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教版小学语文学习单——指向语言形式的迁移.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397851 上传时间:2025-03-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7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学习单——指向语言形式的迁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学习单——指向语言形式的迁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单——指向语言形式的迁移 课例:二(上)册《北京》 一、我能把这些图片摆在正确的位置。(图片活动) 天安门广场 二、词语盘点。 矗立 宽阔 又庄严又美丽 又宽又长 绿树成阴 鲜花盛开 绿毯似的草坪 拼成图案的花坛 来来往往 川流不息 中央 前面 中间 两旁 四周 三、我来说说低塘小学的操场吧! 低塘小学的操场中间是( )。草坪( )是( )。 塑胶跑道( )有一座( )。司令台( )。 一、意图说明 《北京》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一篇写景记叙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将北京描绘成一幅多彩的图画,从这幅画里我们能读到庄严美丽的天安门,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和壮观的立交桥,还有许多名胜古迹、高楼大厦和风景优美的公园。中间2、3、4三段对北京的景物展开了具体的描写,并且都按照方位顺序来介绍。尤其是第二自然段,更是层次分明按方位顺序具体介绍了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因此此学习单的设计就是以“学习方位词介绍景物”为学习活动的重点,进行迁移运用。 二、实施步骤 1. 摆位置发现写法 (1)请学生摆一摆天安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 (2)那你是根据什么来摆这些建筑物呢? (板书:中央 前面 中间) (3)你看,课文里用上了表示位置的词语,可以让我们马上就清楚建筑物的位置了,读起来也明明白白。 (4)如果你现在是北京的小导游,你能来介绍一下天安门广场吗? 各位游客,你们好!我们现在来到了( ),天安门在( ),( )。天安门前面是( )。广场中间( )。 2.换词深化 (1)第三段中有没有表示位置的词语让我们明白他们的位置呢? 出示:道路两旁,绿树成阴,鲜花盛开。 立交桥的四周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花坛。 (2)交流:两旁和四周能换位置吗? 课文里的用词多么准确啊! 3.迁移表达 (1)词语盘点 让我们把今天的词语来盘点一下吧! 优美的词语: 表示位置的词语: (2)运用 A 用上优美的词语来说一说低塘小学的操场。 B 用上表示位置的词把这些景点有条理地来说一说。 C 交流反馈。 课例:二(上)册《欢庆》 一、我会连线。 金黄的果实 洁白的鸽子 火红的旗帜 二、我会把诗歌中的动词圈出来。 三、我会仿写。 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 一、意图说明 《欢庆》是一首描写欢庆祖国妈妈生日情景的小诗。诗句短小精悍,语言优美生动,感情真挚。尤其是诗歌前面四行,是相同句式构成的,而且这种结构也是二上学生能迁移模仿的。本课就是以“语言形式的迁移”为主线,让学生亲历“感知——深化——运用”的学习活动,达到模仿文章句式写话的目标。 二、实施步骤 1.研读第一句,感知句式 (1)出示“献”。 (2)认读“献”,出示“献”的演变过程,讲解“献”意思。 (3)看看我们的小诗里,从这个献字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2.深入学习第二到四句,深化句式。 (1)圈画和“献”作用相同的词语。 (2)你读着这几句,你看到了什么,心情怎么? (3)发现这些句子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3.延伸语境,把习得的句式化为自己的语言。 (1)还会有谁呢?他们会用什么行动来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呢?能不能照着课文的样子也来说一说呢? (2)搭台阶,从填词说好一句话到自主运用句式说话。 课例:二(上)册《从现在开始》 一、我会仿说。 跳得 满头大汗 神气 极了 跳得 极了 跳得 极了 二、我会仿写。 小燕子熬夜以后,眼睛红红的,捉不到虫子。她连声说:“好苦啊,好苦啊!” 小白兔熬夜以后, , 。她连声说:“好苦啊,好苦啊!” 熬夜以后, , 。他连声说:“好苦啊,好苦啊!” 三、我也来当作者。 两个星期即将过去,小白兔紧张极了,他猜想着接下来要上任的大王会怎么做呢? 想象说话: 轮到 上任了。他  地说:“从现在开始,    。” 大家 ,可是又不得不服从命令,只好 。 一、意图说明 《从现在开始》是第一学段二上年级的课文,除了落实字词教学这个重点目标外,了解连句成段的方法也应是这个学段要做的铺垫性工作,这样才能为第二学段段落的学习打好基础。我们可以按“谁上任—发布命令——大家表现”合作读段的学习活动作为核心练习内容,在学习重点词句的基础上了解组句的规律,然后迁移运用。 二、实施步骤 1.研读第二段——明确构段方式 (1)朗读猫头鹰的话 (2)模拟小动物“议论纷纷”、句式仿写“叫苦连天” (3)问读:第一个上任的是谁—(生接读);他发布的命令是什么—(生接读);大家听了以后怎么样——(生接读) 板书:上任的动物—发布的命令—大家的表现 2.学习第三段——进行结构迁移深化 (1)读文圈画 (2)交流练说:上任的动物是—— 发布的命令是—— 大家的表现是—— (3)合作朗读进一步深化连句成段的方法 3.延伸情境,想象说话,运用学习到的构段方式仿说。 想象说话: 轮到 上任了。他   地说:“从现在开始,    。”大家 ,可是又不得不服从命令,只好 。 课例:三(上)册第13课《花钟》教学片断 《花钟》学习单 一、我会说。 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 晚上八点左右,夜来香 二、我会写。 请你仿照第一自然段的写法,选择几种自己喜欢的花,写一段话。 一、意图说明 《花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按时间顺序列举了九种花在不同时间开放,根据这个特点,可以让学生学习按时间顺序组句成段。这份学习单的设计,就体现了这样的教学思路。 二、实施步骤 1.发现写法 作者写得多么有条理,用的语言多么丰富,把花儿开放写得形式多样,有“舒展”“欣然怒放”“绽开”等等,把花儿开放写得多么活泼。 2.尝试补白 可是午时花和夜来香不高兴了,她们觉得自己开得还不够美,谁来帮帮她们?说一说。 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 晚上八点左右,夜来香 3.迁移表达 (1)出示学习单:让我们也来尝试这种写法。 (2)学生试写,教师巡视。 (3)组织交流。 课例:四(下)册第21课《搭石》 《搭石》学习单 一、默读课文,概括过程。 上了点年岁的人是怎样换搭石的呢?请你自己在读一读这段话,并用四字词语归纳一下换搭石的整一个过程。 完成表格一:发现不稳——( )——找来搭上——( )——满意离去 二、小练笔,仿写“敬之有序”。 假如遇到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 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一、意图说明 《搭石》是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各个自然段运用了一系列的关联词语的承接式自然段来描写摆搭石、换搭石、让搭石等画面,表现了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根据文章表达特点,构建学习“运用关联词有序表达的方法写画面”的学习活动,这份学习单就是帮助学生梳理内容,迁移本文的写法。 二、实施步骤 1.默读课文,概括画面 这篇课文写得很美,课文里还藏着许多幅美丽的画面呢!请你快速默读课文2-4自然段,找一找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还写了哪些画面?并选其中的一幅画面给它取个名字。 2. 仿写“敬之有序”,迁移表达 那假如遇到老年人来过搭石,会怎么办呢?一起读。我们发现写敬老图只用短短的一句话就带过了,这样吧,给大家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请你照着刚才所学的两个语段的写法,采用关联词串联法把年轻人怎样背老人的画面写具体,好吗?请先概括好背的过程呢?再动笔,时间4分钟。 (1)出示学习单:让我们也来尝试这种写法。 (2)学生试写,教师巡视。 (3)组织交流。 课例:五(上)册第20课《学会看病》 《学会看病 》学习单 如果你就是文中的儿子,你会怎么想呢?你能仿照描写母亲心理活动的方法,来写写儿子的心理活动吗?请在三个场景中选择一个场景来写写,可尝试运用以下关联词,也可用上比喻等修辞手法。 虽然……但是…… 如果……就…… 既然……就…… 不但……还…… 只要……就…… 假如……再也…… 就算……也…… 场景一:母亲要我一个人去医院看病,我 。 场景二:在医院里,我看到别的孩子有父母陪伴,听到病童的哭声不时从病房里传出来,我想 。 场景三:我终于学会了看病,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想 。 一、意图说明 《学会看病》是一篇略读课文,如何做到略中取精,精于教中,能够让学生一课一得,习得遣词造句的能力,是首先需要思考的。这一学习单的设计,根据文本特点,让学生仿照描写母亲心理活动的方法,写写儿子的心理活动,来尝试运用关联词语表达人物复杂内心变化这一写作特色。这样的学习活动,又进一步感受深沉的母爱,体悟父母之爱的广博,同时,内化了表达方法,做到了言意共生。 二、实施步骤 1.引导发现 (1)朗读比喻句,与“光阴似箭”对比。 (2)读好关联词,体会关联词在表达上的作用。 2.交流补充 (1)学生自由找读第11、23、27自然段,深入体会用关联词的作用。 (2)小结课文用这样描写的作用。 3.补白语境表达 (1)仿照描写母亲心理活动的方法,写写儿子的心理活动。 (2)交流、评价(从关联词角度)。 课例:五(下)册第26课《威尼斯的小艇》 《威尼斯的小艇》学习单 1.这些描写真精彩!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2.我也来写一写坐在船上的感受。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的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 )。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一、意图说明 《威尼斯的小艇》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的散文,抓住事物特点描写是课文表达的显性表达特点,融感受于景物描写是课文的隐性表达特点。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不但要学会抓住事物特点的描写方法,更要学会融感受于景物描写中的表达方式。因此,教学本文时,笔者设计了此份学习单,迁移“融感受于景物描写”的语言表达形式。 二、实施步骤 1.发现写法 (1)提示任务:既然这三个词语已经写出了小艇的样子和特点,那么我们这样写不就好了吗? (2)比较品评:出示比喻句,师生合作读(板书:融入感受) 2.批注深化 (1)布置任务:圈一圈、划一划重点词语,学老师的样子,把读书的体会用批注的方式写在旁边。 (2)学生自读,学写批注。 (3)组织交流。 3.迁移表达 (1)出示学习单:让我们也来尝试这种写法。 (2)学生试写,教师巡视。 (3)组织交流。 课例:五(下)册选学课文《维也纳生活圆舞曲》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学习单 勃拉姆斯说,在维也纳散步时千万小心,别踩着地上的音符,其实维也纳圆舞曲岂止是课文所写的几个音符,老师也寻找到了其中的几个音符,同学们能不能选择其中的一个音符,也来用上充满音乐色彩的、丰富而不重复的词语来写一写呢? 查看EXIF 一、意图说明 《维尔纳生活圆舞曲》一文,作者运用充满音乐色彩的、丰富而不重复的词语加以描写,使维也纳生活充满了音乐的灵韵。根据这一独特的语言现象,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经历了感知、深化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积累文中有特色的一些短语,最后让学生迁移运用,从而真正让学生吸纳了课文这一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二、实施步骤 1.自主探究 借助学习单,学生概括“免费音乐会”的节目及节目特点,并交流。 2.引导发现 鸟的叫声丰富而不重复,作者连用了三个词来形容花腔女高音独唱,描写也丰富而不重复。 3.批注深化 在5-8自然中也有许多这样的词语,找出来,写一写批注。 4.重点交流 交流“当年酒家”部分的批注,启发想象,对比体会去掉修饰语的不同,并感情朗读: 5.积累词语,延伸语境表达 (1)出示学习单:让我们也来尝试这种写法。 (2)学生试写,教师巡视。 (3)组织交流。 11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