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一、 文学常识
陶弘景,字通明,南朝梁。书即书信。
二、 基础知识
1、 生字难字(略)
2、 书下注释:(如有出入,以教材为准)
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辉;交相辉映。
四时:四季。 歇:消歇。
夕日欲颓:太阳将近落山。颓,坠落。
沉鳞竞跃:潜游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欲界之仙都:人间天堂。
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
与:(yu\)参与,这里指欣赏。
共谈:共同谈赏。
青林:青葱的树林。翠竹:翠绿的竹子。
俱:都。
乱:此起彼伏。
实:确实,确实。
复:又。
奇:指山水之奇异。
三、 构造
全文一段,三部分,第一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以“美”字点明中心。
中间“高峰——竞跃”写山川之美,仰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平视(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朝夕(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由静转动,不仅写出自然环境秀丽并且充斥生命的气息。
最终以抒情收尾,感慨实是人间仙境。
体现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情感,也期望能与谢公比肩在自然山水中发现无穷的乐趣。
四、 写作手法
略
五、 习题练习
1.本文开篇起总领作用的是哪句话?结尾起收束作用的是哪句话?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实是——,自康——,未复——。
2.本文主体写景的文字,是按照怎样的次序进行的?
先从仰望至俯视写白云,高山,流水。再改用平视极目远眺,最终由静景转入动景。
3.全文抓住了哪一种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抓住“美”字来写。
描写了“山峰、青流,石壁、青林、翠竹、晓雾、猿、鸟、鱼”等景物。
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山水相映,色彩斑斓,生机勃勃,动静相衬,变化有致,怡神悦性的漂亮山水画。
4.文章描写景物运用了哪些措施?请举例
视角多变,动静结合。
5.本文从意境来看,可以总结为: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等,请选择其一,谈谈你的阅读感受。
例:山水相映之美:有山无水则无趣,有水无山则乏味。山水相映,则神采异常,兴味盎然。山给了水气势,水给了山灵动,山水相映成趣。
6.你能否再找出两句写山或写水的诗文(非本文)
岱宗——齐鲁——。望岳
山重——柳暗——。游山西村
7.本文中的康乐是指谁,提到他有什么深意?
谢灵运。阐明可以欣赏领会山川之美的人很少。期望能与谢公比肩在自然山水中发现无穷的乐趣。
8.猿鸟乱鸣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为画面增添灵动之感,渲染了充斥生命气息,充斥活力的欢快气氛。
9.本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体现了作者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的思想感情。
10.本文最终一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有什么言外之意?
体现了作者要像谢灵运那样,娱情山水,归隐林泉,也期望能与谢公比肩在自然山水中发现无穷的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