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七、八年级古诗词及名著阅读检测
班级 姓名
1 ,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
2 ,江春入旧年。
3 几处早莺争暖树,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 ,浅草才能没马蹄。
5 ,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 ,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7 绿树村边合, 。 (孟浩然《过故人庄》)
8 ,禅房花木深。
9 山光悦鸟性, 。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10 我寄愁心与明月,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1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12 烟笼寒水月笼沙, 。
13 商女不知亡国恨, 。 (杜牧《泊秦淮》)
14 无可奈何花落去, 。 (晏殊《浣溪沙》)
15 ,一山放过一山拦。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16 争渡,争渡, 。 (李清照祚《如梦令》)
17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18 山际见来烟, 。 (吴均《山中杂诗》)
19 ,云从窗里出。
20 深林人不知, 。 (王维《竹里馆》)
21 峨眉山月半轮秋, 。 (李白《峨眉山月歌》)
22 此夜曲中闻折柳, 。 (李白《春夜洛阳闻笛》)
23 马上相逢无纸笔, 。 (岑参《逢入京使》)
24 ,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25 正是江南好风景, 。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6 ,青山独归远。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27 有约不来过夜半, 。 (赵师秀《约客》)
28 江山代有才人出, 。 (赵翼《论诗》)
29 万里赴戎机, 。 (《木兰诗》)
30 ,寒光照铁衣。
31 将军百战死, 。
32 ,雌兔眼迷离。
33 ,以观沧海。 (曹操《观沧海》)
34 造化钟神秀, 。 (杜甫《望岳》)
35 , 一览众山小。
36 感时花溅泪, 。 (杜甫《春望》)
37 , 家书抵万金。
38 少壮不努力, 。 (汉乐府《长歌行》)
39 树树皆秋色, 。 (王绩《野望》)
40 ,孤帆天际看。 (孟浩然《早春江上有怀》)
41 坐观垂钓者, 。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2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43 晴川历历汉阳树, 。
44 ,白水绕东城。 (李白《送友人》)
45 浮云游子意, 。
46 ,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47 晴空一鹤排云上, 。
48 ,林空鹿饮溪。 (梅尧臣《鲁山山行》)
49 ,松间沙路净无泥, 。 (苏轼《浣溪沙》)
50 ,门前流水尚能西, 。
51 僵卧孤村不自哀,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2 ,铁马冰河入梦来。
53 晨兴理荒秽, 。 (陶渊明《归园田居》)
54 ,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55 大漠孤烟直, 。
56 ,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57 月下飞天镜, 。
58 ,万里送行舟。
59 怀旧空吟闻笛赋,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0 ,病树前头万木春。
61 ,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
62 人生自古谁无死, 。
63 东风不与周郎便, 。 (杜牧《赤壁》)
64 , ,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65 兴,百姓苦; 。
66 ,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67 长风破浪会有时, 。
68 安得广厦千万间,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9 ,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
70 念天地之悠悠,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71 相见时难别亦难, 。 (李商隐《无题》)
72 春蚕到死丝方尽, 。
73 ,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74 ,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75 但愿人长久, 。
76 忽如一夜春风来,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7 ,雪上空留马行处。
78 落红不是无情物, 。 (龚自珍《已亥杂诗》)
79 ,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80 不畏浮云遮望眼, 。 (王安石《登飞来峰》)
81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这首诗的作者是 ,她的诗集有 。
82 请写出《伊索寓言》中的两则小故事:
83 《童年》是苏联作家 的自传体三部曲。小说中“我”叫 。
84 《绿色蝈蝈》出自法国作家 的著作 。
85 是鲁迅先生的一部散文集。请写出出自这部作品中已学过的两篇课文:
86 他是一个“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的上等车夫,为了争取起码的生存权利而奋斗、挣扎,最终走上了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这部作品叫《_______ 》。
87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 写的一部小说。作品中的主人公是 。
88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 的三部曲之二,主要讲述的是 潜艇的故事。
89 《名人传》的作者是法国作家 ,叙述了 、 、
,三位名人苦难和坎坷的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