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学习鉴赏美术作品》导学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9361031 上传时间:2025-03-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鉴赏美术作品》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学习鉴赏美术作品》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学习鉴赏美术作品》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本文档共3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1、 学习鉴赏美术作品导学案 学习目标一,教学目标通过对鉴赏美术作品三个角度的分析,初步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特点,在实践层面上初步了解进行美术鉴赏的方法。二,教学重点了解鉴赏美术作品三个角度的基本特点学习比较方法深化作品的感受提高审美体验与表达能力三,预习学案1,阅读课本11页理解影视作品的“再创造”2,尝试从现实中去理解美术鉴赏的三个角度3,如何运用“比较”的方法来鉴赏自学探究1,鉴赏美术作品的三个角度是什么?2,通过格尔尼卡公元1945年9月9日9时,南京理解两幅作品的历史社会背景合作解疑1,用自己的话理解美术鉴赏的“再创造”?2,应该怎样运用比较方法。精讲点播美术鉴赏的三个角度鉴赏美术作品的基

2、本方法训练巩固(一)填空题1,鉴赏美术作品的三个角度分别是,和。2,美术作品是特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在美术家身上引起的和。因而美术作品总是与作者所处的历史时代有密切联系。3,了解画家在时代生活中的和,是深入理解美术作品的另一个角度。4,从对美术作品的特征和如何鉴赏美术作品的分析可以看出鉴赏美术作品的一个直观有效的方法。二,选择题1,油画格尔尼卡的作者是A,凡高 B,伦勃朗C,毕加索D,陈坚2,油画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的作者是中国当代画家A,凡高B,伦勃朗C,毕加索D,陈坚3,中国画文姬归汉图的作者是A,黄胃B,张瑀C,毕加索D,陈坚4,初踏黄金路的画种是A,油画B版画C

3、中国画D,水粉画5,荷兰画家埃舍尔的作品画图的手的画中是A,素描B,石版画C,中国画D,是水粉画6,油画日出印象的作者是A,毕加索B,伦勃朗C,凡高D,莫奈作品赏析1,洪荒风雪 构思得之于画家在青藏公路行程中的切身感受,当时他和同伴们在大戈壁滩艰难跋涉一个星期,不见人烟,突然,远处传来驼铃声,使他们精神为之一振。一对地质队员迎面而来,这个意外惊喜令人永生难忘,从而有了画作的基调。本幅以仰视角度突出表现了几个地质队员骑着高大的骆驼进行在风雪弥漫的荒原上的情景,构图饱满,色彩丰厚,在浑莽的视觉中蕴含着一种张力和戏剧效果,整幅表达出一种渺然壮观的格调,皆为画家植根于青海柴达木盆地早年经历的大漠情节

4、所致。人物以彩墨速写,用笔姿态,奔放,有强烈的民俗特征,在风雪中弹琴唱歌,早现出激昂乐观的精神状态,骆驼亦为画面主角,其皮毛质感刻画细腻,棕色的浑厚身躯成为白色酷寒中的一道风景线,此幅和1955年的同题材作品是黄胃骆驼题材的缘起,后来骆驼屡屡出现在他笔下,成为一种坚韧力量的象征。二,文姬归汉图蔡文姬为汉代蔡之女,汉末战乱中被至匈奴,居十二年。后曹操念其父去后,以金璧相赎归汉。胡笳十八拍相传为他所作,张瑀此画整幅取势,略去背景,用飞扬的线条极有韵致地画出风弥漫的漠北大地上,一对迎风行进的人马,画面气势开合起伏,高低错落,以实景和虚景相构和的方式展现主题。人马是直观的,实在的,风沙是联想的,虚幻的

5、通过实在之物的品味,展开了广大的联想空间,是中国画构图的奥妙所在。画面的动感很强,细看的地方很多,人物的衣着,动态,表情都很符合人物身份。3,油画格尔尼卡 毕加索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件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1937年,西班牙的格尔尼卡小镇为德国法西斯空军夷为平地,他闻讯后极为愤慨,就为巴黎世界博览会西班牙馆画了格尔尼卡这壁画,对法西斯暴行表示强烈抗议。此画结合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风格表现痛苦,受难和兽性,此画中右边有一个妇女举手从着火的屋上掉下来,另一个妇女冲向画中心左边一个母亲与一个死孩;地上有一个战士的尸体,他一握剑,剑旁是一朵正在生长着的鲜花;画中央是一匹老马,为

6、一根由上而下的长矛刺杀,左边有一个举手顾盼的站着的牛,牛头与杩头之间是一只举头张鵰的鸟;上边右边有一从窗口斜伸进的手臂,手中掌着一盏灯,发出强光照耀在这个血腥的场面。全面用黑,白与灰色画成。这幅画描绘了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遭德军飞机轰炸后的惨状。4,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时,南京画家倾注十年心血,以此鸿幅巨制真实再现抗日战争后,日本军国主义向我国军民投降的场面。整个画作凝重庄严,气贯长虹,仿佛是铭刻在历史之墙上的一面浮雕,无可辩驳的向世人展示着那段历史中的正义和罪恶。原画尺寸高2.2米,宽6米,2004年12月该作荣获全国第十届美术艺术作品金奖,2005年开始在北京卢沟桥中国抗战纪念馆

7、展出。5,文森特,梵高荷兰画家梵高,后印象派代表人物,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艰辛备尝。他现身艺术,大胆创新,在广泛学习前辈画家伦勃朗等人的基础上,吸收印象派画家在色彩方面的经验,并受到东方艺术,特别是日本版画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出许多洋溢着生活激情,富于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表现了他心中的苦闷,哀伤,同情和希望,至今饮誉世界。梵高出生在荷兰一个乡村牧师家庭。他是后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梵高全部杰出的,富有独创性的作品,都是在他生命最后的六年中完成的。他最初的作品,情调常是低沉的,可是后来,他大量的作品即一变低沉而为响亮和明朗,好像要用

8、欢快的歌声来慰藉大世的苦难,以表达他强烈的理想和希望。向日葵就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做的,画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热情令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的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观者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其融入到梵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日出印象莫奈于1840年出生于法国巴黎,早年随风景画家布丹学习绘画,1863年进入格莱尔画室学习,他与学院派艺术趣味无法取得一致,两年后便愤然离开了格莱尔画室,开始探索独立的绘画技巧。1879年,莫奈发起和组织了第一届印象派画展,就在这次画展中,莫奈的一幅画日出印象引起了欧洲画坛的强烈震动,莫

9、奈也一举成名。该画描绘的是在晨雾笼罩中日出时港口景象。在由淡紫,微红,蓝灰和橙黄色组成的色调中,一轮生机勃勃的红日拖着海水中黄色的波光,冉冉升起。海水天空,景物在轻松的笔调中,交错渗透,浑然一体。近海中的三只小船,在薄雾中渐渐变得模糊不清,远处的建筑,港口,吊车,船舶,桅杆等也都在晨曦中朦胧隐现,这一切,是画家从一个窗口看出去画成的。如此大胆的用“凌乱”的笔触展示雾气交融的景象。这对于一贯正统的沙龙学院派艺术家来说乃是艺术的叛逆。该画完全是一种瞬间的视觉感受和活泼生动的作品情绪使然,已往官方学院派艺术推崇的那种谨慎而明确的轮廓,呆板而僵化的色调荡然无存,这种具有叛逆性的绘画,引起了官方的反对。该画是印象主义绘画的开山之作,它标志着印象派绘画的产生,迅速成为一个风靡全球,影响深远的世界性画派,他强调自然界的光和色,把光与色的变化作为绘画的主流,莫奈被认为是第一个采用外光技法进行绘画的印象派大师。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