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四年级《小学奥数系统总复习》试题.docx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344358 上传时间:2025-03-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小学奥数系统总复习》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四年级《小学奥数系统总复习》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更多试题请登陆 《小学奥数系统总复习》试题精选 8.13试题 1. 某次数学测验一共出了10道题,评分方法如下:每答对一题得4分,不答题得0分,答错一题倒扣1分,每个考生预先给10分作为基础分.问:此次测验至多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数? 【分析】 最高的得分为50分,最低的得分为0分.但并不是从0分到50分都能得到.从正面考虑计算量较大,故我们从反面考虑,先计算有多少种分数达不到,然后排除达不到的分数就可以了.最高的得分为50分,最低的得分为0分. 列表分析: 答对 不答 答错 得分 10 0 0 50 9 1 0 46 9 0 1 45 8 2 0 42 8 1 1 41 8 0 2 40 7 3 0 38 7 2 1 37 7 1 2 36 7 0 3 35 … 不答相对与答对少的4分,答错相对与答对少得5分,这样的话不答和答错之间少1分,所以比38分少的分数的情况都存在.所以,在从0分到50分这51个分数中,有49,48,47,44,43,39这6种分数是不能达到的,故此次测验不同的分数至多有51-6=45(种). 12. 现有一个3×4的长方形,现在任意横着切2刀,竖着切4刀,把长方形分成了15个小长方形,求这15个小长方形的周长之和是多少? 【分析】 很明显,这15个小长方形中任何一个的周长我们都求不出,如果从局部出发,是不可能求出来的.因此我们要从整体出发去考虑,观察发现,每横着切一刀,那么长方形就增加了两条长为4的边,即周长和增加8,而每竖着切一刀,那么长方形就增加了两条长度为3的边,即周长和增加6.因为长方形的周长为2×(3+4)=14,所以横着切2刀,竖着切4刀后周长和为:14+2×8+4×6=54 . 8.14试题 3. 科技活动小组有人。在一次制作飞机模型和制作舰艇模型的定时科技活动比赛中,老师到时清点发现:制作好一架飞机模型的同学有人,制作好一艘舰艇的同学有人。每个同学都至少完成了一项制作。问两项制作都完成的同学有多少人? 【分析】 因为,,所以必有人两项制作都完成了。由于每个同学都至少完成了一项制作,根据包含排除法可知:全组人数完成了两项制作的人数,即完成了两项制作的人数。所以,完成了两项制作的人数为:(人)。 4. 甲、乙、丙三个小组学雷锋,为学校擦玻璃,其中块玻璃不是甲组擦的,块玻璃不是乙组擦的,且甲组与乙组一共擦了块玻璃。那么,甲、乙、丙三个小组各擦了多少块玻璃? 【分析】 块玻璃不是甲组擦的,说明这块玻璃是乙、丙两组擦的;块玻璃不是乙组擦的,说明这块玻璃是甲、丙两组擦的。 如图,用圆表示乙、丙两组擦的块玻璃,圆表示甲、丙两组擦的块玻璃。因甲乙两组共擦了块玻璃,那么(块),这是两个丙组擦的玻璃数。(块)。丙组擦了块玻璃。乙组擦了:(块)玻璃,甲组擦了:(块)玻璃。 8.15试题 5. 在黑板上写出三个整数,然后擦去一个换成其它两数之和,这样继续操作下去,最后得到,,。问:原来写的三个整数能否为,,? 【分析】 此题单从具体的数来,无从下手。但抓住其操作过程中奇偶变化规律,问题就变得很简单了。如果原来三个数为,,,为三奇数,无论怎样,操作一次后一定为二奇一偶,再往后操作,可能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擦去一奇数,剩下一奇一偶,其和为奇,因此换上去的仍为奇数;二是擦去一偶数,剩下两奇,其和为偶,因此,换上去的仍为偶数。总之,无论怎样操作,总是两奇一偶,而,,是两偶一奇,这就发生矛盾。所以,原来写的不可能为,,。 6. 甲、乙两个哲人将正整数至分别写在张卡片上。他们将卡片背面朝上,任意混合之后,甲取走三张,乙取走两张。剩下的两张卡片,他们谁也没看,就放到麻袋里去了。甲认真研究了自己手中的三张卡片之后,对乙说:“我知道你的两张卡片上的数的和是偶数。”试问:甲手中的三张卡片上都写了哪些数?答案是否唯一。 【分析】 甲手中的张卡片上分别写了,和。甲知道其余张卡片上分别写了哪些数,但不知道它们之中的哪两张落到了乙的手中。因此,只有在它们之中任何两张卡片上的数的和都是偶数时,甲才能说出自己的断言。而这就意味着,这张卡片上所写的数的奇偶性相同,亦即或者都是偶数,或者都是奇数。但是由于一共只有张卡片上写的是偶数,所以它们不可能都是偶数,从而只能都是奇数。于是张写着偶数的卡片全都落入甲的手中。 8.16试题 7. (第二届希望杯第二试) 两列在各自轨道上相向而行的火车恰好在某道口相遇,如果甲列车长米,每秒钟行驶米,乙列车每秒行驶米,甲、乙两列车错车时间是秒,求: (1) 乙列车长多少米? (2) 甲列车通过这个道口用多少秒? (3) 坐在甲列车上的小明看到乙列车通过用了多少秒? 【分析】 (1)这是一个典型的相遇问题,根据前面的分析,已知两车的速度和相遇的时间,可以求出两车的长度和,为:(米),那么乙列车的长度为:(米) (2)把道口看作是没有速度没有长度的火车,那么甲车通过道口的路程也就是甲列车的长,所以甲列车通过道口的时间为:(秒) (3)小明坐在甲车上,实际上是以甲车的速度和乙车相遇,路程和是乙车的车长,所以小明看到乙列车通过用了:(秒) 8. 一列快车和一列慢车相向而行,快车的车身长是米,慢车的车身长是米。坐在快车上的人看见慢车驶过的时间是秒,那么坐在慢车上的人看见快车驶过的时间是多少秒? 【分析】 这个过程是火车错车,对于坐在快车上的人来讲,相当于他以快车的速度和慢车的车尾相遇,相遇路程和是慢车长;对于坐在慢车上的人来讲,相当于他以慢车的速度和快车的车尾相遇,相遇的路程变成了快车的长,相当于是同时进行的两个相遇过程,不同点在于路程和一个是慢车长,一个是快车长,相同点在于速度和都是快车速度加上慢车的速度。所以可先求出两车的速度和为:(米/秒),然后再求另一过程的相遇时间,也就是坐在慢车上的人看见快车驶过的时间为:(秒)。 8.17试题 9. 一串数按下面规律排列: ,,,,,,,,,,,…… 问从左面第一个数起,数个数,这个数的和是多少? 【分析】 (法)观察题中这一串数,容易想到把它们三个三个地分组如下: (,,),(,,),(,,),(,,),……可以发现这串数的排列有这样的规律:第,,,……组中第一个数依次为,,,……,每一组数都是由个连续自然数组成,它们的和等于中间一个数的倍。   ,也就是说,第个数在第组中,并且是。求前个数的和,就是求前组数的和与的和是多少。 (法)解法中利用分组的思想,(,,),(,,),(,,),(,,),……,选择每组第一个数相加得:, 那么总和即为 。 建议教师先讲此法,再提出中位数(中间数字)或者平均数的方式讲解原解。 20. (全国奥林匹克竞赛) 有一个横格、竖格的矩形方格纸,现从它的左上角开始向右沿着边框逐格涂色到右边框,再从上到下逐格涂色到底边框,再沿底边框从右到左逐格涂色到左边框,再从下到上逐格涂色到前面涂色过的方格,如此一直螺旋式地涂下去……直到将所有方格都涂满。那么,最后被涂的那格是从上到下的第几行,从左到右的第几列? 【分析】 如右图所示,顺时针涂完第圈后,有两行两列被涂了色,下一个要涂色的是第行第列的方格。涂完第圈后,有行列被涂了色,剩下行列未被涂色。最后一圈从行列开始,到行列结束。 E度教育网: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数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