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南京广播电视台构建全台网的研究.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313196 上传时间:2025-03-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广播电视台构建全台网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南京广播电视台构建全台网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京广播电视台构建全台网的研究 2007年,南京广播电视集团深化改革,尝试进行频道制改革运作,实践证明,这项改革激发了活力,各频道基本完成既定目标,为集团实现近10亿元的经济总量做出了贡献。创收的增加,也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了条件。科技事业发展是电视生产力的重要手段,2007年,在南京电视台8个频道中,有7个频道的节目生产实现了网络化制作,在国内广电行业起步较早的硬盘自动播出网络系统及后续改造完成的内嵌全台广告播出系统,更为全台统一播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先进的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运用,使电视节目生产两个效率得到了彰显,也充分印证了在广电行业广播电视宣传、产业化运作都离不开先进的技术平台的支撑,新技术系统所发挥的作用是其他方式所不可替代的。     2007年南京广播电视台被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评定为第一批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实验基地。这既是对我台在过去科技事业发展工作的肯定,也是我台下一步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的巨大动力。     2008年,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面对竞争,南京广播电视集团将进一步深化频道制改革,事业建设上进一步整合资源,逐步实现资源共享。南京电视台8个频道日自制节目量达到17小时,为适应电视台内部有分有合的集约化生产、降低成本的需要,在科技发展上对节目资源、技术资源、信息资源等提出了更高的共享要求,于是将全台网的建设提到议事日程。面对事业、产业发展的新变化和新需求,同时根据南京广播电视台每年科技投入的实际,面向今后的全台网建设,南京广播电视台确立以广电总局《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为指导,探索城市电视台全台网建设之路。     对于我台,因为前期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已经有一定基础和规模,首先是确定目标,注意适当保护原先投资,从急需做起,构建框架,整合资源,逐步实现全台网新格局。具体实施上,以全台媒体资产管理和全台收录业务板块为切入点,对各业务板块间的互联互通进行融合改造。时间节点上,拟在2008年6月完善该研究报告。以下为研究报告的大纲。 一、南京广播电视台制播网络现状     南京广播电视台的制作网、播出网均起步较早,由于不同时期技术发展的限制、使用部门需求的差异、内部外部环境的变化、资金条件的不同,我台拥有了不同时期、不同规模的网络。     ㈠、新闻制播网     第二代网络建于2004年(前一代新闻网启用于1999年),由中科大洋公司承建,包括5个通道的收录、双网结构制作系统,总存储容量为10TB,工作站点达83个;并用品尼高、Sony视频服务器作为播出服务器实现直播;系统配置了一套LDK180数据流磁带库,实现新闻媒资运用。该网络是我台功能板块最多、使用量最大、节目时效性要求最高的采、编、制、播、管一体的网络。目前,在新闻综合频道新闻节目和新闻栏目的制作中,使用方正新闻文稿系统。     ㈡、教科频道制作网     由两个网络组成,分别建于2003年和2006年,均由索贝公司承建。2003年建立的制作网络为SAN存储结构,流程化制作,文稿模块嵌入系统,用于节目编辑的有21个站点,DVCAM格式贯穿始终,所有工作站点均可实现上载。该网络用于教科频道收视率最高的主打栏目《法制现场》的制作。     2006年建成的制作网络为IP+SAN结构,14台用于节目编辑的工作站采用CPU+GPU核心技术,主要用于该频道多个栏目的制作。     ㈢、“18频道”综合节目制作网     “18频道”原与新闻中心共用一个新闻制播网,后考虑容量和频道相对独立性,2007年建新网络,由大洋公司承建,系统具有3个通道的收录站,使用大洋文稿系统,有20台文稿站;有25台用于节目制作的编辑工作站;采用SAN存储结构。该网络用于“18频道”新闻节目和其他综合栏目的制作。它亦属于新闻制播网,具备流程性强的特点。     ㈣、娱乐频道、生活频道制作网     分别建于2005和2006年,由大洋公司承建,由两个用于制作的子网和一个用于包装的网络构成。制作网络分别有18个和25个工作站点,包装网有7个工作站点,总容量13TB,在集团另外一座大楼异地建设。该网络主要用于娱乐频道、生活频道栏目和专题的制作,制作量较大,属于综合制作类网络。     ㈤、影视频道、少儿频道制作网     建于2007年,由索贝公司承建,为一个完整的综合制作网,供两个频道使用。系统有2个通道的收录站、18个编辑站点,单网结构,主要用于两个频道的栏目制作。原两个频道均为单机制作,对一些日播节目,制作效率不高,采用网络化制作后,原串行的工作流程变为并行,效率大大提高。     ㈥、全硬盘自动播出网     为南京电视台第二代硬盘播出系统(前一代硬盘自动播出系统启用于1998年),建于2002年,由安达斯公司承建,视频服务器采用SeaChang公司产品,共有6个节点的BMC和BMLe服务器一套,具有24个编码通道和30个解码通道。目前,南京电视台8个电视频道均在该硬盘播出系统中播出,其中3个主频道每天24h连续播出;同时,全台广告系统嵌入该硬盘播出系统,与另外一座大楼异地上下载和传输,总容量16TB,可存储约4000h的播出节目。       二、《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的主要要求     在《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中,电视台网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电视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实现电视节目的采集、编辑、存储、播出交换以及相关管理等辅助功能的网络化系统。电视台网从业务层面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即电视台网层、板块层、板块要素层。从我台的实际情况看,已经建有一些业务板块,不过从全台层面看,还没有形成一张全台网。电视台网由基础支撑平台、业务支撑平台、业务系统、统一信息门户组成,那些新建大楼或新建全台网的电视台可以首先建设基础支撑平台、业务支撑平台,然后再建业务系统。而类似于我台已建有一定规模业务平台的电视台,更多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对现有的系统进行融合,以达到白皮书的要求。因为电视台网络化建设的根本目标,是要促使台内的资源整合发展、生产方式转型、业务流程再造,促进广播电视从单一传统业务模式向多种业态和多元媒体的良性发展。所以,下一步需要研究的是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按照白皮书的要求,稳步建立适应南京电视台需求的全台网。 三、近期计划     建立全台统一的收录平台及全台统一的媒体资产管理系统。采取模块化设计,充分考虑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能够分步实施,总体架构符合白皮书的要求,逐步实现全台网的融合。     1、实现收录平台的统一,要求所有的制作网络能够共享收录内容,实现收录平台与制作网络的互联互通,其层次应达到媒体数据层和媒体信息层。同时实现与新建全台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互联互通。     2、实现全台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包括历史资料的数据化管理、现阶段网络生产产生的数据化文件管理、收录平台中产生的数据化文件管理、节目上载过程中产生的数字化文件管理、播出媒体库中数字化文件的管理等,可考虑分模块实现并且可分步实施。     按照《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的指导意见,系统将建设成基于SOA体系架构的ESB+EMB的双总线互联架构。由于总线是实现全台流程的枢纽,建设总线模块也是验证其稳定性和可用性的基础。总线功能模块可以单独部署,根据南京电视台现有的实际情况,适合部署在媒资板块中。 四、互联互通试验     ㈠、试验范围     全台收录系统定位于全台所有信号和数据主要来源渠道,是全台业务板块之一,与其他系统的交互涉及各个制作板块和媒资板块,支持约传收录,并实现媒体数据层的交互。全台媒资系统作为全台业务板块之一,其作用是内容管理中心,与台内所有板块都将有数据交互和流程,因此,媒资系统也应遵循统一的规范和接口标准平等地接入总线模块。对于已建板块的改造,主要工作是对原有接口再次封装,转换到新的标准接口,但是其内部功能和流程可以不变。     收录系统使用一个数字矩阵(兼容ASI信号)来收录所有信号资源,同时支持各类磁带、蓝光、P2等介质节目的上/下载和复制;还包含一个IP收录系统,主要以FTP方式工作。整个收录系统实现统一编单、自动控制矩阵调度信号;任务自动执行;素材采集支持边录边编,也可手动录制;支持自动分发或简单编辑后分发的工作流程。整个收录系统相对独立,不受其他业务板块限制,但收录系统同其他各个应用子系统保持松散耦合的互连,台内与异地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通过主干平台完成,包含收录任务编单、任务审核、任务执行、素材分发、任务管理和监控等业务环节。内部配置一个独立的二级存储,为其提供中短期的节目存储服务。     媒资系统实现的业务包括:传统磁带数字化、其他系统节目数据归档、节目调用、电视剧节目入库、节目备播、传统库房管理,提供资料上下载、素材挑选、编目、存储管理(转码合成/数据归档)、资料检索等典型的媒资应用功能,以满足用户对具有保存价值的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存储和再利用的需求。同时,使媒资系统能够为节目生产制作、播出、新媒体的发布、节目交易提供有力的支持,形成完整的内容加工与服务的增值链。媒资系统作为全台网生产业务系统的总线接入的一个业务系统,可通过基于媒体服务总线的接口及服务平台,实现与全台其它系统的互连互通。     ㈡、试验项目     台内网的互联互通由通讯技术层、媒体数据层、媒体信息层、广电应用层4个层次组成,相对应的接口规范主要包括软件通讯接口、视音频数据编解码标准、视音频文件格式标准、元数据交换接口、管理控制信息交换接口等。     通讯技术层面,目前标准的、主流的并广泛应用于广电行业的软件通讯接口技术主要有消息队列接口、WebService 接口、组件接口等技术。     媒体数据层面,视音频文件的格式标准定义包含两个部分:压缩编码格式和封装格式。压缩编码格式描述视音频信号数据化的方法,数据化的方法可以是压缩的、也可以是无压缩的;要求支持的压缩编码格式有MPEG-2、MPEG-2 I帧、MPEG-2 IBP帧、DV、AVS、H.246/ AVC,低码流支持MPEG-4、WMV等格式。封装格式描述数据化后的数据在文件模式下的存储方式、帧索引及其它元数据的记录方式,要求支持AVI、AAF、MXF等标准格式。 随着技术的发展,视音频文件的封装格式跟视音频编码格式一样,不再是系统数据交互的主要障碍。视音频文件的封装格式,具体处理方法同样可以在终端处理或中心转换方式得到解决。     媒体信息层面,元数据交换采用标准的 XML 格式。元数据定义规范应符合相关国际标准的约定,保证开放、通用,并制定各集成厂商共同遵守的互联互通接口规范。     在广电应用层面,管理控制信息与具体的业务相关,对台内网各板块的业务及互联互通需求进行具体分析,按服务+接口的模式,细化每个板块的接口及服务。服务及接口的划分,按系统间的业务交互种类来定义。     上述4个层面的互联互通,在SOA的ESB+EMB双总线互联架构下实现。具体将根据我台的实际情况,整理出工作流程,定义各板块的功能,确定板块间的交互关系、交互流程和交互数据,从而制定服务接口的规范。     电视台网络化建设的根本目标,是要促使台内的资源整合发展、生产方式转型、业务流程再造,促进广播电视从单一传统业务模式向多种业态和多元媒体的良性发展。通过实现台内网各业务板块之间的融合与联通,提高资源共享、优化生产流程,使生产成本节约化、流程运作合理化,提高节目生产效能。在SOA体系架构的ESB+EMB的双总线互联架构下,最终是通过各业务的实际运行来体现互联互通的意义的,因此,对于实际使用全台网的部门,更关注最终的使用结果。为此,需要进行以下研究:     1、技术实现的关键。主要包括:互联互通使用的关键技术,SOA架构下ESB、EMB实现的功能,以及是否满足互联互通的开放性、兼容性、扩展性、高效性原则。     2、复杂性研究。在技术实现上是否满足业务系统新建或整合各个阶段的要求;是否能保证高效性;是否能保证网络各业务交互时的安全可靠性;是否具有开放性、科扩展性和标准化等。     3、效率研究。包括网络瓶颈、传输效率、转码效率、编辑效率、信息传递效率、空间使用效率、流程优化等。     4、易操作性研究。在具体使用时是否易操作,培训成本、维护成本是否足够低,业务变化时是否容易更改,流程是否可调整等。     2008年上半年,我台将围绕上述几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和试验,力求通过实际效果和相关数据,来证明互联互通的可行性及带来的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