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送别诗《淮上与友人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设计
石嘴山市第二中学 张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淮上与友人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两首送别诗,体会传统送别诗哀怨凄苦的情感、委婉缠绵的诗风,以及王勃开阔的胸襟、豪壮的诗风。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学会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在送别主题古诗的对比学习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表达的深厚的友情,感受王勃豁达的气质胸襟,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熏陶。
教学重点
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提高古诗的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
1、透过字面意思,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
2、初步掌握反衬等一些古诗常见的表现手法,并体悟其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语设计
同学们,我很珍惜今天这节课,也更珍惜我们初中相处的这三年,很快我们师生就会挥手道别了。其实,人的一生总是充满聚散离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也让离别成为古代诗歌既定的主题之一。所谓“黯然销魂者,唯别已矣”。说说你积累的送别诗句。
古人常用送别诗传递友情,倾诉心声。今天,让我们走进两首送别诗,一起用心聆听古人离别时的真情。两首送别诗《淮上与友人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二、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齐读题目,比较两诗相同之处?(让学生自由发言,相机导入送别诗)
2、介绍背景资料:送别诗,它是古诗中很重要的一类。中国古代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送别诗呢?那都是因为古代文人有种特殊的生存状态,叫“宦游”。(出示幻灯片介绍)
3、朗读指导
自由读,标画节奏。(五言诗2/3 七言诗2/2/3)
指名读,评议读出节奏与感情。
赛读,女生读第一首,男生读第二首。
4、分别之后,将往何方?——出示幻灯片介绍秦、潇湘、蜀州(即五津),让学生对路途的险阻、交通不便有感性认识。
过渡:诗人与友人即将分别,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三、对比参读,品悟诗情
(一)学习第一首《淮上与友人别》。
学习一种学习诗歌的方法:
1、抓住关键字词把握诗歌内容
什么是诗?诗就是特殊的时间、特殊的地点、特殊的景物下的事件和感情。
特殊时间:春(春日之美好,反衬离别的哀伤)、傍晚(暮霭沉沉,平添几分忧伤)
特殊地点:扬子江头、离亭(自古以来黯然销魂之地,多少离情别意在这里上演,悲欢离合在这里凝聚:这里有一江送别的泪,一江盼归的情。这里承载了人类多少厚重的情感)
特殊景物:杨柳、杨花、风笛
(柳者,留也。杨柳依依,有多少往昔共追忆?有多少离情别意藏心底?风乱、柳絮乱、心乱;而那凄凉的笛声,一声声报告着离别时候的到来。)
事件:与友人别——君向潇湘我向秦(从此天各一方,相期渺茫,怎不叫人愁肠寸断?)
情感:愁——依依惜别
2、“三赏”欣赏诗歌写法:
一赏情(看标题找诗眼、论作者知人论世、找意象明意境)
二赏技(抒情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三赏妙语
3、从以上三方面品析《淮上与友人别》,学生发言为主,教师简单引导。
小结:抒情是诗的灵魂,本诗情藏于景,更显情深意浓。这首春天里的离别,哀婉而感伤。
(二)以第一首的方法,自学第二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过渡:王勃的送别情怀又是怎样的呢?
1、分组讨论自学
2、交流,明确
【预设引导问题】
(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五言律诗。律诗的四联分别称什么?(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2)诗歌中写的是什么事情?从哪里看出?( 送别友人,从题目中看出)
(3)诗中的哪句诗给同学们的感觉最直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这个知己,纵然我们分隔天涯海角仍像在一起一样。(2)四海之内都有知己,纵然…… 对“知己”的不同理解使得我们对这句诗有不同理解,“诗无达沽”。两种理解都提到了一个关键词,也是诗人写作这首诗的原因,那是什么? 离别)
(4)诗歌中的颔联直接提到了“离别”,“同是宦游人”是离别的什么?(离别的原因。 联系我们生活中的实际,与朋友离别时我们通常会说什么?(无非都是嘱咐朋友要保重身体,询问归期等等)但是,诗人在这里并没有对朋友的离开有只言片语的挽留,而是直接到出了离别的原因,这表明诗人是以怎样的态度面对与朋友的离别的?(坦然) 诗人的这种坦然地心态影响了他笔下的景物,首联)
(5)首联点明了哪两个地方? 长安、四川 诗人在长安送别朋友,按理他是不可能望到四川的,但是这里诗人却用“望”字连接这两个地方?为什么(诗人把两个相隔千里之外的地方用“望”字连接,使诗歌营造出开阔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今后生活的关心)
(6)诗歌的颈联,也就是千古名句,同学们,现在大家对这句诗又有怎样的理解呢? (与友互勉、超越时空、乐观豁达)
(7)尾联中诗人宽慰友人不要哭泣,那言下之意要怎样呢?那就是说这里除了对友人的宽慰还要?(微笑)表明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积极进取)
四、小结归纳,感悟升华
1、请同学们带着对诗歌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同学们,“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面对离别,年少刚强的王勃表现出他的乐观和豁达,愁绪满腹的郑谷,一株绿柳,数声风笛,意乱思绪。真是一样送别两样情!
2、插入微课:关于古代送别诗
学习了这两首不同风格的送别诗,让我们跟随微课,一起小结送别诗的鉴赏。
五、作业:
1、背诵、默写全诗,并认真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送别的诗句?(写出2-3句)比较一下它们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写一段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