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课题: 必修二 第一章第一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
学校:北师大珠海附中 授课人:马丽雅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3课时(本节为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2010年4月16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明,区分什么是相对性状
2、阐述什么是性状分离
3、掌握遗传学符号
4、能够阐述孟德尔豌豆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比较,推理,阐明豌豆为何适合做遗传学实验
2、通过分析讨论,思考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在选材方面的精妙,进行科学实验的严谨态度。
2、培养学生从现象探索本质的能力及兴趣。
教学重点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过程
教学难点
1、相对性状
2、性状分离
3、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现象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请同学们相互观察同桌的眼皮,对方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
父母的遗传物质在我们身上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学生通过观察积极思考问题
引起学生对遗传物质传递过程的学习兴趣。
授新课
1、简要介绍孟德尔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介绍有关植物的基本知识,阐述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势
感受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
3、从豌豆的各种性状引出“性状”,“相对性状”的概念,并且用习题作为巩固。
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4、选取“一对相对性状”研究
学生思考问题,得出化难为简的科学探究思路
引导学生领会科学探究过程化难为简的思路
5、能否一直让豌豆“自交”下去?不行,必须要让两种豌豆的遗传物质交流。
学生思考自变量,因变量
让学生温固知新,并引入“杂交”概念
6、怎样让其异花也能授粉?如果可以人工操作,怎么操作?
阐述人工授粉的过程,并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阐述“父本”,“母本”概念
学生思考授粉可能的方式
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7、杂交实验中,F1中为什么没有出现“矮”的性状?
控制“矮”的遗传物质去了哪里?
隐而未现?消失?还是融合了?
学生思考遗传物质的传递方式
启发学生思考,从现象逐渐探讨到本质问题
8、你怎样继续研究这个问题?仅看F1,我们能解决问题吗?那么我们怎么处理F1高茎豌豆?
学生继续思考遗传物质的传递方式
启发学生思考,从现象逐渐探讨到本质问题
9、如果自交后,后代再也没有出现矮茎,说明什么问题?
如果自交后,后代出现矮茎,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分析,讨论,总结出自己的想法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0、给出孟德尔的实际实验结果,子二代出现了“矮”的性状,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分析,讨论,总结出自己的想法。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1、引入“显性性状”“隐性性状”以及“性状分离”概念,并配合习题巩固
学生通过练习巩固知识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解题能力
12、课堂小结
通过知识点回顾,让学生构建起本课的轮廓,初步建立体系。
使学生对本节课有全面的知识体系构建
13、课堂巩固练习
学生通过练习巩固知识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解题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