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课改倡导的活力课堂.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9359166 上传时间:2025-03-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改倡导的活力课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课改倡导的活力课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构建充满活力数学课堂教学 西城中心校 牛桂灵 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已深入人心,进入课堂,数学教学中传统的弊端仍然存在,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想象、领悟等多方面的发展,更多的则是知识点记忆、模仿,制约了孩子的嘴巴、双手、头脑,压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数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新课程下,我们应该正视和认真对待这一问题,从每一节课做起,敢于在师生关系的改善、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等方面“另辟蹊径”、“匠心独运”,追求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高效率让课堂教学真正活力起来。 一、课堂氛围:善用激励评价,变专制为民主,给学生心理以安全和自信. 巴班斯基说:“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造良好的氛围,有着重大的作用。有了这种良好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进行得特别富有成效,可以发挥他们学习可能性的最高水平。”小学生好奇好动,有较强的求知欲,但他们的注意力不能持久。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结合教学内容设置必要的活动,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满足学生“安全”的心理。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渴望被人赏识。课堂教学己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思想碰共鸣的过程。课始,教师一番满腔爱意、充满激情的开场自,可激发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恰到好处的形态动作和丰富的面部表情,则可有效激活学生的认知活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宜采用笼统空洞的语言:“不错,很好,你真棒﹗”来实施评价,而要注意评价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采用不同形式的激励性评价。例如,言语激励:“你的想法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真不错!”“我很佩服这个同学的分析。”“我们为他精彩的发言鼓鼓掌吧”“你真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 “你的眼睛真亮,发现这么多的问题!” “对××同学的发言,你想说点什么?“你有数学家的感觉,我们来握握手”。在学生正确回答教师的提后可用恳切的语言予以表扬:“你的想法比老师的更精彩!”“真聪明,老师感谢你教会同学一个知识。”当学生对问题紧锁双眉,困惑不解,或回答问题有困难时,则以“别急,慢慢想,明白吗?”等温柔体贴的话语给予鼓励。肢体赏识:给学生报以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或竖起大拇指,鼓鼓掌,拍拍肩膀,摸摸头,以示表扬和鼓励。这样,既有利于师生的情感交梳,促进学生各种智力活动的展开,同时也能让学生从教师的肢体语言中获得鼓励和自信。实行奖励:口算又快又对的评为“口算之星”,谁提的问题多就称为“智慧之星”,字写得漂亮的就被誉为“书写之星”,或给予简单的物质奖励。教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学生参与性的评价,使课堂形成了一种互评互析的评价伙伴关系,实现学生对自己学习行为的自我调控的过程,让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活力。 二、学习体验:注重情景操作,变枯燥为情趣,给学生课堂以快乐和活力.  单纯的数学知识往往比较枯燥乏味,学生会因此而缺乏兴趣和激情,因而我们应努力创设一种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景。变抽象为形象,变无趣为有趣。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学,在学习中感受到课堂生活的快乐。如一位教师在 “正方形的认识”教学中,有意创设了这样一个操作情景,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布袋,袋里放一些物品,让学生从中摸出一个正方形来。在学生纷纷举起自己摸出的正方形物品后。师说:“看你们都摸得这么好,老师也想摸摸,你们能指导指导老师吗?”学生说:“正方形有一个平平的面。”师摸出一个硬币,学生又说:“正方形的边是直的,不是弯的。”师再摸出一块三角形纸板。学生急着补充道:“正方形有4条边。”师又摸出一块长方形垫板,问:“这是正方形吗?”学生回答:“不是。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师接着又摸出一张菱形纸片,这时学生却不知如何回答了。教师进一步补充道:“正方形的每个角是一样的。” 这回师摸出了一个正方形,并真诚地对学生说:“谢谢你们帮老师找到了正方形。” 在这里,教师有意识地利用教具引导学生在逐步深入的体验中,认识并抓住了正方形的关键特征。又比如在教学《千克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创设学生熟悉的超市购物空间,模拟的货架上、柜台里摆了水果、蔬菜等各种生活用品。请每个学生猜一猜:这一堆鸡蛋大概有多重?那一包洗衣粉、盐估计又有多重呢?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购物情境里,非常迫切地想去掂一掂、称一称,弄个究竟。因此课堂气氛高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学习数学的实践活动,感到既轻松有趣、又特别难忘。 三、教学方式:有意师生角色互换,变灌输为合作,给学生学习以自主和主动. 教学是学习主体和教育主体交互作用的过程。新课程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而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师生之间的平等交往或角色互换,既能发挥教师的指导、示范作用,又能提高学生的参与责任心,如教学“3 、5 、7 、8 、”这5个数中,哪一个数与众不同,为什么?”这样一道开放题,教师依次组织了以下几个极富思考性的问题及环节:(1 )请每位同学部独立思考,尽可能多地找出与众不同的数。(2)请每位同学整理自己的思路。准备小组汇报。(3)小组交流:小组成员一个一个轮流说。听不懂的可以问,前面说过的后面后面就不要重复。(4)小组整理成果,准备全班汇报。(5)全班交流。小组成员的积极参与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通过讨论,使学生在更深层次上认识了所学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从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讨论,在讨论中充分享有发言权,可将自己的观点、想法告诉同学们,同时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四、课堂结构:留足探究的空间,变表象为规律,给学生思维以广阔和自由. 随着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传统的、机械的、单一的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已越来越明显。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重视教材中配置的思考题,另一方面也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规律题,选择适当的时机,以灵活的方式渗透到教学中去,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如:我在执教《商的变化规律》一课中,设计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学习“商不变的性质”,由故事导入新课,当学生回答:“谁是聪明的一笑?”之后,我让学生说出原因(算式),随机板书算式,然后让他们分小组讨论,把自己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一起总结出“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第二个环节,我还是应用刚才的故事,给学生限定被除数800,然后让学生把800个桃子分给不同只数的小猴,(即改变除数),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接着计算,并提出问题:“通过计算你能发现什么?”每个学生自由计算,思考,学生通过计算、发现、交流、辨析、整合,发现“在除法里,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缩小)几倍,商就缩小(扩大)几倍”。第三个环节,我抛出问题:“你还能自己设计一组除数不变的算式,通过计算,找出一些规律吗?”“一石激起千层浪”,运用知识的迁移,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探索空间,学生通过尝试、探究、猜想、思考,总结了“当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就扩大(缩小)几倍”的变化规律。这堂课让学生参与发现规律、探究规律、总结规律的过程中,无形中使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得到了提升,也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而富有深度。 总之,构建充满活力的小学数学课堂,实现“活力课堂,高效教学”,就需要我们老师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导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善用激励性评价,让学生焕发活力;运用教师课堂上的激情演绎、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和热情洋溢的语言表达,活跃课堂气氛,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学课堂才会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从而让师生在充满魅力、灵性和人文气息的课堂教学中焕发生命的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