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例说三主六环操作要点.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9324180 上传时间:2025-03-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例说三主六环操作要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例说三主六环操作要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例说“三主六环”模式操作要点 “三主六环”模式的核心是解决学生学习的动力问题和学习能力问题。所有环节都是围绕这个中心展开的。我们对”三主六环”模式的理解和落实也是围绕这个核心。教师的“幕后”作用是提高学生课堂时间占有率和时间利用率,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益。本文结合自己的实践,结合教学案例例说““三主六环”模式”操作要点。 一、    学习目标、自学指导内容、交流内容、学情展示内容、归纳小结和巩固提升内容同源同线索同依据,内容高度吻合,不蔓不枝,由学习目标制约,前后呼应。 我们用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直线 射线 线段 》一节为例说明。 (一)、在导语中突出“线段的大小比较、画线段的和与差”学习目标,突出强调过程与方法。 导语:直尺是用来画直线、射线的,圆规是用来画圆的,圆规在截取相等的线段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一节我们继续学习《直线 射线 线段 》体验一下直尺、圆规在“线段的大小比较、画线段的和与差”中作用。 设计解读:在导语中点明本节学习内容,确定本节主旨。 (二)、备课时教师要切合学生实际、切合学科特点制定学习目标,让学习目标统领全局。 在生物生命合成过程中,基因是模板,决定着蛋白质的合成。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目标是设计学习环节的“基因”,控制着课堂设计的所有环节。学习目标的确立,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目标的制定要从研究课标、学情、教材编写意图出发。学习目标的制定一要研究课标,明确国家课程标准有关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达到的标准是什么;二要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感知能力、认知规律等,学习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缩短学生认知距离和心理距离;三要研究教材,明确编者意图,用恰当的方式呈现编者意图,确定实施方案。 2、学习目标的制定要详细具体可操作,避免空泛。 3、学习目标的设定要语言精炼,凸显简洁、具体,指令性强,知识框架明朗,重难点突出。 根据以上要求我们把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直线 射线 线段 》学习目标制定为: 1、会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2、会画已知线段的和与差。 环节设计解读:本学习目标是这节课的总路线、总方针、总框架。本学习目标是后面诸环节设计的纲领和依据,为后面诸环节提供设计“母版”和源头,提供设计线索。学习目标制约着各环节的设计内容。 (三) 、 自学指导的设计要做到切合学习目标,做到言之有物,指令明确,有令可行,组织有序,便于操作。   自学指导设计是要把课本上的问题变成探究性问题,将知识点进行拆分重组、降低坡度,设计成不同层次不同梯度的问题,给学生一个自学程序导引,让学生看了之后,做到四个明确:(本方法源于《”三主六环”模式征求意见稿》)    1明确自学内容。即让学生知道学什么,理科类教材内容单一,一般一次性自学;文科类教材层次内容多,可视情况分几次自学,但每次自学前都必须写清楚自学的内容和自学方法。   2、明确自学方法。看书,是边看书边操作,还是边看书边与同桌讨论,解决疑难,怎样干好,就怎样干。自学时,应引导学生抓住新旧知识相衔接的地方重点看。这符合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要求。    3、明确自学要求。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等。    4、明确自学时间。即用多长时间。 根据以上要求我们把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直线 射线 线段 》自学指导设计为: 独立阅读课本第126--128页,完成下面任务: 1、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你有哪些方法?(“尺规作图” 中“尺”的作用画直线,“规”的作用截取相等的线段) 2、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你哪些方法? 3、通过作图说明线段的和与差。 4、你如何理解线段的中点?线段的中点用符号表示有哪些方法? 先自主学习6分钟,然后对子交流自学中的问题,对子解决不了的,由小组讨论解决。3分钟后汇报展示,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展示的最精彩。 环节设计解读:本设计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展开,自学指导是对学习目标的诠释和落实。 此时教师工作: “盯”,一盯学生学习状态,二盯学生课堂参与,三盯学生坐姿,四盯学生学情。 1、              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加强督查,及时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激励他们更加认真学习。 2、重点督促后进生,帮助其端正自学态度和坐姿,但此时教师不要急于指导学生,只需矫正他们学习态度即可。  3、调查学情并分类。新知方面为一类,倾向性的错误和共性错误为一类,新生成问题为一类。这三类问题作为学生展示交流主题。 (四)精心预设交流问题,准确把握生成问题,明确交流内容,加强组织监管,做到交流有内容,交流有组织,让交流取得实效。  交流目的是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思维发生碰撞,实现发展学生的目的。交流不仅仅要结果,更要得出结果的过程。交流的前提是有学生个人的思考,有自己的判断,有自己的疑问。仅仅满足于现成结论,课堂交流是没有效果的。 根据以上要求我们把《直线 射线 线段 》一节交流内容制定为: 自学中遇到的障碍是什么?自学中收获是什么?预设的问题:圆规的作用是什么?生成的问题:如何用学具摆放出已知线段的和与差。 环节设计解读:本设计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展开,交流内容对目标的落实,同时为全面落实学习目标扫清障碍。 (五)、精心组织展示环节,展示出组内优秀成果,展示出组内集体智慧,实现三维目标,培养学生最优意识。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学习目标决定展示的内容和重心。展示的内容和重心突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的思维过程,而不是停留在只读答案上。 组织方法:不提前告知学生展示内容,要求全部学生都参与展示准备,避免学习局部化、片面化,损伤学生对其完整性的理解。十分钟后,学生全部知识整体掌控后,然后由组长抽签确定展示内容;展示准备,组织学生首先在组内预演,在组内毛病充分暴露并通过集体智慧解决后,最后汇集最佳成果,达成小组共识,再安排学生展示,展示出组内优秀成果、展示出组内集体智慧,展示出最优秀的自己;展示时注意引领学生寻找出规律,归纳上升为理性知识,提醒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错误;其他小组学生应学会倾听学习,随时准备补充质疑,做好评价准备等。 多元化的展示形式才能形成立体、丰满、高效、多彩的课堂。常用的展示形式口头展示、书面展示、表演肢体语言展示、实物模型展示等,展示时要注重展示方式的交叉使用,不要一条路走到黑。交叉使用展示形式象饭菜中调味品,变着花样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展示注意以下七点:1、展示任务明确,围绕知识中心开展展示,抓主放次;2、展示方式,展示时学生不是读答案,也不是令学生介绍过程,展示重心放在分析的过程上,方法得到的过程上,在展示过程中凸显思维含量;3、落实书写步骤,点出表达设计的必要性;4、归纳规律形成规律性的东西,升华结论;5、展示次数最好控制三次以内,展示方法追求多样化,详略得当,谨防学生展示疲劳;巩固提升环节,不要再展示。6、学生板书说明问题时,一定要侧身而立,不要挡住同学的视线;7注意语速和声调,确保听众能听得清跟得上。 根据以上要求我们把《直线 射线 线段 》一节预设展示内容制定为: 展示一: 作图并说明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方法。 展示二:举例说明比较两条线段长短的方法。 展示三:如图,已知线段a、b,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a+b。 b a 展示四:如图,点M是线段AB的中点,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写出中点的表示方法。 展示办法:组长抽签决定展示或评价内容,展示组组长安排好板书学生、画图学生和讲解学生并指导好组内展示准备;评价组组长安排好组员认真倾听、商议好评价语言并指导组员补充质疑 注意:没有展示、评价任务的组员首先在对子之间相互展示,然后再认真倾听展示和评价。 学情展示2 1、已知:直线上有A、B、C三点,且线段AB=8cm,线段BC=5cm,求线段AC的长。 (1)如图   A B C (2)如图   A B C 2.如图,AB=6cm,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是线段CB的中点, A D C B 那么BD有多长呢 ?   展示要求:向学生介绍分析方法和表达设计。 环节设计解读:本设计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展开,展示内容是学习目标的具体落实,通过学生展示凸显知识结构和能力构成,要求学生展示分析过程、思路形成过程。这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 (六)归纳环应该突出知识体系、能力体系、情感体系的整体把握。    归纳应触及到课时知识目标、过程目标、情感目标的全面总结,升华成规律性的东西。 根据以上要求我们把《直线 射线 线段 》一节归纳预设为: 4.2 直线 射线 线段   知识小结 规律总结 方法总结 知识小结   规律总结     方法总结 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度量法   尺规作图法       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度量法     尺规作图 同起点 同方向 看落点   线段的和与差:   尺规作图法 同起点 差同向 和反向 线段的中点及符号表示:   过程总结 学生动手实验操作,获得直观体验。 情感目标总结 实践出真知,展示方法源于实践,高于实践,服务于实践。 环节设计解读:本设计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展开,归纳内容再次强化学习目标,通过学生归纳凸显知识要点、方法要点、规律要点,要求学生总结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力求实现三维目标要求。 (七)巩固提升环节。巩固提升目的是检测和巩固本节课的所学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把知识转化为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注意事项:   1、精心统筹时间。可以把自学环节和交流环节合并,以求时间节约。巩固提升的时间不少于15 分钟。    2、巩固提升要同教学内容精选能反映本节重难点的练习题,要适度、适量、有梯度。    3、巩固提升要低起点,多层次,有必做题,有选做题,能面向全体学生。 根据以上要求我们把《直线 射线 线段 》一节巩固提升制定为: 1、课本P128练习第1、3题 2、比较线段a和b的长短,其结果一定是(  ) A.a=b  B.a>b  C.a<b   D.a>b或a=b或a<b 3、如图,填空:   A B C D AB+BC= (         )         AD - CD=(       ) BC=(       ) - CD AD=(        ) + (        ) + (        ) 环节设计解读:本设计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展开,巩固内容再次回应学习目标,通过学生练习凸显知识要点、方法要点、规律要点;内容同教学内容匹配,适度、适量、有梯度、低起点、多层次、有必做题,有选做题,能面向全体学生。 呼应导语:直尺是用来画直线、射线的,圆规在截取相等的线段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一节我们用直尺和圆规完成作图任务。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尺规作图。 A D C B 二、自学指导问题精读课本提炼而出,不重不漏;问题设计为开放题、探索题给学生最多的自由思维空间。 我们以八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性质为例说明。 认真看课本(P41-43练习前)并认真填空: 1、 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                     。 2、如图AB//CD,AD //BC,那么四边形ABCD是           表示为                                              。 3、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    CD,AD      BC(数量关系) 理由                                               。 性质1(文字语言)                              。 4、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    CD,AD      BC (位置关系)  理由                                                    。 性质2(文字语言)                                                       5、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     ∠C, ∠ B     ∠ D (数量关系)理由                                                          性质3(文字语言)                                          . 三、幻灯片象舞台剧一样,用最少的“幕”为学生提供最多的展示空间。课件幻灯片要想话剧的幕一样,用最少的幕展示最丰富的内涵。 课件幻灯片不要太多,每张幻灯片语言简练些,内涵丰富些。概括指令要明确,幻灯片内容设计中要富含教师思维含量。 四、学习评价紧紧围绕目标展开、围绕模式核心展开、围绕模式环节展开。 评价要以小组为单位评价,不评价个人行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让学生明白1+1 >2道理 。           以下是我们设计的小组评价表。 组间评价表 评价 标准 组别   认真看书 积极交流 (5分) 积极 展示 (5分) 评价 到位 (5分) 补充质疑   (10分) 合计  清华组            北大组            复旦组            南开组            浙大组            武大组            交大组                       评价结果的使用:建立小组成长袋,实行周汇总、月汇总、期汇总,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相信自己,树立必胜信念,感受的生活的美好,置身于七色阳光下,对自己的前途充满向往。 五、最大限度提高师生运用模式的规范化、程序化、自动化水平。 我们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指令性语言,并通过强化得以巩固。指令性语言用文字打出,反复强化形成条件反射;举出例子,让学生通过例子明确老师的指令意图。 同时我们要求师生”三主六环”模式运用常态化,不要轻易否定”三主六环”模式。每种生命都有存在的理由和价值,每种模式都有可取之处。稳中求进,师生用”三主六环”模式规范化、程序化、自动化水平提高后再求创新。 六、”三主六环”模式备课三字诀:简、明、全。 简、课件幻灯片要想话剧的幕一样,用最少的幕展示最丰富的内涵,语言简、指令简、练习设计精简、过渡语言简、评价语言简。 明、环节设计线索明,所有环节,过渡语言,评价语言、评价标准都围绕解决学生学习的动力问题和学习能力问题这一核心展开。 全、“三主六环”全;学习活动方式全: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评价内容全;评价学习的结果,评价学习的过程,评价学习的水平,评价学生的情感与态度。   ”三主六环”模式的成败取决于教师对模式的理解,取决于教师智慧的融入。”三主六环”模式不是形式,只是学习的载体,不是作秀,而是智慧的付出。唐僧取经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经历,只有坚守,只有执着方能求得真经,学习”三主六环”模式也一样,只有融入自己痛苦的思考,经历着失败和困惑,才能悟出模式的真谛,才能到达至臻境界。““三主六环”模式”不是单纯模仿,而是“劳其筋骨、穷其心思”做好“幕后”设计,需要我们教师付出智慧和汗水,过程是艰辛的,生活是充实的,过程是艰辛的,心情是快乐的,过程是艰辛的,未来是美好的。     后记:本文广泛吸取”三主六环”模式操作方法,充分融入县局教研室教研员诸多观点。”三主六环”模式博大精深,本文观点仅仅是一管之见,探索过程实属“盲人摸象”。我们对”三主六环”模式的理解仅仅是局部阶段,还没有领略到”三主六环”模式的全貌。深入研究”三主六环”模式,领会”三主六环”模式全貌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的努力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