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有的人课堂练习.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375882 上传时间:2025-03-2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的人课堂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有的人课堂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阶段调研 一、积累运用(23分) 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所表示的拼音依次写在方格内。2分 每次打开课本,仔细研读,我仿佛看到:苍茫的大海上,海燕展着翼翅,搏击着风浪,预言暴风雨的来临;无边无垠、坦荡如dǐ的黄土高原,棵棵白杨傲然挺立,守卫着家乡的土地;炎炎的夏日,石榴花zhàn开笑脸,而到了秋天,却又露出一口hào齿;zhù立在紫藤萝前,如瀑的大条幅上,银光点点,就像迸溅的水花…… 拼音 汉字 2、默写。11分 ①、它没有 ,没有 。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②、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 , 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 ? ③、故园渺何处, 。 ④、低头乍恐丹砂落, 。 ⑤临风一唳思何事, 。 ⑥ ,泥香带落花。 , 。 3、换一种表情动作(如沉默、流泪、哭、笑……),仿写下列语句,字数可略有增减。(2分) 例句:低头,不等于认输,低头有时是对过去的反思,有时是对未来的筹划。 仿句: 4、请用规定的符号修改下面一段文字(不得超过6处)。(4分) (1)换用号: (2)增补号: (3)删除号: (4)调位号: “五四”青年节那天,我班举办了一次《青春岁月》主题演讲,校长也参 加了。会上,同学们和许多共青团员争先恐后地上台演讲。演讲会高潮迭 起,掌声不断,气愤非常热烈得很。特别是文娱委员精彩的演讲,博得全场 一片喝彩声。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5、阅读下面的材料,用一句话说出“和谐社会”的含义。(4分) 建设和谐社会,惠及全体人民,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心愿。我们大家也都希望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人人享有充分的民主和权利,法治的确不仅是一种遵循、一种追求,更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行为准则,一切都依法行事;社会公平和正义成为人们秉持的一个基本原则;人与人之间平等友爱、融洽相处,互帮互助、诚实守信;每个人的知识、劳动、创造和才能都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发挥;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秩序良好;富足的生活与优美的环境相得益彰。建设这样的社会,就是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二、阅读。(47分) (一)阅读《紫藤罗瀑布》,回答6-9题。(10分) 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②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 A (溅落、进溅、溅起)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 B (映衬、逗乐、挑逗)。    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④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⑤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⑥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⑦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⑧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装满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⑨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6.“‘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是从原文抽出的一个段落,将其放回原处,应放在___________段与___________段之间。 (1分) 7.文中写了不同时期的紫藤萝,不同的景色引发了作者不同的感慨。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概括回答: (1)十多年前,曾看到家门外的紫藤萝_________________ ,作者感觉到________ __ ; (2)如今,重见紫藤萝,盛开的紫藤萝一派生机勃勃: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作者的心情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4分) 8.揣摩下列语句,说说你对句子的理解。(任选一句分析,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作者丰富的想象力)(3分) (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2)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如果说开始“我”是因紫藤萝的茂盛辉煌而“不由得停住了脚步”,那么后来“我不觉加快了脚步”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二)阅读《金色花》完成10——14题(18分) (1)偶尔看到人家阳台上花草缤纷,煞是艳羡,激起我养花的兴致,我从朋友家里陆续弄了一些花草来,海棠,月季,文竹…… 开始还能记着浇水、松土,但到底很难始终不渝。我这才意识到,养花并非申什么闲情逸致,完全是勤快人的事情。 (2)只有仙人掌活下来了。 (3)不论阴晴雨雪,也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毅然挺拔,每一个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和空气。 (4)可这并未给我带来欢欣。它既不美,也不雅。我只是不无遗憾地想,为什么美的总是那么娇弱,而不美的总是那么倔强呢?要是海棠、月季、文竹也是这样易于生活该有多好啊。对于它的存在,我却不再关心。 (5)许久以后的黄昏,我倚着阳台望远,无意瞥见了这盆仙人掌。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节,刀戟般凛凛叉开,待细看时,我却忍不住大笑起来。 (6)不是么,且不说他的大小掌节是怎样歪歪斜斜,怪模怪样,只看那绿色的掌面吧,竟周皱巴巴,细纹密布,像一张老人的脸。我越看越觉得丑。。。。。。 (7)我真不知道,它还会怎样疯长下去。也许叫它死去比叫它活着困难一百倍,这可怕的东西! (8)我的养花历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没有养出一朵花来。谁想夏天一到,竟发生了奇迹。 (9)久雨后的清晨,推开阳台门,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我感到那盆仙人掌上有一团很耀眼的东西,是霞光吗?是雨水折射的阳光吗?我定睛一看,什么,是花? (10)是的 ,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漂亮的花。金黄色,十二片花瓣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 (11)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 (12)此刻,仙人掌骄傲地高擎着它。仙人掌上的皱纹是愈加深刻了。是啊,它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要开出这样震撼人心的金色花,他不能不倾注全部的心血。 (13)我面对这皱纹满面的仙人掌和它的美丽辉煌的金色花,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泪。我深为自己的浅薄庸俗感到惭愧。 (14)可以想象,这仙人掌,它曾经有过柔软的叶,窈窕的枝。但为了抗拒沙漠的压榨,它才变得冷峻而坚强,在沙漠吞噬了无数娇美的花卉之后,我们还能欣赏仙人掌神奇的金色花。 (15)它并非一朵仅仅使人赏心悦目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也令强者肃然起敬。 (16)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 10、根据(4)-(7)段内容,分别概括出开花前的“仙人掌”和“海棠、月季、文竹”的特点。(4分) (1)开花前仙人掌的特点。 (2)海棠、月季、文竹一类花草的特点。 11、根据(3)-(13)段的内容,概括出作者对仙人掌的感情所经历的四种变化。(4分) 作者 、 、 、 。 12、在第(13)段写道:“我面对这皱纹满面的仙人掌和它的美丽辉煌的金色花,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泪。我深为自己的浅薄庸俗感到惭愧。”请根据(3)-(13)段内容回答下面两个问题。(4分) (1)是什么原因使作者“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泪”?(2分) (2)作者为什么说自己“浅薄庸俗”?(2分) 13、文章采用了纵横对比的手法,分别概括出纵向和横向对比的内容。(4分) (1)纵向对比为 和 的对比。 (2)横向对比为 和 的对比。 14、本文是一篇状物寓理的散文,作者通过对金色花的描写,要揭示怎样的一个道理?(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三)阅读下面两文,完成15—19题。(共19分) (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二)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④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释】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籍。③庵:茅草小屋。④麻蒿:植物名称,点燃后可照明。 15、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6分)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 (2)才美不外见 ( ) (3)策之不以其道( ) (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5)或依林木之下 ( ) (6)负笈从师( ) 16、下列各句中的“之”与“虽有千里之能”中“之”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策之不以其道 B、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执策而临之 1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18、食马者“不知马”主要是不能了解千里马的需求。那么该怎样对待千里马呢?请选用文中词语回答。(3分) 19、短文(二)给你什么启示,请简要回答。(3分) _____________ 三、作文(共3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当你孤独时渴望他人的陪伴,当你受挫折时渴望他人的帮助,当你高兴时渴望他人分享,我们人总是在渴望着,渴望友情,渴望理解,渴望想得到还未得到的…… 请以“渴望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文题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题目自拟(不得直接以话题为题)。⑤不少于550字。⑥必须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文中也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 题目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答案: 一、积累运用 1、拼音:yin、beng;汉字:砥、绽、皓、伫(答对两个得一分) 2、默写(1)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2)怅望青田云水遥。(3)浊酒一杯家万里(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或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5)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一题1分) 3、不设统一答案。要求:句式和例句一致,内容要与表情动作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4、①《青春岁月》改为“青春岁月”;②删掉“和许多共青团员”;③“迭”改成“叠”;④“气愤”改为“气氛”⑤删去“非常”;⑥删去“通过”或“使”。其他改法只要合理也可。(4分。改对1处得1分,得满4分为止。超过6处的按前6处修改给分。) 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基本特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社会。(4分,意对即可,答对其中一点给1分,得满4分为止。) 二、阅读理解 1.A.进溅 B.挑逗(2分,每空1分) 2.③ ④(1分) 3.紫藤萝(或紫藤萝花)(1分) 4.(1)稀落伶仃(衰颓零落等) 遗憾(失落、失望等)(2分,每空1分)    (2)本题要求能够概括描述紫藤萝盛开的生机勃勃的景象。用自己的话或文中语句,符合文意,语言流畅即可。(3分)    如:整树的花一片辉煌,像瀑布,又繁又茂,生趣盎然;每一穗的花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上浅下深,炫人眼目;每一朵盛开的花像帆又像笑容要绽开,美丽娇媚。(仅供参考)宁静喜悦(1分;答对大意即可给分) 5.(1)将花喻为“瀑”,形象地表现了花之繁茂,隐含了生命的绵延长远。(2分;答对大意即可给分)      (2)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现出花的勃勃生机和烂漫情趣。(2分;答对大意即可给分) 6.作者被紫藤萝生命的顽强和美好所鼓舞。(2分;答对大意即可给分) (二)《金色花》 11、外表丑陋却很倔强(或不美不雅却易于生活) 外表美雅却很娇弱(或既美又雅却不易于生活) 12、遗憾(或冷漠、冷淡、冷落)厌恶(或讨厌、讥笑、鄙视) 惊奇(或惊异) 赞叹(或赞美、赞颂、称赞) 13、(1)仙人掌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但他却倾注全部的心血,开出了这样震撼人心的金色花。 (2)作者在仙人掌开花之前,曾厌恶、讥笑它的丑陋;只重视外在美而忽略内的精神 14、(1)开花之前的仙人掌 .开花之后的仙人掌 (2)仙人掌 海棠、月季、文竹之类的花草 15、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 (三)文言文 16、(1)受屈辱 (2)同“现”,显现 (3) 驱使 (4) 尤、尚且(5)有时 (6)背 17、B 18、(1)尚且和普通的马一样都不能做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人如果不学习,怎么能有所成就呢? 19、策之以其道,食之尽其材,鸣之而通其意 20、略(言之成理即可) 任末,他14岁时就背着书箱拜了很多老师,不怕艰难险阻。他常说人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凭什么去完成一番事业。他贫穷无家,有时没有宿处,只在树下搭一个草棚,把荆棘削成笔,用树汁当墨水。夜晚在月光下看书,没有月亮的日子就点燃枯草杂木照明。平日里每当读书有体会时,便把心得写在衣服上。跟他学习的人都佩服他能刻苦勤学,为了要研读他写的心得体会,他们经常轮流用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不是古代圣贤的著作他是不看的。临死时告诫后人说:“一个人如果终身好学习,即使死了还像活着一样;要是不学习,即使活着也只能算行尸走肉罢了。” 三、作文:略 13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