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周春玉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在“阅读与鉴赏”中也要求“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此诗以其优美的意象和韵律影响了自她诞生以来的一代又一代读者。鉴赏这首诗,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体验诗歌情感,陶冶性情,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能力,而且可以引导学生感受美的事物,增强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审美创造力。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 体会诗歌所深寓的感情。
一、 导入
多情自古伤离别——柳永
这句话的意思你懂吗?
(明确诗歌主题,带领学生进入文本)
二、 解读题目
老师介绍剑桥大学、徐志摩
1.剑桥大学:观看微课
2.徐志摩:徐志摩自小家庭富裕,待他从北京大学毕业后,他的父亲送他去美国学习银行学、经济学,成绩优异。两年后。他受大哲学家罗素的吸引,想跟从罗素学习哲学,从美国前往英国。不料罗素到中国去讲学,作者的愿望落了空。后来,他在好友的建议和推荐下,留在剑桥大学当个旁听生,随意选修一些课程。他后来走上诗歌创作之路,除了剑桥这个“摇篮”之外,还有两个人,对他影响较大——林徽茵和泰戈尔。(出示他们三人的合影,教师简单介绍)
(引导学生理解康桥对诗人的意义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朗读诗歌
1.出示幻灯片,学生自由朗读,
2.指名学生个体朗读,明确读音,找出韵脚(每节押韵,逐层换韵)
3.生齐读,读出韵律美
四、 找意象、绘图景、析情感
1.诗歌通过意象表达情感,意象可以是(人、事、物、景),这篇课文的一个精彩之处在于每节的意象都不一样,找出每节意象,给每节起个名字,用××……图表达。(个体思考后,小组讨论、修改,统一意见通过平板拍照上传)
2.任选诗中的一句话,加以体会,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诗句所展现的画面。(注意书写,需拍照上传)
3.诗歌的画面是流动的,情绪是复杂的,你能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吗?
无限的爱恋
美好的回忆
离别的惆怅(那些句子要读出离别的惆怅?)(朗读指导)
对爱与美的追求
……
五、 再读诗歌,感受诗情。
1.教师范读
2.明确朗读的情感把握:缓缓地 柔柔地 深情地(这一环节通过配风格不一的经典乐曲让学生辨别、感受)
3.学生配乐朗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六、 布置作业
搜集资料,赏析离别诗的丰富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