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学课例
《狼》教学课例
作者:路漫
性别:女
职称:中教一级
学历:本科
单位:安徽省涡阳县第六中学
通讯地址:安徽省涡阳县第六中学
电子邮箱:lm20091230@
联系电话:13637190251
邮编:233600
《狼》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狼》是清代著名的作家蒲松龄写的一篇文言短篇小说,出自《聊斋志异》。《狼》节选自七年级人教版下册第六单元第30课,本文通过简洁的语言,再现屠户与狼斗智斗勇的故事,读过之后给我们留下的不只是无尽的遐想,拓宽我们对《聊斋志异》的进一步认识,同时也激发我们对狼的看法要全面,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并且具有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由于七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没有更深入的了解,所以先引导学生去读去了解文中的内容。本文语言简洁凝练,让学生有圈划意识,画出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字和句子,老师加以指导,同时交给他们学习的方法。由于蒲松龄是清代作家,让学生了解蒲松龄及其作品《聊斋志异》,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古典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写作背景。
朗读课文,积累文中重点的词语及句子。
培养学生学习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揣摩语言,领悟作者语言运用的精妙,把握狼与屠户的形象。
2.理清文章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
3.掌握课文中狼的阴险狡诈和屠户的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及课文阐明的道理。
(二)过程与方法:1、朗读 2.品读 3.讨论点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狼的阴险本质,学习向屠户那样用智慧与狼搏斗。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要善于斗争敢于斗争。
教学重点
理清本文的情节结构,分析形象。
教学难点
体会蕴含的道理并多角度的认识狼的形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1
教学过程
一、猜声音导入
1.多媒体播放蟋蟀、蚊子、蜜蜂及狼的声音,让生去猜,由此导入蒲松龄的狼。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检查预习情况,幻灯片展示重点字词,让生去读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两遍,结合课下注释读准重点的字词。
2、老师范读课文(配乐),易读错的字老师多读一遍(要求学生听清字音,觉得与老师读的不一样的读音标出来,自己动手去查字典)重点解释缀、弛、暇、顷的读音,让生理解去记。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1、学生自主阅读,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疏通重点字词的含义。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标在书上,以便于记忆背诵,也助于今后的复习。有疑问的地方直接标记出来,大家一起共同解决。
2、小组交流,合作质疑
老师检查交流情况,出示字词及重点句子,小组抢答
止有剩骨 缀
一狼得骨止 并驱如故
窘 前后受其敌
苫蔽 眈眈
犬坐于前 意暇甚
洞其中 意将隧入
断其股 乃悟
狼亦黠矣 几何
重点语句翻译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四、合作探究,我会品《狼》
(一、)理清节
1、看图复述课文,让生说出本文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从中任选一幅图,可以从屠户或狼的角度叙述故事情节,大胆想象并加入适当的心理描写。
2.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从狼的角度概括文章的内容或者从屠户的角度理清文中的思路。
明确:
两狼 a.缀行甚远b.并驱如故c. 眈眈相向 d. 双双被杀。
屠户: 遇狼 惧狼 御狼 杀狼
学生小组活动并推荐一位同学讲。
(二、)析形象
1.用句式“我认为这是两只(一个) 狼(屠户),从 中”可以看出。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并驱如故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明确:狼非常狡猾 贪婪 凶残
惧 投以骨 复投之 窘 奔倚 积薪 弛担持刀
暴起 刀劈狼首 刀断狼股
明确:屠夫真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
五、我会“议”《狼》
1、作者仅仅在叙述狼和屠户斗争的故事吗?有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呢?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作者为何有这样的不同见解?
3、 作者仅仅在嘲笑恶狼吗?从屠户与狼斗争的故事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六、拓展延伸
1、昔一稳婆出归,遇一狼阻道,牵衣若欲召之。乃从去,见雌狼方娩不下。妪为用力按捺,产下放归。明日,狼衔鹿肉置其家以报之。可知此事从来多有。《聊斋志异》
2、幻灯片播放狼捕捉小鸟的视频。
小结:
面对像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不能抱有侥幸的心理,更不能胆怯退让。要善于斗争,敢于斗争,恶势力最终都会被消灭。
板书设计:
狼
蒲松龄
狼 屠户
贪婪 狡猾 机智 勇敢
教学反思:
《狼》教学实录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肯定见过许多小动物,现在我们进行猜声音比赛,猜一猜是哪一种动物的声音?播放幻灯片并展示小动物的声音。
生:(聚精会神)的看着幻灯片
都举手抢答说 蟋蟀 、蚊子、蜜蜂
师:看看能否猜出最后一个小动物的声音?
生(众):狼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棒。
同学们对狼并不陌生,我们在书上、电视上、动物园里可以了解它相关的知识,那么狼在我们心目中是以什么形象出现的呢?
生(众):狡猾、残忍、凶暴……
师:哦,那蒲松龄笔下的狼又是以何种身份出现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狼》。出示幻灯片展示课题
师:快速阅读课下注释1,我们进行抢答问题:
师:狼的作者?
生1:蒲松龄
师:哪个朝代?
生2:清代
师:代表作?
生3:《聊斋志异》
师:谁能告诉老师聊斋、志、异 怎么理解呢?
生4:聊斋就是书房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奇异的故事。
师:回答的非常好。我们给A、B、C、D组同学加1分。下面我们听读课文,要求在听的过程中圈画不认识的词语。
生(众):(认真听)拿起笔进行圈画
师:现在老师检查听读的情况,给加粗的字注音,幻灯片展示
缀行 屠大窘 苫成丘 弛担持刀 眈眈相向 少时
目似瞑 数刀毙之 隧入 顷刻 假寐 狼亦黠矣
生5:板书字音
zhuì jiǒng shàn bì chí dān
shǎo míng bì suì qīng mèi xiá
师:好,我们集体来看一看,注音有没有不当的地方
生6:qīng 应该改为qǐng
师:你很细心,很好。C、D组加2分。你能让大家欣赏一下你读的这篇课文吗?
生6: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生(众):(被她悦耳的声音及朗读的节奏感所震撼)响起掌声
师:读的确实好,字正腔圆,声音饱满洪亮,抑扬顿挫,停顿恰当,有节奏有感情,给C组加2分。
下面我们分角色朗读,A组读第一段,B组读第二段,C组读第三段,D组读第四段,最后一段集体读。
生(A组):一屠晚归……
生(B组):屠惧……
生(C组):屠大窘……
生(D组):少时,一狼径去……
生(众):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小组合作自主阅读,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疏通重点字词的含义。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标在书上,以便于记忆背诵,也助于今后的复习。有疑问的地方直接标记出来,大家一起共同解决。
生(众):(小组间合作,圈点勾画)
师:现在小组互相交流,合作质疑
老师检查交流情况,出示字词及重点句子,小组抢答,幻灯片展示
止有剩骨 缀
一狼得骨止 并驱如故
窘 前后受其敌
弛担持刀 眈眈
犬坐于前 意暇甚
洞其中 意将隧入
断其股 乃悟
狼亦黠矣 几何
生(A组生):通“只” 紧跟着 停止 一起 害怕 攻击
师:很好,回答完全正确。下面的(话音未落)
生(B组):(举手抢答)
放下 注视的样子 像狗一样 神情 空闲 打洞
打算 大腿 才 狡猾 多少
师:翻译准确。其中我们应该注意的是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重点实词,如止有剩骨中的“止”、 弛担持刀中“弛”即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弓箭拉开弓即张和放下弓即弛) 、意暇甚中“暇”和时间有关,即闲暇,其中形近字有“遐思”、缀行甚远中“缀”,形近字有“辍学”、“拾掇”、“啜泣”、几何的古义即多少,今天的含义是一门学科。
生(众):动笔在记笔记
师:记好吗?
生(众):好了
师:好,下一个环节,各小组抢答重点句子的翻译,出示幻灯片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生(C组):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仍然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非常窘迫,害怕前面后面受到狼的攻击。
师:翻译做到了字字落实,做到了“信” 、“达”。话音未落
生(B组):(举手抢答)
过了很久,它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十分悠闲。
狼也够狡猾了,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死了,禽兽的骗人手段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师:从翻译的情况看,大家对本文的翻译掌握得非常好,小组讨论合作的非常成功,我们把掌声送给自己。
生(众):掌声激烈
师:我们对课文已经很熟悉了,下面我们看几幅图(幻灯片展示),要求:看图复述课文并说出本文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生(7):(抢答)有一屠户卖肉回家晚了,担子中的肉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途中遇到两只狼,紧跟他走了很远,屠户把骨头扔给狼,但是狼依然跟着,屠户害怕于是防守,最终杀掉了两只狼。
师:回答非常棒,给A组加2分。应注意复述课文呢应该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不必面面俱到。
师:从中任选一幅图,尝试用文中的话来回答图中所表现的内容。
生(8):我选的是第一幅图: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生(9):我选的是第二幅图: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生(10):我选的是第二幅和第三幅图: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生(11):我选的是第五幅图: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师:很好,下面我们集体看着图试着背诵全文
生(众):(集体看图尝试背)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师:找的非常好,给C、D组各加4分。下面看着其中任意一幅图,可以从屠户或狼的角度叙述故事情节,大胆想象并加入适当的心理描写,可以用第一人称去说。(小组讨论合作,并派代表发言)
生(众):讨论并着手动笔写。
师:准备好了吗?
生(12):我选第二幅画面,从屠户的角度想:“我吓得心里咚咚跳,腿吓得直抽筋,头发快竖起来了。我快没有骨头了,怎么办啊?狼啊狼你们也太不知足了,不要在追我好吗?”
生:(掌声响起)
生(13):我选第三幅画。“我给兄弟使了个眼色,意在告诉他,你在这留守,我到后面去攻击他,咱们齐心协力,你在这假装睡觉迷惑他,让他放松警惕。”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还有同学要说,咱们留课下再交流。给A、D组各加3分。
读完全文,你怎么评价屠户和狼呢?
试用“这是一个 的屠户,从 中可看出”。或“这是两只 的狼,从 中可看出”。
生(14):这是一个遇事冷静、镇定自若的屠户,从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中可看出。
师:很棒,确实能看出屠户的冷静、镇定自若,给B组加2分。生举手。
生(15):这是一个勇敢机智的屠户,从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中可看出。
师:分析的非常好,给A组加两分,其他组同学不要落后哦!
生(16):(举手)这是两只贪婪的狼,从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中可以看出。
生(17):这是两只狡猾的狼,从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及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中可以看出。
生(18):这是两只狡猾的狼,也可以从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中看出。
师:这几位同学回答得非常棒,分别给A、C、D组各加两分。
师:作者仅仅再讲屠户与狼斗智斗勇的故事吗?有没有发表自己的见解?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生(集体答):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师:作者为何发出这样的感慨呢?
生(19):面对像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不能抱有侥幸的心理,更不能胆怯退让。要善于斗争,敢于斗争,恶势力最终都会被消灭。
生(20):从屠户身上我们学到遇事要冷静、镇定自若,要勇敢机智。
师:回答很好,B组、C组各加2分。在生活中我们总认为狼是阴险、狡猾、贪婪的,他们总以不光彩的形象出现,其实狼在我们生活中和文学作品中,他的形象是丰富多彩的。如《聊斋志异》中的一段话“昔一稳婆出归,遇一狼阻道,牵衣若欲召之。乃从去,见雌狼方娩不下。妪为用力按捺,产下放归。明日,狼衔鹿肉置其家以报之。可知此事从来多有。”
师:说说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狼?
生(集体答):知恩图报,善良。
师:下面我们来看狼群体捕捉小鸟的视频。(播放视频)
生:(聚精会神)
师:这是一群怎样的狼?
生:有团结合作精神的狼
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也要学习狼的团结合作精神,这样才能所向披靡,出色的完成任务。有兴趣的同学课下搜集有关狼的成语、俗语、谚语、看看《狼图腾》和《聊斋志异》有关狼的视频。今天我们就上到这,下面我们一起看哪一组得分最高。
A组:10分
B组:5分
C组:13分
D组:12分
C组胜利,我们把掌声送给C组同学。
生:(掌声再次响起)
师:下课!
生:老师再见!
师:同学们再见!
《狼》教学评价
2016年4月22日,我在龙山中心校上了一节公开课,这次是县教研室组织的名师下乡送教活动,教研室王主任及闸北李必成校长带队。
送教结束后随即进行了评课,李必成校长主持,各学区的听课老师畅所欲言,一一说出自己对这节课的想法。
龙山中心校廉梅侠:
路漫老师上《狼》这一课,用猜声音的方式导入非常好,能激发同学们的兴趣,更好的走进课文。其次是用分组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好。最后播放狼群追捕猎物的视频更能激发同学们的兴趣,让生体会到狼团队的合作精神,这一点非常好,值得学习。闸北冯斌:
《狼》这节课上的很成功,其亮点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实行小组分组并进行加分。他认为这节课最大的亮点是看图说话这一环节,既让生巩固了对课文的理解,又梳理了本文的故事情节,最重要的是最后,让学生任选一幅图,从屠户或狼的角度叙述故事情节,大胆想象并加入适当的心理描写,以用第一人称去说去想象。建议是把作者简介放到最后去讲,因为导入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却突然转到对蒲松龄的介绍,太不自然,一下子浇灭了学生的激情。
闸北李必成校长:
这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让生去读,可谓是朗读方式多样化,师范读、集体读、分角色读等等。文言文一定让生去读去掌握文章的内容,通过分组去合作质疑,让生去发现问题从而一起解决问题,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其次是合理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让生从视觉和听觉上都有冲击力,吸引学生和老师的眼球。多媒体课件恰到好处,没有受课件的约束,打破以往的教学方式。有的老师完全以课件为主,被课件牵着鼻子走,课件过多,没有很好地的把多媒体与教学联系在一起,而路老师却做到了这一点,非常好。
提出的建议就是在各个环节上过渡不太自然,如果稍加注意点会更好。
《狼》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从整体上看还算成功,重点让学生通过朗读疏通文意,通过看图理清文章的故事情节,并让生发挥合理的想象复述故事,增加对文章的理解,而进一步分析人物形象,挖掘文章的主旨。
不足之处:
首先,各个环节之间过渡不自然,显得牵强附会,没有顾及学生的感受,只是按照自己的思路想法,如蒲松龄的简介在导入后讲解的,这是一大忌,以后我会注意的。
其次,在备课上,要狠抓基本功,不能只模仿名师的课件实录,要有自己的思路,还要与同学科的老师商讨,虚心听取同行的意见及建议,不能闭门造车,自以为是。这次的节奏划分,我吃了大亏,出现了不应该出现的失误,这是教学中的严重错误。
最后是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要多努力,课前要与学生多沟通交流。
从这次讲课中我悟出了一个道理:文言文教学要从三方面去剖析,一抓文字、二抓文学、三抓文化。
17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