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学课题
温度的测量
授课地点
教室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仪器材料
烧杯、酒精灯、石棉网、火柴、冰、用于分类的实物或卡片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温度的概念。
(2) 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3) 知道常用温度计的制作原理以及温度计的构造和刻度方法。
(4) 知道摄氏温度和热力学温度,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5) 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大量不同状态物质按照固、液、气三种不同状态分类体会对物质分类的方法。
(2) 通过观察水的物态变化实验感受物质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
(3) 通过用物质结构的微观模型解释三种物态的特征,了解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冰化成水的实验反映出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事实,感受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问题。
(2) 通过参与教学活动,产生对物理学习的饿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物质存在的状态
1.通过状态各异物质世界的美丽图片创设情景,启发学生认识物质三态的特征
问题:这些图有什么联系?(发散思维)引出同一种物质可以以三种状态存在。
2.物体分类比赛
启发学生根据流动性和体积的稳定性,思考固、液、气的不同特征是什么?
总结:画图并注明特征
学生思考、回答,
两位学生进行分类比赛,其他同学裁判看谁又快又准。观察思考固、液、气的不同特征是什么
物态变化
1. 观察实验:化冰(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冰)
2. 提出问题:实验说明什么?
3. 举例交流
学生观察思考,
学生列举生活中物态变化的事例
解释物质三态的特征和发生物质变化的原因
物质结构的微观模型
类比学生集合做操
简介三态外的形式
实物、场、晶子态、液晶态超导态、中子态、等离子态
阅读书上P4页
小结
练习
《伴你学物理》
教学反馈
备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