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敬畏自然》教学案(教师).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377821 上传时间:2025-03-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敬畏自然》教学案(教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敬畏自然》教学案(教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 教学札记: ........................................................................................................................................................................................................................................................................................................................................................................................................................................................................................................... 教学札记: 天津开发区第一中学八年级语文学科(下)目标教学案 勤学深思 德智兼修 第11课 敬畏自然 编号:03-11 课型:精读课 执笔人:杨洪霞 审核人1:杨洪霞 审核人2:田颖 【教学目标】 1. 阅读课文,识记“蓬蒿、鲲鹏、陷阱、相形见绌、庇护”等词语;找出作者在本文中所表达的观点,并理解其内涵。 2. 通过合作探究,总结作者层层推进并得出结论的论证方法;利用微课学习,了解文体特点,从而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富有文学形象的语言。 3.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懂得爱护自然,敬畏自然。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知识链接 △严春友: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主要论著有:《宇宙全息统一论》《精神之谜》《大自然的智慧》等。 2、自读课文,理清各段内容(试着画出各段关键句),并通过工具书,完成以下练习。 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斥鴳( yàn ) 蓬蒿( hāo ) 鲲鹏( kūn ) 狼藉( jí  ) 陷阱( jǐng) 佳肴( yáo ) 混淆(hùn xiáo) 幼稚( zhì) 咫尺( zhǐ) 相形见绌( chù ) 深邃( suì) 庇护( bì ) ②解释下列词语。 (1)不自量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喜形于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过尔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相形见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通过阅读课文,你知道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吗?(用铅笔画在书上) 二、自主学习 1、朗读全文,利用找关键句(中心句)的方法,理清各段内容,并思考: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表明自己观点的?请你试着梳理一下课文的结构,并指出作者的观点。 首先1段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提出问题); 接着,2-5段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 ,(概括和具体相结合,巧用对比,分析问题); 作者进一步在6-7段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分析问题) 进而,8-10段从论智慧到论生命,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分析问题) 最后得出结论:我们应该敬畏自然。(解决问题) 由引论到本论,层层推进,水到渠成。 2、师生小结: ①大自然为什么值得敬重?作者从哪两个角度来阐述的? 明确:大自然智慧无与伦比;宇宙处处有生命。 ②那么,面对大自然的无声警示,作者又是如何告诫我们的? 明确: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只是看作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作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作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作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作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师:作者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呢?因为人类与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都是宇宙生命的组成部分,尽管生命的存在形式不同,生命形态有高低之别,但都是平等的生命,都是兄弟,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再则,敬畏自然,就是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三、小组合作探究活动。 1、通过微课学习,了解本课的文体知识。 2、再次阅读课文,品味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以具体实例来说一说这样的语言背后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教师例析)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作者用诗意的语言对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进行了赞美。“无论是……还是;无论是……还是,都是……”关联词语的运用,使句式整齐、语句匀称,不仅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琅琅上口;而且更加突出作者对大自然万物的无比敬重和喜爱之情。 语言训练一: 师:大自然为我们创造了精巧绝伦的一切,我们且不说“令人望而生畏的星空”,我们就先来说说这些“美丽可人的鲜花”,它居然…… 如此五彩缤纷,真是令人目不暇接啊! (学生仿句) 例:它居然能够在严寒中傲然开放! 它居然能散发出这样沁人心脾的芬芳,令人如痴如醉! 它居然有着如此婀娜的身姿,娇艳无比! …… 语言训练二: 师:借用诗人的一句诗吧!他说:一颗小草是小的,轻的,是微不足道的,但千万颗小草在一起,它就…… (学生仿句) 例:成为一片绿色的海洋! 它就变成动物们快乐的家园! …… 师:那么,一粒尘土是小的,轻的,是微不足道的,但千万粒尘土在一起,它就…… 例:它就形成了一片厚重的大地! (满怀深情再度这段话。) 【预设】 ●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用比喻的方法形象地说明人类开采地下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作者还以反问的修辞写出危害,激发读者的感情,引人深思。 语言训练三: 师:人类过度开采、肆意砍伐、随意排放、大肆掠夺和猎杀……这简直就是自掘坟墓!这里,“陷阱”改成“坟墓”好不好? (学生研讨) 例:人类往往忽略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并不清楚自己在挖陷阱; 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是一步一步走向自我毁灭的边缘; 如果人类警醒,知道悔改,及时补救,就不会踩进陷阱。 …… 语言训练四: 反问句的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指名学生,让其将否问句变成肯定句) 明确:反问句使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更加强烈,那么,这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愤怒、责备、无奈、羞耻、失望、后悔、愤慨、懊悔等等。 ●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三个“到处”排比的修辞,写出了这个世界无处不存在着生命,表达了作者对整个世界都心怀感激,有着强烈的敬畏和深厚的感情。 语言训练五: 仿句: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例:你难道没有听到枝头上的小鸟在婉转的歌唱吗? 你难道没有听到春风拂过枝头那惬意的吟唱吗? …… ●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宇宙创造了人类这种智慧生物,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这句话是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 ●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的种种存在形式,所以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与我们人类亲密无间的弟兄。拟人化的写法。 ● “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 运用了拟人手法,“窃笑”二字将自然人格化,写出了自然像母亲一样理解孩子、保护孩子的情状;以自然的眼光审视人类的行为,写出了人类宣称要征服自然的可笑和无知。 四、欣赏视频,课堂总结。 1、师: 人类是大自然的精灵,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我们人类离不开大自然的庇护。人类应该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视频欣赏 2、那么,我们对大自然心存畏惧,是不是就什么都不干了呢?我们应该怎么做? (学生畅谈) 师:对,我们要平等看待万物,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周国平在《敬畏自然》中有这样一段话:人是自然之子,在自然的规定范围内,可制作,可创造,可施展聪明才智。但是,自然的规定不可违背。 所以,敬畏自然,其实就是要我们:? 板书:珍惜、保护、遵循规律 3、齐读最后一段。 五、课堂迁移,人文启迪。 读到这里,也许有同学会问:那我们也要生存啊,我们怎样才能和大自然真正的和谐相处呢?这里给同学们介绍一首印第安古诗《捕鹿》。 我在森林深处捕鹿 山的心脏也激烈地跳动 我的手在悄然发抖 我终于杀死了鹿儿 我踩坏了嫩绿的野草 我蹂躏了活泼的蚂蚱 原谅我的鲁莽 我的生命需要我这样 总有一天我也会死亡 我将把我的身体献上 凡哺育过我的 都将从我身上得到报偿 只有这样 生命才会放出光芒! 【巩固及发展性作业】 一、请将“沾沾自喜”,“喜形于色”,“ 过分自傲”,“不自量力”依照文意填入横线。 1、 可是,人们竟然_________地宣称要用滴水来代替大海。 2、 人类的作品飞上了太空,打开了一个个微观世界,于是人类________,以为揭开了大自然的秘密。 3、 即使从人类自身智慧发展史的角度看,人类也没有理由_______。 4、 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_________,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答案提示:1不自量力 2 沾沾自喜  3过分自傲 4喜形于色 二、阅读课文第5段回答问题: 1、本段中直接表达了对大自然褒扬的一组词语是( B ) A.相形见绌 高深莫测 B..精巧绝伦 深邃高超 C.不值一提 相互协调 D.不可思议 不能胜任 2、本段要表达的意思是( A ) A.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B.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 C.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 D.大自然很懂得美学原则,在创造各种物质以至人体的时候运用了各种美的规律。 3、选文在论证时,使用了对比,构成对比的双方是( D ) A.苍蝇蚊子鲜花绿草 B.死”的物质和丰富多彩的生命 C.人体细胞和人的大脑 D.人类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智慧 三、阅读周国平《敬畏自然》和詹克明《敬畏自然》,写一写你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认识。 第 4 页 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