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课堂观察量表(供参考,“观察视点”可选择性填写)
时间: 2016-10-10 讲课人:谭华焕 评课人:王晖 课题:圆的面积
观察视点
观察记录
评价反思
1.教学环节:由哪些环节构成?每个环节中使用信息技术情况如何?
1导入环节: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动感出示情境:圆和平行四边形,谁大? 2.自主学习环节: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课件演示等活动,使学生经历圆的等分过程,讨论交流圆与拼成的图形各部分间的关系,逐步建立表象,最后形成结论 3.合作学习环节: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课件有利于实现学生对新知的更新和重建学生的认知结构;课件画面布局重点突出;趣味性强,可以很好的减少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
2.教学目标:信息技术应用是否契合教学目标?
课件的内容选择和表现策略与教学目标的契合度较高。
目标清晰,任务明确
3.内容: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的呈示、讲解有没有帮助?是否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教学内容?
谭老师在讲解《圆的面积》这一节内容之时,先要求学生先猜想然后自己利用圆形教具剪拼,再通过动画课件,学生轻松理解教学内容。
帮助形成抽象思维激发求知欲
4.实施: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利用信息技术观察和收集学生的课堂反馈,对教学行为进行有效调整?
动画:把圆4等分、8等分、16等分、32等分,呈现过程,形成表象,展示事例,开阔视野。
课件演示自然、逼真,对复杂的事物进行了模拟,对抽象的事情进行直观、生动的表现;对复杂的过程进行了简化。
5.评价:是否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评价?如何使用?是否有效?
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其评价方式的与众不同,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对创设积极互动的课堂情境,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课件演示信息量适中 ;课件运行流畅便于操作 ;色彩柔和 ,内容完整;教师对于课件的出示时间把握好
6.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是否利用技术支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开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直观教学,易于理解。 拓宽知识面,活跃思维 。 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提高教学效率,培养现代科学兴趣
课件素材及演示手段优化了教学结构
7.创新点:信息技术应用的突出和创新点在哪?
ppt幻灯片穿插flash动画,强化了动态演示,由圆形到平行四边形图再到长方形图,学生看到了从具体事物到抽象图形的演变过程。
图形的变换更直观、形象、有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