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全套教案.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375945 上传时间:2025-03-24 格式:DOC 页数:86 大小:1.9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全套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全套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全套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全套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全套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实验学校教 师 备 课 本 学年度第 学期年级:_学科:_教师:_1.1走进神奇【教学目标】1、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到自然中的神奇,这些来自大自然的神奇是让人惊叹的。2、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神奇,而这些神奇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3、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重点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课 时】1课时【教 具】多媒体、水、塑料瓶、塑料绳、玻璃杯、磁铁、铁钉、三棱镜、光源漏斗、乒乓球【教 法】讲解、实验来源:【课 型】新授课来源:【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同学们好!从现在起,我们要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物理学。物理是一门

2、非常有趣、非常有用的自然科学。可以这么说,我们身边处处有物理。希望大家喜欢物理,去观察、实验、思考。下面看二新课讲授1、在自然中自然现象中有很多神奇的现象,请看书上图1-1-图1-7:浩瀚太空,群星闪烁,它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复活的地球在宇宙的什么地方?当夕阳西下,天边为何常有红色的霞光? 天公“发怒”是怎么回事?雷雨过后为什么经常会出现彩虹?生发万物的大地,为什么有时会山崩地裂,喷吐岩浆?江河为何有时也会“发怒”?巍巍雪山,高耸入去,为何甚至一声喷嚏高可能导致雪崩?风是怎样形成的?观看录像:海市蜃楼片段。介绍:1988年6月的一次凌晨,旭日自海面冉冉升起,先出现的是一个扁平的太阳,突然人

3、们发现在它的上方,又出现了一个太阳,奇怪怎么有两个太阳呢?电脑模拟雷电的产生。来源:介绍雾凇:冬天,我国东北松花江畔百里长堤上常会出现满眼的玉树琼花雾凇(又称“树霜”)。这是我国的四大自然景观之一。这是怎么回事呢?自然真美丽,真神奇。请同学们举出一些自然界的神奇现象来。学生举例(约5-10分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源:2、生活中在我们生活中也会呈现另一些神奇。看课本图1-8-图1-13学生举例,你在生活中见到哪些些神奇的现象?下面我们看几个有趣的现象实验一:光的色散实验实验二:隔掌吸钉实验三:摩擦起电散开的塑料绳有干燥的手捋几下,看有什么现象?塑料绳不仅不能合拢,反而会膨胀开,有趣吗?实验

4、四:放大镜一矿泉水瓶中装水。把手指放到后面观察,手变粗了;用它看书上的字,字变大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还有一有趣的事,据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111米高空飞行时发现身边似乎有一条小虫,他伸手抓来一看,大吃一惊!原来是一颗德国制造的子弹。这个传说真实吗?实验五:学生实验请同学们做个实验,撕一长纸条,平放在桌面上,然后把钢笔帽立在纸条的一端。你能不能把纸条从钢笔帽下抽出来,而钢笔帽不倒。实验六:现有一小漏斗,一个乒乓球,如果把乒乓球放在漏斗里,给它吹气,会怎么样呢?实验七:矿泉水为什么流不出来?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物理现象。大家举些来看。来源:以上的事例及很多有趣的现象都可以用我

5、们的物理知识来解释。 三小结:物理是一门非常有趣、非常有用的自然科学。希望大家喜欢物理,去认真地观察、实验、思考。四布置作业:1阅读课文。2写出你见到或听到的一些神奇的物理现象(至少10个,书上没有的)3阅读第二节内容,下节讨论【板书设计】1-1 走进神奇1、自然中2、生活中【课后反思】1.2探索之路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索2、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3、知道自然界是神奇的,人们的探索历程则是漫长、曲折并富有意义的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知道神奇,古人和后来的科学家都不同程度地对此进行探究难点:采用灵活的方式对物理学的发展进行讲解教具来源:多媒体资料: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视频材

6、料。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问题:上节课我们布置的作业,大家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呢?答案:会发生旋转,直到水流干为止。通过对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些神奇的现象,就像一个个谜,同学们想不想把它们解开?出示小黑板(画有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古人为什么把“晒干”画成这样子?观看图1-16,古人的宇宙模型之一来源:观看图1-18,英格兰的石头阵总结:古人对一些现象的解释和探索,有的正确,有的错误,都是比较粗略的。但后来,也就是我们的前辈对一些现象的解释更具体。讲故事:哥白尼与其日心说体系介绍伽利略与天体活动介绍牛顿和爱因斯坦二、投放学案,引导自学来源:投放学案,让学

7、生根据学案第一部分内容自己阅读课本自学,并完学案第一部分。自学完成后请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补充完整学案第一部分空白内容三、合作共建,经历过程本节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先辈们的探索之路,同时也要让学生自己体验探究过程。对此我们可以设计一到两个小实验进行探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请同学们做个小小科学家,实验前先猜测结果,再做实验验证你的猜测是否正确。看看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好。1、在比较热的天气里,为什么刚洗过脸的同学觉得凉快呢?猜想: 可能跟水的蒸发有关实验:请同学上台来试一下,用水盆里水洗一下脸,让他说一下,洗过脸之后和洗之前感觉有什么不同?对此,大家想到了什么呢?解释:人洗脸后,感到格外凉快,脸上的

8、水不断地减少,当脸上没有水时,又觉得天气很热。人觉得凉快与人身上的水不断地减少有关,人体表面的水在晾干的过程中,表面的温度下降了2、新鲜的鸡蛋放在水中会下沉,当陆续向水中加盐并轻轻搅拌,会看到鸡蛋慢慢上浮,甚至露出水面一部分。做做看,并说出对这个实验的奇想。猜想:可能跟水的不同有关。实验:请同学上台,向量筒里加盐,并请其他同学注意观察鸡蛋的位置变化。然后请同学把观察到的现象讲出来。对此,能得到什么结论呢?来源:数理化网解释:往水里加盐会改变水的密度,从而也就增加了鸡蛋在水中所受到浮力,各小组讨论后回答上面的内容学生阅读学案中重点难点突破内容。如果有学生不知道该实验,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下,或者请知

9、道的学生介绍一下。然后请同学说明,这个实验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主要是引导学生不能只注重理论,还要特别注重实验的验证。四、知能应用,规律总结学生独立完成学案中知能应用部分的1、2两题,并请学生读自己的答案,其他同学给予补充,如果有同学有不同答案,让其说明。五、诊断评价,查漏补缺学生完成学案中智能应用第3题。并请学生起立说明,其余同学给予补充说明。六、课堂小结,构建网络初步建立物理学史的知识结构七、布置作业在日常生活中,你对哪些物理现象产生过兴趣?认真观察过这些现象吗?对这些现象有什么思索?八、板书设计第二节 探索之路一、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二、物理学的进步之阶三、自己探索1、实验一来源:2、实验

10、二 1.3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知识的一些现代应用所产生的非凡神奇。 2、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过程与方法:对人类积累知识,探究科学的过程就行感知,形成对科学的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与伟大情怀。来源:来源: 2、培养学生关注科学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创新意识。【教学重点】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教学难点】1、知道什物理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巨大作用。2、知道科学探究的环节及方法【教具准备】高科技成果光盘,科学探究环节讲解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物理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有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近代和现代,近代每一次的工业革

11、命都是物理学的突破。在探索之路上,有众多的科学巨人为后人留下了果实丰硕的园地、科学探究方法及不朽的科学精神。“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二)进行新课1知识园地-硕果累累很多的前进在探索神奇现象的过程,逐渐发现蕴藏其中的某些物理规律。随着对这些规律的深入探究,物理学的体系便逐渐形成了。那么什么是物理学呢?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看图1-23-图1-28人类科学探究的硕果。正是由于众多的科学家致力于不断的探究,我们的生活才越来越丰富起来。人类已进入信息化时代,物理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已被广泛应用到现代化通信、

12、交通、航天、材料及能源等领域。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内容,通过一些实例,感觉物理知识的现代应用。1、人类的飞翔之梦,登上月球、遨游太空。来源:2、电子显微镜人类的“火眼金睛”。3、激光技术在农业、医疗、通信、能源等领域的应用。4、集中电路、超导技术的发展。2科学探究-其乐无穷科学巨人们不仅为后人留下了知识的宫殿,而且还创建了科学的探究方法。例如:伽利略在研究亚里士多德落体观点的过程中,不仅从逻辑上驳斥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而且带领学生在比萨斜塔上亲自实验,后来不巧妙地设计了斜面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认为:力是维护物体运动的原因,没有力,物体就不会运动,而伽利略认为:力是改变

13、物体运动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演示实验:分别认同一小车在同一斜面顶端滑到铺有毛巾的平面上、木板平面上和玻璃平面上,认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总结:运动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它的速度减小得越慢,它运动的时间就越长;进一步推理得出:在理想的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它的速度将不会减慢,这时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学生阅读“两个铁球同进落地”,讲述:当在真空环境时,羽毛和铅弹也是同时落地。在科学探究中,大家要学会部,学会猜,学会做,学会想,还应学会相互合作。提问:科学探究有几个主要环节?来源:学生看课本后回答:有七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

14、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科学巨人不仅为我们留下了知识的宫殿,而且还创建了科学的探究方法。来源:如何进行科学探究呢?科学探究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在科学探究中,大家要学会问,学会猜,学会做,学会想,学会合作。3、科学精神-永远高扬 “长江后浪推前浪”,物理学正是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努力下,才发展到由量子论和相对论作为支柱的现代物理学阶段。新的发展带来新的问题,新的问题必将导致新的探索,新的探索推动物理学进入新的时代。科学家们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还为后人留下了永远高扬的科学精神。学生看图1-31-图1-

15、33阅读后讨论。问:通过阅读,你们认为科学家们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诀窍在哪里?学生认真看图,阅读课本P12-P13的内容。介绍两位华人物理学家,杨振宁、吴健雄。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同学们将发现科学巨人们留下的知识、方法及精神等无尽的财宝。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同学们将成为新时代的“巨人”!【课堂小结】各小组同学讨论回顾本节学过的【板书设计】第三节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 知道园地硕果累累(二) 科学探究其乐无穷科学探究的七个主要环节(三) 科学精神【布置作业】听科普讲座,阅读有关科普读物。2.1 动与静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自然

16、现象与运动的关系。2、知道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静止;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过程与方法: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的词语和诗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有理性的认识,有科学的世界观。【教学重点】了解运动形式的多样性,用科学的语言描述机械运动。【教学难点】用参照物、运动、静止等物理概念描述运动的相对性。【教具准备】录音机和磁带,相对运动演示仪,图片,电脑多媒体、玩具汽车。【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第一章的学习,我们已经领略到了物理世界的神奇与美丽,也了解了前人在探索物理奥秘的经历中付出的努力与艰辛。观看录像,大家可以提出什么结论呢?从现在开始,我

17、们共同走进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二)进行新课来源:1、绚丽多彩的运动世界同学们观察课图P18的图21到图23,在这里,以天地人三个主题向大家展示了自然界无处不在的运动及物质运动的多种表现形式。天:日出日落,斗转星移,月盈月亏地:冬去春来,风起云涌,潮起潮落,火山喷发人物:运动,汽车奔驰,小鸟飞翔,通过上述讲解,向学生展示了自然界无处不在的运动以及物质运动的多种表现形式。如:植物的生长、地壳的运动、火山的喷发、大脑的思维、人的生老病死、病菌的传播等等都是运动的形式。世界是运动的,运动的绝对的,可以这样说运动是无处不在的,运动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那么,人们对于运动的描述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我们看一

18、下关于运动的描述。2、人文视野中的运动世界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们总是不断的用不同的方式感知和描述运动的世界:音乐家用旋律的表现运动;画家用形态的色彩表现运动;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请同学们看图24和图25,这两图介绍了艺术家们用不同的形式表现的运动;请听我国非常著名的一首古筝曲(“高山流水”)。听一段后让学生谈有什么感受?是一首什么曲子。告诉学生我国在音乐方面有非常大的成就,有非常多的著名的民族乐曲。如中国十大名曲。感受艺术的描述运动。来源:对于艺术,我们可能比较陌生,下面,大家想想,诗人是如何用诗词来表现运动的呢:例:登黄鹊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本诗描

19、写了诗从登高远望,黄河之水奔腾咆哮、滚滚而去,渐渐消失在无尽的天边,流归大海。展现了诗人面对如此壮丽的运动世界的胸襟与豪情。旱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小小竹排江中流,巍巍青山两岸走人们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描述、认识、理解这个运动的世界,是那么的美妙与和谐,令我们由识由衷地赞叹,我们不是诗人,不是画家,不是音乐家,我们是普通人。但我们也有我们自己对运动的认识,我们同样可以用朴素的语言来描述运动。例如上升运动,下降运动等都有专门的词。对于上升运动可以用升起、升高、爬高、一跃而起等词语,而下降运动有落下、掉下、倒下、降落、下沉来描述。通过上面的了解,我

20、们知道:对于同一事物的描述,可以是多角度的,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比较擅长的方法去描述事物。那么,科学家们又是如何来描述这个运动的世界呢?3、科学视野中的运动世界阅读“交流与讨论”栏目,问:小明是怎样判断小狗花花是“运动”的?在学生独立思考一基础上,引发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静止等特定描述运动的物理概述。看课本上“交流与讨论”学生活动5分钟。提问:小明为什么说花花跑得真快呢?学生讨论并完成作业第1、2题。问题:什么是运动和静止?(1)我们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2)设疑提问讨论a)李明背着书包向学校走去。李明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b)小王骑自行车上街。自行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小王是运动的还是静

21、止的?c)正在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汽车上的坐椅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3)分析上面的三个场景中有不少的物体,我们看书包 对 李 明 位置不变小王 对 自行车 位置不变 静止坐椅 对 汽 车 位置不变物体 物体李 明 对 学 校 位置改变自行车 对 树 木 位置改变 运动来源:汽 车 对 电线杆 位置改变物体 物体(4)概括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motion)。参照物:事先被选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来源:数理化网静止: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静止(rest)的。举例:周日,小明和同学小王一起乘坐公共汽车到县

22、城,汽车在公路飞驶而过,这时,小明对小王说,你看,车外的电线杆一直向后退。问:小明同学的话对吗?路边的电线杆是运动还是静止的,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在分析物理的“运动”和“静止”时,选择不同的参参物,判断的结果也会不同。加强同学们对运动与静止相对性的理解。强调: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或“静止”时,都要特别说明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在通常的情况下,我们以大地或静止在大地上面的物体为参照物的。通过上述讲解,让学生明白判断物体运动与否的方法:选择参照物。把物体与参照物进行比较。如位置发生改变,则运动;如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静止。介绍:地球同步卫星,飞机空中加油技术(介绍图片),联合收割机。学

23、生讨论回答:说同步卫生是静止的,是以为参照物,以地面为参照物,收割机是的;以卡车为参照物,收割机是的。我们说飞机是运动的,是以为参照物,以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课堂小结】请同学们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包括知识的,方法的,情感的。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我们还应注意运动和静止相对性在实际中的应用。【板书设计】第一节 动与静1运动的世界2、运动的描述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motion)。参照物:事先被选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静止: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静止(rest)的。

24、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来源:数理化网参照物的选择原则:任意性;根据需要和方便。【布置作业】1、请同学想一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关于物体的运动与静止还有哪些疑问,表述出来,写在“请提问”栏目内。2、乘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乘客,以司机为参照物,这个乘客是,以公路边的树为参照物,这个乘客是的。3、从东方升起”,是以为参照物的;小小竹排江中流,巍巍青山两岸走。这诗句中,前一句是以为参照物,后一句是以为参照物的。2.2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并知道它与其它单位的关系。

25、3、知道测量存在误差。过程与方法:1、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会进行特殊测量。2、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并会估测时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1、刻度尺的使用和测量时间。2、单位的换算和特殊测量。【教学难点】1、单位的换算。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教具准备】刻度尺、乒乓球、物理课本、钟表 、录音机。【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人们经常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测量。体检时量身高、体重、血压等,买菜时称一下菜有多重等。小刚到学校医务室去体检,医务人员给小刚量完身高后告诉小刚他的身高是163。小刚的身高到底是多少呢?(学生讨论并得出正确的结果:1

26、63厘米或1米63)讲解:上述问题告诉我们,测量时必须首先规定被测量量的单位。为了世界各国交流的方便,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二)进行新课一、长度的单位及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03m; 1dm10-1m;1cm10-2m; 1mm10-3m;1m10-6m; 1nm10-9m。例如:惠安至泉州的距离约30km(公里),初二年龄段的同学身高多数在1.5m1.7m之间

27、手掌的宽度大概是1dm,手指的宽度大概是1cm。2、长度的估测问题1:请目测一下黑板的长度。(请5个同学目测,再用米尺实际测量,比较谁目测的结果更准。)问题2:人们正常走路一步的距离大约为0.5m,以此为长度标准,估测教室的长度。(请两同学同时在教室中走路进行估测)3、长度的测量长度估测的结果精确度是不高的,当精确度要求高时,可以选择适宜的长度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展示:各种类型的长度测量工具尺子、三角板、米尺、卷尺、游标卡尺(精度高)、螺旋测微器(精度高)等。介绍: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学生看课本P21并读出图2-15及图2-17的长度)。活动1:(1人一组):用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长度和宽度(结果

28、填入P22的表格中)。(选择两个较为典型的、有点问题的测量数据进行评价。)活动2:(两人一组):测量乒乓球的直径。(教师巡视,并对同学进行指导。)介绍:国际乒联为了我们限制我们中国乒乓球选手,同时也有利于乒乓球活动在全世界更好地开展,把乒乓球的直径从原来的38mm提高到40mm(即所谓的小球改大球),把乒乓球比赛从原来的一局21分制改为现在的一局11分制。但在刚结束的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中国选手表现依然锐不可挡,取得男双、女单、女双三块金牌。 4、特殊长度的测量问题1.如何测量一个碗口的周长?思路:被测长度的特点:曲线;规则(圆)。测量方法:直接用卷尺测量;化曲为直:用细线绕硬币一周再拉直测

29、量或将硬币在直线上转圈;利用圆周公式C2rd:两块三角板一把尺子夹紧硬币即可量出直径或用纸将圆描下,再将纸上的圆对折即可测出直径或利用几何方法(有多种方法)找到直径来测量。问题2.漳泉肖铁路通过惠安的唯一一条铁路线,如何知道这条铁路的总长度呢?思路:被测长度的特点:距离太大,难以直接用刻度尺测量。测量方法:上网查找(现场上网查找,搜索关键字:漳泉肖铁路全长);借助福建省地图间接测量。问题3.如何测出一盘蚊香燃完所需的时间?思路:被测时间特点:时间太长。测量方法:直接用手表测量(要有耐心,可边做事情);利用比例测出一小段燃完所需时间即可。(现场实验,小段蚊香长度约为1.5cm,蚊香的燃烧速度约1

30、2cm/h)说明:上述三个问题先分析特点,方法让学生讨论后再一一评价。鼓励学生多找方法,并尽量找到简单实用的方法。二、时间的单位及测量1、时间的单位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经常进行长度的测量外,也经常需要对时间进行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时间单位:年(y)、天(d)、时(h)、分(min)、毫秒(ms)、微秒(s)。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s。2、时间的估测来源:活动3:(集体活动):估测1分钟的时间长度。(请三个同学上台面向黑板,其余同学当裁判,讲台桌上的大时钟面向“裁判”,教师喊计时开始

31、三名若认为1min时间到则举手,比比看谁对1min的时间估测更准一些。)来源:3、时间的测量讲解:时间估测的结果精确度是不高的,当精确度要求高时,可以选择适宜的时间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活动4:(2人一组):停表的使用。(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对停表的使用方法进行简单讲解,然后教师喊口令,学生按停表计时,请同学相互帮助,共同搞清楚停表的使用方法。)来源:活动5:(2人一组):跑圈测时。(请三位自认为速度较快的同学分别从教室前门绕到教室后门再回到前门跑一圈,各组同学分别测出每位同学所用的时间,然后请其中一组同学用他们的测量结果判断谁的速度更快。)三、测量误差介绍测量误差。(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23信息窗内

32、容)【课堂小结】来源:利用多媒体显现本节知识结构进行小结。通过对一些特殊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问题的探讨,除了掌握这些简单的物理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在你的学习生活当中处理问题的时候,要善于把你的思路打开,如此你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板书设计】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的单位及测量 二、时间的单位及测量1、长度的单位 1、时间的单位2、长度的估测 2、时间的估测3、长度的测量 3、时间的测量4、特殊长度的测量 三、测量误差 【布置作业】1.20分钟能力试卷;来源:2.完成练习册题目;3.自制一个1米的厘米刻度尺,并用它测量课桌的高度和长度。2.3 快与慢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

33、道速度的公式和单位 2、 初步尝试测量、计算速度过程与方法:1、借助多媒体让学生体会物理思维过程 2、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堂学生自主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体验物理实验的乐趣。【教学重点】1、 速度的概念 2、 常见两种速度单位的换算 3 、速度的测量【教学难点】常见两种速度单位的换算【教具准备】皮卷尺、秒表、课件、多媒体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观看录像,问:大家看哪个动物跑得快呢?学会回答要知道哪个动物跑得快,我们必须要比较,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呢?本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二)进行新课一、快慢的比较播放录象,比较奥运会游泳运动员游泳的快

34、慢?学生分析讨论,得出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 方法1相同时间比路程方法 2相同路程比时间举例:飞机与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 学生用上述方法比较两者谁运动的更快?提出问题:如果飞机与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均不同,如何比较快慢?启发导出“速度”的概念。 师生讨论板书:速度的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关系式:速度=路程/时间单位:米/秒 生活中速度的常用单位km/h单位换算:1m/s=3.6km/h来源: 引导学生: 观察汽车仪表盘加强速度单位的印象。 讨论速度两个单位的换算值,比较两者的大小。二、速度的大小 学生估测自己步行的速度,感受大小。 质疑:学生的估测是否准确?

35、如何测出自己步行时的速度?学生讨论,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选取实验器材。 学生自主实验,3位同学从教室的一端步行到另一端,第4位同学利用秒表测出步行的时间,第5位同学利用皮卷尺测出步行的路程,并记录实验数据,全体同学处理实验数据。实验次数路程时间速度123来源:来源:数理化网教师只作适当指导,并点评刚才的学生实验。 利用学生测量的路程和时间,说明计算题的规范解题格式。 观察“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学生了解常见物体运动的速度,并与自己的步行速度相比较,增加感性认识。三例题1、看课本25页书上的例题2、1992年,第25届奥运会上,我国选手杨文意以24.79s的成绩,夺得50m自由泳金牌,并打破了她

36、本人所保持的世界纪录。她游泳的平均速度是多少?通过本题,我们要知道物理计算题的解题过程及要求已知:s=50m,t=24.79s。求:v=?解:根据题意,答:她游泳的平均速度约是2.02m/s。注意解物理计算题的四项:已知,求,解,答。学生板书练习计算题的规范解题格式。四、直线运动下面看两个动画,多媒体演示“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通过观察大家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来源:看图2-25,计算小汽车在3段路程上的运动速度。比较速度大小,可得出什么结论呢?学生回答:速度大小相等。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特点: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生活中你见到有什么运动是匀速直线

37、运动?学生回答: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特点:速度大小经常变化。用平均速度来表示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看图2-26,探究天鹅在3段路程上的运动速度。【课堂小结】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并了解了物理计算题的解题要求,知道了有关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单位,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板书设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一、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来源:1比较方法:(1)相同时间比路程。(2) 相同路程比时间2速度:二、速度:1定义:在物理学中,把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2计算公式: 3单位:米/秒(m/s) 、千米/时(km/h)4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三、

38、例题四、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布置作业】请同学们测量自己回家时上楼的速度。2.4 科学探究: 速度的变化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科学探究方法。2.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3.会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过程与方法: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来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懂得个人观点、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实践)来证明。2.通过实验养成认真细致的行为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养成和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2.学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

39、法。【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2.学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教具准备】学生分组实验:斜面、金属片、小车、停表、刻度尺。【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特点: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并不相等的直线运动特点:速度大小经常变化。用平均速度来表示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来源:数理化网本节课我们来探究一下小车在斜面上下滑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情况。(二)进行新课探究准备阶段学生阅读课本P29“提出问题”有关内容。对于“提出问题”,在没有获得证据之前,人们对于问题所做的解释,发表的见解就是猜想或假设。

40、为了证明你的猜想或假设是否正确,需要用证据来证明。证据可以从图书馆、互联网或书店等处收集,也可以做实验收集数据。在收集证据时,应操作规范、实事求是,具有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不随意涂改实验数据。自己做实验需要考虑什么是有价值的证据,用什么方法,什么仪器来收集证据,以及如何让别人相信证据等,这就是设计实验。下面有三个问题,请同学们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实验收集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现在我们先选择第一个问题:小车没斜坡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来源:分组讨论、交流:1、你要探究的问题2、你的猜想或假设3、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方法、仪器、步骤、收集的数据、数据记录表格),并写好实验报告。(教师

41、可根据实际情况提示实验的方法)实验探究阶段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活动器材:斜面、小球、钟表、刻度尺等活动的过程和方法:A 。提出问题:本小组探究的问题是_。B 。制定的计划:本小组探究计划的要点是_。强调:1、实验成功的关键:会测时间。小车开始运动的同时开始计时,发生碰撞时马上停表。必须专人操作。所以正式实验前应该练习几次,熟练之后会使测量的数据更准确。2、(1)为了使实验操作方便,斜坡的坡度不宜太大,即坡度要适中。用木块将带槽的斜面支成坡面,测出斜面的长度s,使小球从斜面的顶部滑下,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s的时间t,把测得的结果填入表中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s1=t1=v1=s2=s-s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