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新世纪、新理念
——现代教育观点之我见
宿州市第十一小学 陈 淼
摘要:
信息技术给我国的教育事业带来巨大的挑战。现代教学冲击着传统教学,现代化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信息素养,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更新教学模式,扩展教学空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如何促进教学现代化的发展,培养出思维活跃,具有创新精神、合作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主要探讨信息时代下,教师观念、教师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模式等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关键字:信息技术 教学模式 信息素养
如果说,21世纪以前的教育是在帮助人们发现这个世界,去谋求生存与发展。那么,21世纪以后的教育是要人们认识世界并且改造这个世界。未来学家阿依有这样一句名言:“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要创造的地方。通往未来的路不是找到的,而是走出来的。走出这条道路的过程既改变走出这条道路的人,又改变着目的地”。意在告诉我们,未来不是靠幻想,而是靠人类去创造,教育必须面向未来,创造未来。
一、 转变教师观念,培养高素质人才。
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老师”。
21世纪的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素质教育大力推行,信息环境对人才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由传统的知识型人才向素质型、创造型人才转轨。信息时代中的教师已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在不同的场合或情况下,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老师也不是什么知识都知道,也不是什么时候都是对的,这就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必须真正理解信息时代对现代人的需求,必须加强自身的信息素养,在教育和教育管理上:1、培养学生信息意识、信息技能和信息伦理的能力;2、把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有效结合起来,打破“闭关”的教育模式。
3、要进行创新性学习,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的能力,而不是惧怕风险,因循守旧。把自己努力培养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人才的培养在教育,教育成功与否关键在教师,我们应该顺应时代潮流,真正抓住时代的机遇,推动教育的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
二、 改变教育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严重束缚了孩子的发展。课堂上教师注重学生听、记,学生的学习模式:听 背 练 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注重的是如何将书本知识准确的灌输给学生,学生能在考试时准确无误地答出来,老师和学生都完成彼此任务。所以,课堂上教师不断提醒学生“注意听”。这种教学让学生学习方法呆板、机械,很难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因此,教育模式必须改革。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发展以学生为主体、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21世纪是以信息为导航,信息时代改变传统的“模拟式”,以“数字式”的形式改变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知识不仅从传统的认知领域中接收,还可以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网络教学、媒体教学来扩大学生的知识来源,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和速度,丰富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如教《草原》一课时,我首先播放一段CD片段,放出辽阔草原的动态画面:(蓝蓝的
天空,飘着朵朵白云,雄鹰在翱翔,一望无际的碧绿草地,牛群、羊群在游动,牧人骑着马轻轻地挥舞着鞭子,明净的小河,潺潺的流水、悠扬的笛声,旋律是《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看完画面后,我让学生说一说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样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直观形象地感受到大草原的美丽辽阔。
接着再让学生读第一段课文,说说初入草原看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都有什么特点?
学生亲眼看到了草原景色的美丽,悠扬的笛声回荡在耳边,再去理解、感悟课文内容,轻而易举。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极大丰富了学生的视觉感受和情感体验,比过去的直接让学生读课文,说说初入草原看到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更形象、更生动,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由重知识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敢说、敢想、敢做,把教会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求知、学会创造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乐学、善学、会学,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信息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未来要求学生具有更强的信息
加工能力,在大量的信息中分析、识别,利用信息适应未来、创
造未来,以往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这种变化的要求。美国学者罗杰·伊区在《如何激励创造力----当头棒喝》中,指出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他说:“规则是人根据需要制定的,它有时有利于事物的正常运行,有时可能妨碍创造力的发挥,我们为什么不能修改规则呢?”教师在教育模式、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探索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创造能力发展的新路子。在信息时代中,信息技术与各学科之间的整合又为创新性学习在技术上提供保障。
三、 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的有机结合,推动教育的发展。
要想实现教育现代化,教师是主导,学生为主体,家庭、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首先形成尊师的社会风气。
在现实生活中,随着社会的进步,教师这份职业,地位虽有明显的变化,但教师这份职业的专业性,远没有得到社会的
承认。教师劳动是一种复杂、艰巨的,具有创造性、艺术性、综合性的劳动,要使社会形成尊重教师的社会风气,是需要一定的措施、制度来实现提高教师职业的吸引力,提高社会大众对教师工作、对教育发展、社会发展的作用,有助于教师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
2、 提高家长的综合素质
21世纪信息教育将成为未来教育的主流,要提高育人
质量,家长必须用现代观念,先进的科技知识、现代化手段,去影响,教育自己的子女,提高家长的综合素质,不仅是转变教育观念,科学育人,提高育人质量的需要,也是实现学校、社会、家庭三大教育协调发展的需要,更是培养新实际人才的需要。
尊重昨天、重视今天、面向明天,在教育现代化中我们既要抓物质上的教育现代化,同时还要抓精神上的教育现代化,既要发挥教师的教学过程主导作用,又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人们认识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把人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以及国家的兴旺紧密结合在一起。
崭新的世纪已经到来,我们应彻底转变教育观念,为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陈孝彬 教育管理学
2、 恽昭世 走向未来的学校
3、 教育电脑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