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1课时 连加、连减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1.充分发挥情境图的作用,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教学设计借助教材情境图,让学生自主探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将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学习有机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2.采用思考、交流、比较、反馈等方式,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本教学设计在学生获取新知的过程中,多以讨论、比较不同的列式等方法让学生经历新知的获得过程,从而完成知识的构建,体验多种算法以及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 PPT课件
学具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1.师:同学们,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这是同学们在周末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照片。(课件出示情境图)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28个
34个
22个
请大家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发现什么信息?
(同学们分成三个组帮助农民伯伯收获了很多大南瓜)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利用教材的情境图,教师提出要求,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问题意识。将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学习进行有机的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学生独立思考,根据情境图,学生可能提出这样的数学问题。
预设:
生1:第一组比第二组少收了多少个大南瓜?(第二组比第一组多收了多少个大南瓜?)
生2:第一组和第二组一共收了多少个大南瓜?
生3:三个组一共收了多少个大南瓜?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提的这些问题都非常好,思考一下,通过自己的努力,你们能解决哪些问题呢?
(问题1和问题2比较容易解决,可以让学生举手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讲评。教师重点强调用减法解决和加法解决的算理)
师:(针对问题3)第三位同学给大家提出了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大家有信心解决问题3吗?请大家认真思考,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
(生汇报算式:28+34+22)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有三个加数的加法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大家先独立计算28+34+22,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小组交流后,汇报算法)
师:这种方法是大家普遍采用的,有没有其他的算法呢?
(学生汇报不同的计算方法,教师用课件出示不同的算法)
师:比比看,这些算法有什么区别?哪种方法更简便?
(学生进行算法比较,说出哪种算法更简便及理由)
师:让我们再来一起总结连加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好吗?
3.检测学习效果。
师:连加计算同学们掌握的怎样?让我们来检验一下,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6+25+17= 54+20+16=
(计算后小组内进行汇报,老师指名让学生板演)
设计意图:掌握连加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以及竖式的简便写法是本节课的重点,要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构建。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的迁移学习新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例2。
1.引导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并比较不同写法的区别。
师:我们已经解决了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大南瓜的问题,大家再来看看这84个大南瓜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新问题。(课件出示例2)
师:请大家认真读题,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生汇报算式:84-40-26)
师:为什么使用连减的算法?连减算式怎样计算?运算顺序是什么?
(学生先小组讨论,再总结汇报:84-40是计算李大爷运走后剩下的大南瓜个数,再减去26是计算最后还剩多少个大南瓜。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用竖式计算,并展示不同的算法。
师:请大家用竖式计算这道题,小组交流后汇报各组的计算方法。
预设:
生1:84-40-26=18
生2:84-40-26=18
生3:84-40-26=18
生4:84-(40+26)=18
师:你们最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预设:
生1:我喜欢第二种算法,这样列竖式比较简便。
生2:我喜欢第三种算法,第一步计算可以用口算,所以只列第二步的竖式,这样更简便。
生3:我喜欢第四种算法,先计算一共运走了多少,再算还剩多少。
生4:我认为第四种算法的第一步也可以口算,那样会更简便。
师:谁来总结一下连减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预设:
生1:计算连减时,先用被减数减去第一个减数,再用所得的差减去第二个减数。
生2:也可以先计算两个减数的和,再用被减数减去两个减数的和。
生3:列连减竖式时,要先用被减数减去第一个减数,再用所得的差减去第二个减数。可以分两个竖式书写,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
设计意图:例2仿照例1的方法处理,让学生学会应用知识的迁移,并注意了解算法的多样性,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自己进行归纳和整理,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索规律,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法应用
1.师:刚才我们解决了两个问题,学会了连加、连减的运算方法。请大家打开教材28页,先自己动手完成“做一做”,然后在小组内讨论竖式计算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怎样计算更简便。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说明应注意什么问题。
28+19+34= 61-16-17=
70-36-28=
(算后交流:注意连加、连减运算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的。还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以及进位及退位的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以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解决问题,亲身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关注学生是否已扎实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采用多种练习形式,进一步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
⊙梳理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
⊙布置作业
教材29页“练习五”1、2、3题。
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
例1 28+34+22=84(个) 例2 84-40-26=18(个)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