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西江月》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授课人
吴冬梅
学校名称
玉州区九中
教学对象
七年级
科目
语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这首词是七下第六单元诗词五首中的一首词,它是古代诗词中的名篇。编者旨在让学生通过多诵读,多感悟,增加积累,巩固把握诗词描写的形象和意境的能力,提升文学审美能力,体现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由于学生上初中以来已学过十五首古诗词,积累了不少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诵读感悟,品评赏析,积淀深化的教学方法,适时借助多媒体音乐与书中画面的渲染,引领学生读中感悟,读中融情,悟中升情。并且尽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带动学生,不失时机地赞赏,积极有效的引导,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成就感,感受到诗词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知识与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词的内容。
2、领会、把握词人在作品中表达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诵读古词,掌握更多的诵读技巧。
2、培养学习古词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
2、 培养学生诵读和鉴赏诗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词的内容。
教学难点:领会、把握词人在作品中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我主要采用诵读感悟,品评赏析,积淀深化的教学方法,适时借助多媒体音乐与书中画面的渲染,引领学生读中感悟,读中融情,悟中升情。并且尽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带动学生,不失时机地赞赏,积极有效的引导,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成就感,感受到诗词的独特魅力。
四、教学环境及设备、资源设备
教学环境:安装有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室
学生准备:归纳复习学习古诗词的方法,查找作者的生平及写作背景资料。
教师准备:查找作者的生平及写作背景资料,收集相关的视频、音频,制作课件。
教学资源:资料、音频、教材、课件。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设备资源应用分析
一、课前检测。
二、温故知新、了解作者。
三、初读诗词、 感知词意。
四、品读诗词、体会情感。
五、背诵诗词
六、布置作业。
一、出示检测题目,复习旧知,引出新课题。
二(1)简析诗词的区别。
(2)出示相关资料。
三(1)提出要求。
(2)播放录音,并提出要求。
(3)教师适当点拨。
四1)提出问题:你喜欢哪一个句子,为什么?
(2)出示活动相关要求。
(3)点评,精讲。
五(1)提出要求。
(2)抽查部分学生背诵情况。
(3)指导背诵方法。
提出要求并指导。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
(1)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2)教师讲解。
三(1)学生划分节奏。(2)学生听录音,想象并说说词中画面。
(3)同桌互说内容。
四(1)学生独立思考。
(2)四人小组合作。
(3)交互、发言。
五(1)全班齐读诗词。
(2)个人自由背诵。
(3)全班齐背诗词。
六、发挥想象,将这首词改写成一篇清秀俊逸的写景散文。
检测、学习新知时,让学生回答,老师则用电子笔拖动幕布边缘把手,使演示内容按需要逐步显示。
引出新课题。
(1)学习词的相关内容,设置了拉幕效果。
(2)内容文字较多,教师在白板上用电子笔批注划关键词,学生与白板的交互有利于学习文本知识。
学生用白板笔划分节奏,教师用拉幕布强调较难的划分节奏的句子。
在这一环节设置了聚光灯效果。使用聚光灯可以逐一突出句子的内容,用电子笔拖动聚光灯控制显示的范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引发他们进入思考。
通过拉幕布出示上句,让学生背出下句,降低难度,引导学生当堂背出诗词
采用聚光灯,强调写作的要点。
六、教学评价设计
1.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能否恰当运用所学方法去赏析诗词。
2、各组的准备是否充分,表达是否准确、流利。
3、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活动检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课后反思
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