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反思现代教学中的问题及建议
现如今教师积极投身于教育课程改革,并在实践中了积累了不少战果。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教师习惯、观念及知识结构等多方面的影响,教育教学中暴露了很多值得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
一、 以本为本
我们的教学一直以来忠于教材,坚持“以本为本”,因而导致一些教师对教材有了错误的认识。教材的作用和价值只是学习的“引子”,是引发你去学习、思考的导线。它不是数学中亘古不变的公式,更不是古时候皇帝颁发的圣旨,我们没必要小心翼翼地按照教材的要求去教,不要有不按教材怕出错的心理。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十五课金色的鱼钩就是一篇教育性极强的文章,它不单纯的只是让我们教会学生知道为什么老班长不顾自己的生死而去挽救三位年轻小战士的生命,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学习红军战士们的吃苦耐劳、勇往直前,谨记老班长舍己为人、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以此来勉励学生刻苦学习。
二、 为活动而活动
现阶段教学情境导入是一块不可缺少的部分,所以很多教师在此方面下了大功夫,不少课堂搞得有声有色,各种活动也频频“闪亮登台”。然而,一些活动与教学明显无关,在教师认为,不开展活动就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于是,在课堂上,教师为了开展活动而活动,很少考虑该项活动是否与该课的教学有关系,对学生能否起到一定性的作用。活动不是不搞,而是要有技术含量,更要因“课”而异,要根据教学重点、难点或围绕教学目标来科学设计。切记要避免为了让课堂活跃而“眉毛胡子一把抓”。
三、 学生分堆坐就是合作
新课改对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这块也很重视,因此很多教师只要上公开课或观摩课就做起了秀。教师走进教室对学生们说:“这节课我们分组合作学习,分成几组,把几张课桌拉成一堆,让学生分堆而坐,顿时整个教室都沸腾了,学生你一言我一句的”,我觉得这不但给课堂制造了混乱而且更是多此一举。说是方便于“合作学习”,难道只有把课桌拉到一块才能体现“合作”吗?什么是合作?我想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首先明白这个问题:所谓合作,是指互相配合做某事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合作不在于你组织什么形式,而在于合作什么,怎样才能有效合作。同桌之间,前后位同学之间,转一转身就可以做到了的,干嘛非要把桌椅搬来搬去,弄得教室既乌烟瘴气,自己又劳神费力呢?
四、 忽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许多教师的课设计得很好,可一上起课来却无所是从,丢了这个忘了那个,效果差不说,还常常完不成一节课所要完成的任务。究其原因,课堂上太自由化了,学生站没站相,坐没坐相,想读就读,想玩就玩,没有一点纪律性。有的老师说,这是为了尊重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形式。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我想,规矩还是需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液是不容忽视的,这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发展以及将来生活的需要。
五、 教师知识的匮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积极鼓励学生质疑是非常推崇的。不过,有时候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把老师给难住了,这就暴露了我们知识面的匮乏,知识内容的陈旧。长期以来,教师的知识结构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其中相对固定的知识较多,与其它学科知识的联系了解的甚少。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教师如果简单依靠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教学,难免会出现学生问难题,自己回答不上来而手忙脚乱的情况。因此,教师应该不断的给自己充电更新专业知识结构。
六、 评价的廉价与单一
新课标强调对学生的评价,评价就是表扬。但是在我们的课堂上,评价少不说,形式也单一。通常情况下用简单地语言对学生作一模糊性的、随意性的评价,有时甚至吝啬到学生回答不符合要求或者是差生回答时老师连搭理都不搭理,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评价的目的就是把主动权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勤思考、多动脑,不能因为学生回答的不符合要求或是成绩差而去藐视他甚至挖苦他,在这时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给他内心留下阴影。面对这种现象教师应该多去引导他,从而才能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每个人心灵深处都有一种需要,这就是希望能够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教师的评价语言不但要丰富,肢体语言也要合适,要富有真情实感,能够让学生感到亲切、可信,从而倍受鼓舞。
当然,现代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远远不止这些,这就要求教师们在实践中多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只有出现问题及时去解决我们的教育才能向前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