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盐类水解应用习题课
人教版选修4 第三章第三节
★教材分析
盐类水解的应用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的热点内容。
1. 从考查内容上看,主要集中在水解平衡移动用于某些溶液加热后产物的判断;盐溶液pH大小的比较;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离子共存;溶液的配制、试剂的保存、物质的提纯、推断、鉴别、分离;水解方程式的规范书写以及利用水解平衡移动解释相关问题;
2. 从考查方式上看,题型既在选择题中出现,也经常以填空、简答形式出现在工业流程题以及实验探究题之中;
3. 从分值上看,盐类水解的应用是高考考查的热点,这几年广东高考试题之中分值基本上都在10分左右。
★学情分析
在前两年的广一模理综考试当中,我校在32题工业流程题的得分率都比较低,尤其是去年,排在5大校的倒数第二名,学生灵活性不高,心理素质不强,缺乏一定分析能力。
1.知识层面:学生已经掌握盐溶液酸碱性的规律,能够理解盐类的水解的原理,能够正确的书写盐类的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2.能力层面:学生虽具备一定知识基础,但当遇到盐类水解的知识与社会生产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题目时还是缺乏一定的分析能力;
3.心理层面:学生喜欢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的实质,由实验现象推测反应原理,学生对本节课会有所期待。
★教学法设计
1. 选取工业流程题为载体来学习盐类水解应用,重点突出如何利用盐类水解的原理来进行物质的制备,反应条件的控制;
2. 通过化学兴趣小组实验探究的方式,由实验现象推断反应原理,得出正确结论,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3. 通过“一题两讲”的教学方式创造更多机会让更多学生“动”得更多,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具准备
FeCl3·6H2O、明矾、烧杯、试管、玻璃棒、激光笔、媒体等等。
★课时建议:1课时
第1课时
★三维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利用盐类水解原理进行物质的提纯、分离、
制备以及实验条件的控制;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小组讨论,小组代表讲解,化学兴趣小组汇报探究实
验成果、老师进行点评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形成发现问题、探
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探究的学习精神;体验科学探
究的艰辛与愉悦,增强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
使命感。
★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利用盐类水解原理进行物质的提纯、分离、制备以及实验条件的控制;
难点:利用盐类水解原理进行物质的提纯、分离、制备以及实验条件的控制。
★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过程
环节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复习提问】: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盐类水解在生活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盐类水解具有哪些方面的应用?
【过渡】:很好请坐,其实呀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也经常需要应用到盐类水解的原理来进行物质的制备,反应条件的控制等等。今天我们以工业流程题为载体来学习一下盐类水解在工业生产中的运用。
【回忆、回答】:热的纯碱去污能力更强;明矾净水······并上讲台书写方程式。
回忆巩固盐类水解的应用,为本节课教学做准备。
例1
昨天我们已经布置了同学们预习学案的例题,首先请第一小组的同学来为我们讲解例题1:例题.以硫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为原料制备氯化铁晶体(FeCl3·6H2O)的工艺流程如下:
1.实验室在配置氯化铁溶液时候常加入盐酸,其目的是: 。
2.自来水厂同时使用氯气和绿矾进行消毒、 净化水,其原理是 (用适当的文字和化学方程式表示) : 。
3.在结晶的过程中如不加盐酸酸化最终得到晶体之中可能会混入 等杂质。
4.加热FeCl3·6H2O获得无水FeCl3常需要在干燥HCl气流中加热,原因是 。
【谭伟丰】:(事先已经将流程图画在黑板上,具体到各物质),讲解审题解题思路;讲解小题并进行适当板书。
【板书】:
1.Fe3++3H2O Fe( OH )3+ 3H+
2.Cl2+ H2O HCl+ HClO
Cl2+2Fe2+=2Fe3++ 2Cl-,
Fe3++ 3H2O Fe( OH )3(胶体 )+ 3H+
3.FeCl3+3H2O Fe( OH )3+ 3HCl
让学生感受题型,以及盐类水解在工业流程题当中的考查。
【讲解】:掌声鼓励!!
第一小题考的就是易水解盐溶液的配置,在配置此类溶液是常常要加相应的酸或者碱来抑制水解。把氯化铁固体溶于水,得到一外观呈现棕黄色的澄清溶液。当我们用激光笔照射的时候,发现产生丁达尔效应,说明形成了一个胶体溶液,现象很明显,说明铁离子水解程度比较大。当我们长时间放置的时候,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将会产生氢氧化铁沉淀。实验室存放已久的氯化铁、氯化铜溶液,观察。我们来看看正确的配制方法应该是怎样。视频展示:FeCl3溶液的配置方法。
【过渡】:后面三个小题实际上考查的就是盐类水解原理在生活生产之中的应用。那么氯化铁溶液不加盐酸进行结晶最终是不是得到的就是氯化铁晶体呢?而直接加热6水合氯化铁晶体是不是能得到无水氯化铁呢?现在有请我们班的化学兴趣小组来汇报一下他们的实验成果。
【点评讲解】:很感谢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我们解疑。能让我们明白在化学学习过程中要透过实验现象来分析原因最终获得原理上正确的结论。
第二小题考查的就是盐类水解的原理以及胶体的性质。
第三小题考查的就是在结晶过程中如何控制反应条件,获得我们所需产物,通过这个小题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于易水解盐晶体的获取我们常在蒸发浓缩的过程采用加相应的酸来抑制水解。
第四小题考查的就是工业生产中如果由结晶水化合物获得其无水化合物的方法,常采用的方法是在氯化氢气流的保护下加热。
【观察,思考】:结合水解方程式对平衡移动进行理解,掌握正
确方法。
【听讲、思考】:化学兴趣小组代表展示实验成果;
探究1:明矾、铁盐净水效果
结论:明矾铁盐因水解成胶体可用于净水。
探究2:加热浓缩结晶氯化铁溶液得到的是什么固体?
结论:最终得到红褐色的氢氧化铁固体。
探究3:直接加热FeCl3·6H2O固体能否得到无水FeCl3?
结论:得到是为红褐色的氢氧化铁固体。
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铁盐、明矾水解产生胶体,结合胶体的性质获得明矾、铁盐净水的效果及原理。
让学生通过观察最终产生固体为红褐色,即产生氢氧化铁,获得易水解盐浓缩过程应加相应的酸抑制水解,及由FeCl3·6H2O获得无水FeCl3要在干燥的氯化氢气流中加热。
【过渡】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练习1,给5分钟的时候同学们讨论一下这一个题目,待会我们请第二小组的代表来为我们讲解:
练习.某炼铁废渣中含有大量CuS及少量铁的化合物,工业上以该废渣为原料生产无水CuCl2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Fe(OH)2、Fe(OH)3、Cu(OH)2沉淀完全时的pH分别是9.7、3.2、6.4。
1.酸溶及后续过程中均需保持盐酸过量,其目的是 。
2.调节pH加入CuO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化合物SOCl2是一种液态化合物,易挥发,遇水产生白雾以及具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将其与FeCl3·6H2O混合加热,可以制得无水FeCl3,原因是: 。
【点评】:讲解得很好,思路很清晰;
对于第二小题,往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氧化铜是不是就真的可以把铁离子转化成沉淀呢?其实呀我们的化学兴趣小组也做了这一个实验,下面再次请出我们的化学兴趣小组代表来为我们展示他们的实验成果。
【点评讲解】:很感谢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我们解疑。这里考查的就是工业生产中如何促进水解来进行除杂,除此以外,还可以往溶液中加哪些物质都可以起到消耗氢离子,促进铁离子完全水解产生沉淀而又不引入杂质离子。
【陈家良】:(事先已经将流程图画在黑板上,具体到各物质),讲解审题解题思路;讲解小题并进行适当板书。
【板书】:
1.Fe3++3H2O Fe( OH )3+ 3H+
2H++CuO =Cu2++H2O
【观察,思考】:结合水解方程式对平衡移动进行理解,掌握正
确方法。
【听讲、思考】:化学兴趣小组代表展示实验成果;
探究4:往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氧化铜,能否把铁离子转化成沉淀?
结论:氧化铜可以把铁离子转化成沉淀。
【思考、回答】Cu(OH)2、CuCO3、Cu2(OH)2CO3
小组课堂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让学生通过观察最终产生沉淀的颜色来进行验证氧化铜是能把铁离子转化成沉淀。
练习
总结
盐类水解是中学化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历年来高考考查的热点之一。今天呢我们通过这两个工业流程题学习了盐类水解在工业生产之中的应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掌握在实际的生产之中如何利用盐类水解的原理来控制反应条件,使反应朝着我们所需的方向进行,同时也要让自己抱着一颗探究的心去学习化学。
【感受、领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之中要有探究精神;增强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让学生知识层面上形成知识模块以及在情感层面上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板书设计
氯气消毒:Cl2+ H2O HCl+ HClO Cl2+2Fe2+=2Fe3++ 2Cl-
铁盐净水:Fe3++ 3H2O Fe( OH )3(胶体 )+ 3H+
浓缩氯化铁溶液:FeCl3+ 3H2O Fe(OH)3(胶体 )+ 3HCl
往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氧化铜:
Fe3++ 3H2O Fe( OH )3+ 3H+ 2H++CuO =Cu2++H2O
附:“一题两讲”及化学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
1.“一题两讲”模式的开展:提前一天分发学案,利用晚修时间完成预习讨论;学生前后4人为1小组,随即抽调两组学生讲解试题;提前对讲解学生代表进行简单讲解培训;上课之前学生先把流程图以及相关内容写在黑板上;其他组同学或者老师可以对其发问,最后教师进行点评纠正以及题型归纳。
“一题两讲”的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让更多的学生“动”得更多,提高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复习过程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学生课后均表示多采取此种教学模式,效果良好。
2.化学兴趣小组的开展:本次化学兴趣小组由袁炜彬,方振熙,陈家良,谭伟丰四位同学组成,本次活动总共有4个探究内容,由于实验时间较长,无法在课堂上演示,于是采取化学兴趣小组汇报的方式进行呈现;学生热情很高涨,利用下午放学时间跟随老师进入实验室,四人合作完成实验。
关于化学兴趣小组的几点思考:
(1)“讲十遍不如做一遍”,这句话讲得就是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对于无法全班开展的化学实验,我们是否可以考虑让部分学生参与其中呢?
(2)当我们在课堂演示实验时,我们通常会自己先预做一遍实验,此时我们是否可以组织兴趣小组进入实验室一并完成实验,对于一些不具危险性的实验是否可以让学生在课堂演示?
(3)兴趣小组的成员组成可以按照宿舍轮流进行组织,逐渐地可以提高整个班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4)兴趣小组汇报实验成果时,实际上就是在知识的理解,解题思路上的一个提升;
学生在微博写到:“卧实验室,尝氯化氢,只为探索真理······”,可见化学兴趣小组对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