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珍贵的东西总是慢慢成长”材料作文导写示例
阅读下面短文,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一天,父亲同我去公园,他指着园内的两棵树问我:“你知道那是什么树吗?”我一看,高大的是白杨,显得十分矮小的是银杏。父亲说:“这两棵树是同时栽下的,栽下时都一样高。它们享受同样的阳光、同样的水土。到后来,为什么白杨长得高大,而银杏却生得矮小呢?”父亲见我回答不上来,接着说:“孩子,要知道,珍贵的东西总是慢慢成长。
审题:
这是一则有中心句的记叙性文字,“珍贵的东西总是慢慢成长”标志着这段文字的中心,抓住这句话,谈“美德需要慢慢培养”,“真才实学需要一个缓慢的积累过程”就属于中心立意。从反面说,可以说“急于求成无益于人的成长”“急于求成对人生有害无益”。
应该看到,这则材料是一个比喻,不能拘泥于谈树木生长,而应该由此引申到社会人生。谈学识,谈美德,谈事业……总之,要找到与材料相类似的进行比附,展开论述。
存在问题
一、跑题现象严重
珍贵是因为数量稀少
循序渐进,快中有慢
成功源于不懈的努力
用实践检验成败
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脚踏实地 力量的积蓄
内因与外因 等待
快与慢 赢在起点
说隐忍 耐住寂寞
二、错误论述
1.观点:珍贵出于漫长
分论点:首先,漫长造就了珍贵(这个观点符合材料要求)
其次,漫长验证了珍贵:真正的珍贵是经过洗礼后仍然被人们所珍视的东西(验证不等于成长)
最后,漫长的时间传递了珍贵:时间都是筛子,最后剩下的都是精华。(传递也不等于成长)
2.东西珍贵,是因为稀少,而稀少意味着它们要经历比别人更多的磨砺。(不合理)
越是困难重重,我们也就越成熟,在灵魂上的境界就比常人更高一层,而好逸恶劳,会带给我们消极的一面。(困难重重和慢慢成长没有必然联系)
3.银杏是一种很珍贵的药材,一个劲疯长的白杨树却只能摆在那里供人们观赏。(银杏就不供人观赏吗?再说,白杨树供人观赏是对白杨树的赞美呢还是讽刺呢?)
4.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你的缓慢,更体现了你的珍贵。(蜗牛可能最珍贵)
5.比如说古董,当时造出来也许不值几个钱,随着朝代更迭,历史变迁,它一下子摇身变成价值百万的古董。(这是历史积淀问题,不是成长问题)
三、好句集锦
1.劣质的铁器只需随意敲打便可制成,而优质的钢却要多次锤炼才能成就,由此可见,珍贵的事物总是慢慢成长。(材料能够证明观点)
2.不是摄取了多少食物,就能吸收多少精华,有些人只顾着积累,不想想真正溶于内心的究竟有多少。(积累和吸收是有区别的,看出区别,很好)
3.为什么银杏最初比白杨矮小呢?因为它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生长发育,来完善自己,它并不需要那么着急,它需要的是长久时间的积累和沉淀,生长、开花、结果。
4.爱因斯坦并不比别人聪明很多,他在三岁的时候甚至还不能很好地说话。他把自己获取成功的原因归结为“和问题相处的时间更长一些。”
5.西双版纳有一种铁木,它的木质十分坚硬,可谓刀枪不入,且不怕火烧,可谓木材的上好之选,可是铁木的生长是以千年为计数的。在漫长的岁月中,铁木吸收着大自然的灵气,形成一种王者气概,难怪当地人称之为神铁木。
四、主要问题
很多作文都是一段一段现象的罗列,有些语言表现得比较精美,但是华丽有余,内涵不足,段落中的论述比较贫乏,段与段是一种平列的关系,没有达到问题论述的逐渐深入。
再强调一遍,给材料作文,材料是立论的依据,一定要在开篇简述材料,推出论点。通篇不提材料的,不得超过35分。
五 优秀作文
给一些时间 (题目拟得不太好)
父子去公园,父亲问儿子,银杏与白杨,其他条件都一样,为什么白杨高而银杏矮,儿子无言以对,父亲意味深长地说:“孩子,要知道,珍贵的东西总是慢慢成长。”
是的,珍贵的东西总是慢慢成长,白杨长得快,为人们提供了一片荫凉,而银杏,除了荫凉,还提供给人们上好的木材、贵重的药材。(对材料进行了分析)
生活就是这样,珍贵的东西往往是在慢慢成长的,我们却往往为它长得太过缓慢而着急,于是就有了“聪明人”揠苗助长的故事,这个故事的最后结果告诉我们,揠苗助长的人失败了。何必呢?我们与其人为地“帮助”它,不如给它一些时间,让它自由地成长。(摆出现实中的错误做法)
有一个人,他小学数学常考不及格,他的家长给他自由成长的时间,于是,他成功了,发现了相对论,这个人叫爱因斯坦。
有一个人,他连续数次参加各种竞选,但却一一失败,他不屈不挠,在经过了很长时间后,成功地当上了总统,并发表了《解放黑奴宣言》,这个人叫林肯。
有一个人,他从二十多岁起,就开始策划写一本医书,历经二十余年,终于写成《本草纲目》,这个人叫李时珍。
由此可见,珍贵的东西总是慢慢成长的,不能一蹴而就。大火只能煮出一锅开水,只有花费几个小时,用小火慢慢炖,才能煲出一锅好汤。有些事情是急不得的。(用事实证明揠苗助长的做法不对,举例的方式不落俗套)
是的,珍贵的东西总是慢慢成长。我们却往往为我们所期待的事物成长太慢而苦恼,其实不必如此,我们应该给它们一些时间,让它们开创自己的天地。如果父母没有给爱因斯坦时间,也许他会成为一个好学生,但未必能与“伟大”挂钩;如果林肯没有给自己时间,也许他会成为一个好律师,但未必能与“伟大”挂钩;如果李时珍不给他的医书时间,也许他会写出一本医书,但也未必能与“伟大”挂钩。只有长时间的小火慢炖,一锅汤才能鲜美无比。(指出正确的做法)
珍贵的东西总是慢慢成长,让我们给它们时间,让它们自由地成长吧。(用号召的方式结尾)
需修改的文章
珍贵的东西总慢慢成长
珍贵的东西总在慢慢的成长,白杨和银杏,虽然白杨在几年内便可以窜起来,而银杏却得用几十年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可是白杨长成,树质劣差,不过是路边绿化带里的一员,而银杏一旦长成,便可以活成百上千年,成为珍奇的古树,价值可贵,木质坚实,果实还可入药。(观点从材料中来,很好。)
在自然界中,不乏这样的例子。竹子虽是一年一生,但中心永远是空的;树木十年长成,即可成为栋梁之材;沙子虽然一经高温即可变为玻璃,可玻璃永远与珍奇首饰的主角无缘。在成都还有一种木头,埋于地下数千年,成分已经接近化石,她黑亮如漆,坚实如钢,是雕刻的好材料,巴掌大的工艺品便价格不菲,其他残枝烂木,自不可比。可见,凡世间珍奇之物,都须经过长年的沉淀和修炼才能成。(对比来写,好!)
而在人的社会生活中,必是按着这个规律走的。才子出世,背后是十年的寒窗苦读;如今在中国的大山上蜿蜒蛇行的长城,是几十年多少代人洒下血汗堆砌而成。茅屋虽然几日之内就可搭成,然而只能蔽一时风雨,哪比长城轩然壮丽,可矗立着阻挡外敌的入侵。(对比来写,好!)
在文学领域,“十年磨一剑”的例子数见不鲜。蒲松龄写《聊斋志异》,用去不少年岁,他后来又耗费十几年的时间修饰删改,最后成书;《红楼梦》耗费了曹雪芹毕生心血,《史记》耗费了司马迁一辈子时光,较之三两年甚至三两月就成书的“知识快餐”,那差别何止有天渊之别!(对比!好!)
(以上三段,罗列例子,所以说理不能深入。“慢”的意义在哪里呢?如果把这个问题议论清楚了,文章就深刻了。)
综上,珍贵的东西总在慢慢成长,需要我们精心等待,不要犯“拔苗助长”的错误。面对事物的成长,必须坚持不懈,充满信心。因为量变到质变总有个慢慢积累的过程,好的事物由于要集天地之灵气,见日月之精华,所以尤其如此。我们成长的路上,不能走马观花,要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成长,这样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好。(本段注重讲道理,很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