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二、 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 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该质点
A.在第1秒末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
B.在第2秒末加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
C.在前2秒内发生的位移为零
D.第3秒末和第5秒末的位置相同
15.若有一颗“宜居”行星,其质量为地球的p倍,该行星的近地卫星环绕速度是地球近地卫星环绕速度的q倍,则该行星表明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的:
A.倍 B.倍 C.倍 D.倍
16.一水平放置的带电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间距为d,极板与周围断开,上极板中心有一小孔(小孔对电场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小孔正上方d处的P点有一带电粒子,该粒子从静止开始下落,经过小孔进入电容器,并在下极板处(未与极板接触)返回.若将下极板沿板长方向平移板长的,则从P点开始下落的相同粒子将
A.打到下极板上 B.在下极板处返回
C.在距上极板处返回 D.在距上极板d处返回
17.如图所示的电路,电动机的规格为“5V 10W”,内阻为1欧姆,正常工作, 现调节电阻箱R1、R2使得灯泡变亮,电动机依然正常工作:
A.电动机正常工作时,输出功率为10W
B.电路中电流为5A
C.由于灯泡变亮,电动机依然正常工作,所以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增大
D.滑动变阻器R1的电阻值应该适当调小,R2的应该适当调大
18.质量为M的木楔ABC静置于粗糙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的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从A沿斜面向下做匀速运动,在匀速运动时对m施加一垂直于斜面方向的压力,木楔始终不动。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m沿斜面向下继续做匀速运动 B.m沿斜面向下做减速运动
C.地面对木楔的摩擦力不为0 D.地面对木楔的摩擦力为0
19.如图所示,OCDE、OHJC为光滑绝缘、互相垂直的固定竖直墙壁,OEGH为光滑绝缘的水平地面,O为墙角,以O点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的坐标系。整个空间有一沿x轴负向的匀强电场,质量相同且带同种正电荷的A、B两小球(可看作质点)如图紧贴墙壁放置,当A球在平行于墙壁HO的水平推力F作用下,A、B两小球均紧靠墙壁而处于静止状态,这时两球之间的距离为L。若使小球A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沿墙壁HO向着O点缓慢移动一小段距离后,小球A与B重新处于静止状态,则与原来比较(两小球所带电荷量保持不变)
A.A球对B球作用的静电力增大 B.两球之间的距离减小
C.墙壁对A球的弹力不变 D. F减小
20.如图所示,两物块A、B套在水平粗糙的CD杆上,并用不可伸长的轻绳连接,整个装置能绕过CD中点的轴OO1转动,已知mA=2mB,杆CD与物块A、B的动摩擦因数μ相同,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物块B到OO1轴的距离为物块A到OO1轴的距离的两倍。开始时绳子处于自然长度(绳子恰好伸直但无弹力),现让该装置由静止开始转动,使转速逐渐增大,不考虑绳子被拉断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受到的静摩擦力一直增大
B.B受到的静摩擦力先增大,后保持不变
C.A受到的静摩擦力是先增大后减小再反向增大
D.A受到的合外力一直在增大
21.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光滑斜面倾角为300,质量分别为M、m的两个物体通过细绳及轻弹簧连接于光滑轻滑轮两侧,开始时用手按住物体M,滑轮两边的细绳恰好伸直,且弹簧处于原长状态.已知M = 2m。空气阻力不计,斜面和绳足够长。松开手后,关于二者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对M做的功等于M动能增加量、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与物体m的机械能增加量之和
B.当m离开地面后,二者的加速度大小始终相等
C.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时,m和M的速度大小相等
D.每当弹簧的形变量为零时,M的速度最大
第II卷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129分)
22.(6分)右图是用曝光时间已知的相机拍摄的一张真空中羽毛与苹果自由下落的局部频闪照片。
(1)在下落过程中的任意时刻,羽毛的 (选填“惯性大小”、“运动状态”或“机械能”)与苹果相同。该实验现象说明: 。
(2)关于提供的信息及相关数据处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选项前的字母)。
A.一定满足关系 B.一定满足关系
C.羽毛下落的加速度大小为 D.苹果下落的加速度大小为
23.(8分)用如图实验装置验证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在m1拖着的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频率为50Hz,对纸带上的点迹进行测量,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下图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0是打下的第一个点,相邻两计数点间均有4个点未画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g取9.8 m/s2,所有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则
①下面给出了该实验的操作步骤:
A.按照图示的装置安装实验器材 B.将打点计时器接到直流电源上
C.先释放m2,再接通电源,在纸带打下一系列点迹 D.挑选点迹清晰的纸带进行测量
E.根据测量的结果,分别计算系统减少的重力势能和增加的动能
其中操作不当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
②打第五个点时,物体的速度 ,由于存在系统误差,在该实验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略________(大于或小于)系统动能的增加量。
③某同学作出了图线,则据图线得到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______m/s2。
24.(13分).如图所示,倾角为θ=30°的粗糙平直导轨与半径为R的光滑圆环轨道相切,切点为B,整个轨道处在竖直平面内,整个空间有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一质量为m、电量为+q带电小滑块从导轨上离地面高为h=3R的D处无初速下滑进入圆环轨道,小滑块恰好能够完成圆周运动,并从圆环最高点C水平飞出并立即撤掉电场,击中导轨上与圆心O等高的P点,不计空气阻力.求:
(1)滑块运动到圆环最高点C时的速度的大小;
(2)匀强电场的场强
(3)滑块在斜面轨道BD间运动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BAABA
A
25.(20分).一根细绳绕过轻质定滑轮,右边穿上质量M=3kg的物块A,左边穿过长L=2m的固定细管后下端系着质量m=1kg的小物块B,物块B距细管下端h=0.4m处,已知物块B通过细管时与管内壁间的滑动摩擦力F1=10N,当绳中拉力超过F2=18N时物块A与绳之间就会出现相对滑动,且绳与A间的滑动摩擦力恒为18N。开始时A、B均静止,绳处于拉直状态,同时释放A和B。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g取10m/s2。求:
⑴刚释放A、B时绳中的拉力;
⑵B上升过程中A、B组成的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⑶若其他条件不变,增大A的质量,试通过计算说明B能否穿越细管。
34.(1)(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三个得5分。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B.a的方向与一定与Δv的方向相同
C.向心力就是圆周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力
D.作用力做正功时,反作用力一定做负功
E.物体除受重力外,还受其他力,但其他力不做功,则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守恒
(2)(10分)甲、乙两车同向匀速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速度分别为v甲=8 m/s,v乙=6m/s。在相距4 m时,甲、乙两车同时刹车,甲车加速度大小为1 m/s2。问乙车加速度至少为多大时两车才不会相撞?在恰好不撞车的情况下,二者的最大距离?
14. D 15A 16C 17D 18BD 19CD 20BD 21AC
22.(6分)(1)运动状态 说明: 。
(2)D
23.① BC ② 2.4 m/s 大于 ③9.67 m/s2
24 mgR
25(20分).14.【答案】(1);(2);(3)不能
34.(1)ABE (2)0.5m/s2 8m
第 4 页 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