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六年级科学《小苏打和白醋》教学案例
轻汽小学 芦惠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第四课时的内容,是“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系列研究课中的第二课,是物质变化之化学变化探究的深入,是前一课时“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探究的承接,也是后几课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探究的前奏,“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一课在这里起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课主要是化学变化中产生气体及气体特点的探究。
二、学生情况: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3年半的科学学习,其科学探究的意识已经较为清晰,探究过程已基本掌握,探究方法更为实用灵活,这已经为他们在方法论上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同时,在前面几课的学习过程中,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的概念也基本掌握,两者物质混合会产生变化的观点也已经涉及,具备一定的迁移能力。这是其认知上的储备,为今天的探究成功奠定了知识上的基础。尽管实验要求方面经过一些常规的训练,然而,实验操作还不够规范,有待后阶段进一步改进。
三、教学目标:
正是对于上述教材的理解和学生实际的分析,特制定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2、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四、教学理念:
在本课中创设生活情景,力求体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思想,坚持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经历一次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研讨方法——实验证明——分析现象——获得结论”的完整的探究过程,在课前铺垫、课中构建和课后延伸的各个环节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演绎科学概念构建的完整思维过程,从而有效构建科学概念。在自主地、充分地开展活动中,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促进每一个学生科学素养的进一步形成和发展。
五、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学习
“同学们用早餐时有没有吃过一种叫油条的食品?油条里有一种添加剂你知道吗?这种物质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小苏打,此外,还有一种烧糖醋鱼用到的白醋。(老师板书)小苏打和白醋,老师把这两种物质都带来了,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观察?”。本课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直奔探究主题。
观察白醋和小苏打
1、学生观察。
(通过颜色、气味、状态区别)
2、小组交流。
3、填好观察表。
4、学生汇报。
5、教师总结。
(对于不知道的东西要做的不尝、不摸、不闻。)
(设计思路:对这两种物质的观察,了解它们的特点,是为接下来的实验操作做好准备。)
(二)、提出、聚焦问题
1、学生猜想。
小苏打和白醋,一个是固体一个是液体,如果把它们混合,结果会怎样?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会发生什么现象?
2、板书课题。
3、学生说说自己的猜想。
(设计思路:猜想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一环。学生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两种物质混合后产生的现象进行预测。猜想到底正确与否,将激发学生对猜想进行探究。)
(三)、设计、研究方案
1、讨论混合方法。(先倒谁,倒多少?)
2、学生发言,说出不同方法。
3、学生讨论试验步骤和试验中的注意点。
(教师指出两者比例大约是3:1)
4、教师课件出示试验步骤。
(设计思路: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以增长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体验学习科学的兴趣。)
(四)、实验操作
1、小组内分工。(两个观察员,一个记录员,一个操作员)
2、学生动手实验。
3、教师巡视指导。
(五)、搜集和获得证据
1、观察实验现象。
2、小组内成员交流。
3、记录实验现象。
4、把材料放进托盘。
5、小组代表发言汇报。
(如果学生没有说出玻璃杯外壁有的凉,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手摸一摸玻璃杯。)
6、其他学生补充。
(六)、分析论证
1、教师示范试验。
(1)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试验。
(2)熄灭燃烧的蜡烛和带火星的木条试验。
2、猜一猜产生了什么气体?
3、用实验验证。
(1)学生动手做实验验证。
(2)获得了什么信息?
(3)引导学生说说这种气体性质。
(灭火 比空气重)
(4)联系生活说这是什么气体?
(5)学生说出自己的推断。
(6)阅读课本资料。
(进一步了解二氧化碳及科学家是怎样确定气体成分的。)
4、观察玻璃杯里的液体。
小苏打还在吗?留下的液体还是白醋吗?
(将玻璃杯拿到学生面前请他们观察:看、闻。)
5、回顾总结。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和一种新的物质,这样的变化属于什么变化? 板书:化学变化
(设计思路:科学是严谨的,得出结论要尊重证据,必须通过实验来验证。)
八、拓展创新
1、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到二氧化碳?
2、学生回答。
3、地窖或枯井人下去之前为什么用灯火来测试一下?
4、讨论交流,举手发言。(设计思路:学习科学的目的就是运用科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