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课题
观潮
编写人
潘霞
年级组长
审核
课时
第二课时
班级
小组
学生
学习目标
1.会写五个生字:昂 沸 贯 旧 恢,理解“横贯江面、并齐头进、沸腾”
2.默读课文,根据词句,想象大潮来前、来时、过后江面上的不同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学习重点
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写,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雄伟壮观。
方法指导
朗读、启发探究
知识链接
地球与月亮之间的距离改变,造成万有引力改变,从而产生涨潮落潮。
温馨寄语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教学过程
学案
导案
批注栏
激趣导课,揭示课题
1. 学生欣赏潮水来时的录像片段。
2. 理解课题的意思。
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初读交流,整体感知
1.组建合作小组
2.组内合作学习(感悟发现法)
3.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4.引导小组感悟。
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c.引导发现大潮雄伟壮观(想象和实践表演);d.感情朗读。(引导发现法)
1. 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
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
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
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画出有关的词语和句子;想想大潮来时声音和江面景色有什么变化?(第二幅插图)画出有关的比喻句;想想钱塘江大潮过去后,江面的又是怎样的呢?画出有关词句。
2.同桌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想想要怎么读出大潮气势和变化。然后把第三、四自然段背下来。
3.联系课文和插图,理解“横贯江面、并齐头进、沸腾”等词语。
1.引导学生默读第三、四、五自然段,联系课文幅插图,想想钱塘江大潮来前,听到什么?看到什么?(第一幅插图)
交流收获,巩固练习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认为钱塘江大潮“奇”在
2.背诵课文3、4自然段其中的一段。
3.根据课文和你想象的画面,创造性复述大潮来前、来时、过后江面上的不同画面。
当堂检测,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1. 学生自主练笔。
2. 集体交流反馈。
模仿课文3—5自然段,写一场大雨,按“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写。
课后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