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导学案
班级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和书写格式
2、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
3、进一步体会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量的含义
学习重点:计算的步骤和书写格式
学习难点:计算能力的提高
二、复习导学:
请你写出以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计算各物质的质量比。(约5分钟)
有关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 K-39 Mn-55
(1)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2)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思考题 : 1、如何求各物质的质量比?
2、根据计算结果说出第一个反应所表示的量的含义。
每 份质量的水完全分解生成 份质量的氢气和 份质量氧气。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质量是成正比例关系,因此,利用正比例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已知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可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三、学习新知:
1、阅读例题1,理解解题过程,归纳解题步骤,小组讨论解决疑难问题。(约5分钟)
【例题1】加热分解6.3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是多少?(K-39 Mn-55 O-16)
(1) 设 。(不要带单位)解:设分解6g高锰酸钾可以制得氧气的质量为X.
(2)写出反应的 2KMnO4 △ K2MnO4+MnO2+O2↑
写出相关物质的 2×158 32
写出 和 6 .3g x
(3)列出
(4)解。 x=0.6g
(5)简明地写出答案。 答: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0.6g氧气。
2、模仿例题1,试着用简洁的过程解答例题2,然后对照课本,完善自己的解题过程。(约5分钟)
问:同时产生CO2气体多少吨?(利用化学方程式,列比例式求)
问:还有什么方法求CO2 的质量?
[活动探究一] (约6分钟)
看课件上的解题过程,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改正。
[活动探究二] (约6分钟)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用Ca(OH)2溶液吸收一定量空气样品中的二氧化碳,生成了1g沉淀。反应方程式如下:
Ca(OH)2 + CO2 === CaCO3 ↓+ H2O(Ca---40 C---12 H—1 O—16)
求: (1)发生反应的Ca(OH)2的质量。(2)所吸收空气中CO2的质量。
(小组内先讨论,然后派出代表展示解题过程,比一比哪个小组做得又快又准)
[活动探究三] (约6分钟)
在“绿色氧化剂”双氧水(H2O2)的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后,常温下即可产生大量氧气,若制取48g氧气需消耗纯净的双氧水多少克?
四、课后拓展(约6分钟)
1、12g碳与38g氧气反应后,根据反应物的质量比判断反应情况是( )
A、碳有剩余 B、氧气有剩余 C、恰好完全反应 D、无法判断
2、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托盘天平称取18g高锰酸钾,并加热制取氧气。当收集到他们所需的氧气后,停止加热让试管冷却,称得试管内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6.4g,试求:
(1)该小组的同学制得的氧气的质量;
(2)剩余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K—39 Mn—55 O—1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