域改革会加速推进和实施,重点关注新型城镇化、破除垄断、利率市场化以及多渠道化解产能过剩;第三,震荡中前行。守住底线加速转型最理想的情形是通过转型的有保有压实现经济的自然平衡。但实际上一方面我们不清楚精确的底线在哪里,另一方面很难保证保和压的平衡,二者之间需要动态平衡。总体上未来-年中国经济将呈现紧贴底线的超低空飞行的特征。
就目前情况看,由于上半年规范的多,其对经济的负面压制作用明显,需要政策进行对冲。既要出手稳增长,又要使得负面效应最小,李慧勇给出三条路径的选择:第一,在规范之后,鼓励新的金融工具的发展,譬如通过发债解决地方政府和铁路建设的资金问题;第二,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和消费性投资,既可以缓解产能过剩,又有助于经济转型,水利、电力、环保、高铁、轨交、电信、能源、保障性住房等领域都仍具有较大的投资空间。第三,在合适的时间,对此前过于严厉的一刀切政策进行修正,譬如在保障性住房发展建设占一定比重以及房价得到控制之后,逐渐取消对房地产的限价限购等。他预计现阶段会以前二者进行对冲,在房产税普及之后,第三条才有望实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