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德育指导纲要
育人以德为首。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有人曾说:“如果把人比作一部汽车,智力和能力就如同发动机,而个人品德就如同刹车和方向盘。没有良好的发动机就不是好汽车,没有良好的方向盘和刹车,发动机越好越可怕。”唐代韩愈指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其实就是进行道德教育,并把这种教育寓于授业解惑之中,这是每一位教师应尽的职责。小学语文中的课文都是精心挑选的,字里行间无不蕴含着思想教育的因素,这就决定了语文学科教学必然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
一、德育范畴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为《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和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综合大庆市目前使用的苏教版《语文课程标准》教材,小学语文学科主要对学生进行以下八方面的思想教育:
(一)爱国主义教育
主要包括:了解祖国灿烂的历史和光辉的成就,感受优秀人物身上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激发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学习建设者无私奉献、乐观向上的精神,教育学生树立为建设祖国而奉献力量的远大志向;对学生进行民族统一的教育,使学生有盼望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各民族应团结友爱;进行国际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渴望世界和平。“教学内容及教学建议”说明见表1。
(二)革命传统教育
主要包括:了解革命领袖的光辉事迹,感受和学习伟人的优良品质,激发学生对他们产生崇敬之情;感受革命先烈的大无畏精神和革命牺牲精神,学习他们的革命乐观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激发学生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教学内容及教学建议”说明见表2。
(三)传统美德教育
主要包括: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尊重、关心、帮助他人,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懂得幸福要靠劳动创造,做到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珍视亲情、友情,待人宽容;知道诚实守信是一种美德,从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教学内容及教学建议”说明见表3。
(四)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的教育
主要包括:引导学生感受祖国文字丰富的内涵和汉字的形体美,认识到祖国汉字历史的悠久,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阅读祖国古代优秀诗文,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瑰宝的情感;引导学生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内容及教学建议”说明见表4。
(五)环境保护教育
主要包括:感受作品中描述的美丽风光,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知道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初步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能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环境。“教学内容及教学建议”说明见表5。
(六)心理品质教育
主要包括:教育学生热爱生活,能发现并感受生活中的美好,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学习优秀人物面对困难勇往直前、坚持不懈的好品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能够做到不怕挫折,勇于面对困难;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从小做一个自尊、自强、自立、自爱的人。“教学内容及教学建议”说明见表6。
(七)科学精神和科学兴趣教育
主要包括: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人类,初步了解一些科普知识,产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严谨的工作态度、科学的思维方法,帮助学生拥有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树立创新意识。“教学内容及教学建议”说明见表7。
(八)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主要包括: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事物,能认识到事物的两面性;教育学生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初步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等。“教学内容及教学建议”说明见表8。
二、目标及教学建议
表1
一级
目标
二级 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建议
爱国
主义
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升国旗》、《水乡歌》、《月亮湾》、《台湾的蝴蝶谷》、《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东方之珠”》、《石榴》、《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槐乡五月》、《天安门广场》、《泉城》、《九寨沟》、《桂花雨》、《雾凇》、《春光染绿我们双脚》、《只拣儿童多处行》、《早》、《鼎湖山听泉》、《黄果树瀑布》、《莫高窟》
这类文章一般主题思想鲜明突出,语言表达充满激情。教学中,可以创设情景、营造氛围,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具体的情景中加深对文章主题的认识;也可以搜集相关资料,拓展学习,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激发民族自豪感
《我叫神舟号》、《我叫足球》、《2008,北京!》、《长城和运河》、《虎门硝烟》、《秦兵马俑》
这类文章讲述内容一般为我国悠久的历史或者飞速发展的成就。教学中,可以抓住主要内容,搜集相关资料作为学习的补充;也可以利用办手抄报或壁报的形式,展现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升情感;还可借用多媒体播放介绍名胜古迹的声像资料,在播放时教师可以适时地进行引导;或引导学生从作者对具体事物的说明描写中,去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
树立为建设祖国而奉献力量的志向
《七律 长征》、《大江保卫战》
这类文章主题思想鲜明,事迹既具体又感人至深。教学中,可以把握人物的事迹,联系他们对祖国、对人民的贡献,体会文章表露的情感;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影视作品,了解人物的其他相关事迹,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
民族统一
民族团结
《我们的民族小学》、《连接海峡两岸的生命桥》、《菩萨兵》
这类文章文质兼美,情感充沛,思想鲜明。教学中,可以重视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还可以结合学习内容搜集相关故事,召开故事会,加深了解海峡两岸人民对祖国统一的渴望之情及各民族大团结。
表2
一级
目标
二级 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建议
革命传统教育
学习伟人
《吃水不忘挖井人》、《他得的红圈圈最多》、《陈毅探母》、《朱德的扁担》、《孔繁森》、《“黑板”跑了》、《晚上的“太阳”》、《军神》、《孙中山破陋习》、《宋庆龄故居樟树》
这类文章一般是选取人物的某一方面进行介绍,语言中流露着对所介绍人物的崇敬和爱戴。教学中,可以补充介绍人物的事迹和成长历程,丰富学生对人物的了解和认识;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人物的了解和认识,办手抄报,专题展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建立人物网站或网页;还可以用讨论的方式,对人物进行评价,表达自己对人物的认识。
崇敬英雄
《木兰从军》、《歌唱二小放牛郎》、《微笑着承受一切》、《永远的白衣战士》、《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这类文章一般是叙述性的,是对人物的英雄事迹进行介绍。教学中,可以通过抓住人物的言行、心理、神态,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可以借助相关的影视作品,创设情景,激发情感;还可以进行拓展性阅读,了解人物高尚的品质,从而产生敬仰之情。
表3
一级
目标
二级 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建议
传统美德教育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
《一株紫丁香》、《母亲的恩情》、《沉香救母》、《老师,您好!》、《第一次抱母亲》、《师恩难忘》、《陶校长的讲话》
这类文章一般是叙述性的,叙述中饱含深情。教学中,可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和亲身经历,加深他们对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认识和感悟;也可以重点品味文中生动的语言,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人物的品质。
富有爱心
关爱他人
《送给盲外婆的蝈蝈》、《掌声》、《爱如茉莉》、《月光启蒙》
这类文章一般刻画人物的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对描写形象的生动语言的品味是认识形象品质不可缺少的一步。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层次阅读,促使学生感受形象,走进形象,由对形象的接受升华为对形象品质的认同;也可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和亲身经历,加深他们的认识和感悟。
珍视亲情珍惜友情
谦虚谨慎
诚实守信
《奶奶的白发》、《花瓣飘香》
这类文章语言具有较强的形象性。教学中,对于描写形象的生动语言的品味,可以促使学生认同作品中人物的做法;适当联系学生实际的生活体验,可以加深其对“亲情”和“友情”的认识;指导学生有声有色地复述文章内容,或者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绘声绘色地描述,促使学生去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这类文章一般都是叙述一个故事,语言比较生动。教学中,对人物形象的深入分析,可以加深学生对诚实守信的理解;联系学生实际的生活体验进行分析,也可以促使学生将思想转化为行动。
《学棋》、《大作家的小老师》、《诚实与信任》、《九色鹿》
表4
一级
目标
二级 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建议
热爱传统文化尊重多样文化
热爱祖国
语言文字
汉语拼音、识字、写字
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引导学生感悟汉字的形象性,把握汉字表意的特点,了解汉字丰富的内涵,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喜爱之情。
热爱祖国
传统文化
《锄禾》、《悯农》、《司马光》、《咏华山》、《英英学古诗》、《登鹳雀楼》、《春雨》、《春晓》、《山行》、《枫桥夜泊》、《每逢佳节倍思亲》、《李广射虎》、《少年王勃》、《望庐山瀑布》、《绝句》、《但愿人长久》、《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春联》、《元日》、《江雪》、《江南春》、《春日偶成》、《三顾茅庐》、《祁黄羊》、《池上》、《小儿垂钓》、《林冲棒打洪教头》、《少年王冕》
这类文章一般都是我国古代文化中比较重要的诗文、著作片段和古代名人故事。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或者诵读,展开想象,品味古汉语的内涵,加深对内容的理解,激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瑰宝的情感,进而培养走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的文化营养
《鲜花和星星》、《乡下孩子》、《欢乐的泼水节》、《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哪吒闹海》、《小稻秧脱险记》、《开天辟地》、《普罗米修斯》、《公仪休拒收礼物》、《一路花香 》、《成语故事》、《寓言两则》
这类文章包括了童谣、诗歌、童话、寓言、神话等多种文学类别,都是优秀文化的代表。教学中,可以通过反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童谣、诗歌的韵律美,感受诗歌、童话、神话的魅力,感受寓言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埃及的金字塔》《音乐之都维也纳》
两篇文章介绍了世界文化。教学中可以通过查找资料、开专题研讨会的形式更多地了解世界文化。
表5
一级
目标
二级 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建议
关注自然保护环境
热爱大自然,感受自然的美,保护大自然,知道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大海睡了》、《江南》、《小河与青草》、《春笋》、《雨点》、《小池塘》、《春到梅花山》、《草原的早晨》、《台湾的蝴蝶谷》、《这儿真好》、《美丽的丹顶鹤》、《鸟岛》、《会走路的树》、《雪儿》、《荷花》、《珍珠鸟》、《燕子》、《鸟语》、《特殊的葬礼》、《恐龙》、《海底世界》、《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装满昆虫的衣袋》、《变色龙》、《金蝉脱壳》
这类文章大都围绕大自然的绚丽景色和有趣的动物展开描写叙述,语言优美动人。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感受其景色的美丽;也可借助多媒体展现文章描述的景象,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初步树立保护环境、保护小动物的意识,能从身边小事做起
汉语拼音《bpmf》、《汉语拼音gkh》、《放小鸟》、《放飞蜻蜓》、《走,我们去植树》、《天鹅的故事》、《沙漠中的绿洲》、《云雀的心愿》、《望月》、《灰椋鸟》、《水》
这类文章大都通过一个故事的描写,阐明应加强环境保护的道理。在教学中,可以采用配乐朗读,激发学生对文章所描绘景物的喜爱;利用多媒体再现情景、营造氛围;还可以通过联系实际生活,体会人物情感,让学生不仅从思想上认识到应保护环境,还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
表6
一级
目标
二级 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建议
心理品质教育
热爱生活,生活乐观,体会生活的美好
《看菊花》、《冰花》、《秋游》、《世界多美呀》、《夕阳真美》、《快乐的节日》、《雨后》、《让我们荡起双桨》、《秋天》、《做一片美的叶子》、《赶海》、《“番茄太阳”》
这类文章所蕴涵的情感较为丰富,教学中,可以通过抓住突出文章情感的重点段落加以品味,反复诵读、感悟文章的内涵。
敢于挑战自我、承担责任、善于合作、勇于面对困难
《蘑菇该奖给谁》、《三个小伙伴》、《小鹰学飞》、《青蛙看海》、《大禹治水》、《猴子种果树》、《第八次》、《卧薪尝胆》、《生命的壮歌》、《黄河的主人》、《海伦。凯勒》、《二泉映月》、《郑和远航》、《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天火之谜》、《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诺贝尔》、《滴水穿石的启示》
这类文章大都通过一个故事向人们传达比较明显的人生道理。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联系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责任”和培养勇气、意志重要性的认识,进而转化为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勤奋好学、自立自强、无私奉献
《怀素写字》、《骑牛比赛》、《好学的爸爸》、《梅兰芳学艺》、《青松》、《“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闪光的金子》、《学会查“无字词典”》、《日月潭的传说》、《徐悲鸿励志学画》、《说勤奋》
这类文章大都故事性强,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把握故事梗概、复述故事情节等,让学生感受人物的精神;也可抓住对人物作法的不同认识表达自己的见解,展开讨论。在交流中,提升认识,与文章的主旨形成共识。
表7
一级
目标
二级
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建议
科学精神和科学兴趣教育
初步了解自然现象、科普知识,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小松鼠找花生果》、《有趣的发现》、《小动物过冬》、《蚕姑娘》、《云房子》、《问银河》、《蒲公英》、《小露珠》、《石头书》、《航天飞机》、《水上飞机》、《跟踪台风的卫星》、《恐龙》、《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人类的“老师”》《梦圆飞天》《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这类文章大都是说明性的,主要目的是讲述一定的自然知识、科学道理或科学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补充介绍一些相关知识,学生也可以查找一些相关材料,开展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进而加深对文章所介绍的科学知识的了解,激发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
学习他人的探索精神和严谨的态度
《李时珍夜宿古寺》、《维生素C的故事》、《第一朵杏花》
这类文章大都是从一个角度介绍某个人物的一个事迹,比较具有故事性。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精神的感染,学习他们的探索精神和严谨的态度。
善于动脑敢于创新
《鲁班和橹板》、《乌鸦喝水》、《狐狸和乌鸦》、《狐假虎威》、《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苹果里的五角星》
教学这类文章,可以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善于动脑,通过分析课文,体会人物的创新意识。
表8
一级
目标
二级 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建议
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全面、客观地认识事物
《北风和小鱼》、《小松树和大松树》、《蚂蚁和蝈蝈》、《谁的本领大》、《争论的故事》、《剪枝的学问》
这类文章大都以童话、寓言等形式展现,语言生动而有趣。教学中,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演课本剧等方式,感悟文章所阐述的道理。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三袋麦子》、《金子》、《揠苗助长》、《鹬蚌相争》、《狼和鹿》、《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这类文章大都通过记叙事件说明道理。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对比的方法,了解事物前后变化;也可用质疑、解疑的方法,体会文章所阐述的道理。
三、小学语文德育纲要实施建议
(一)突出重点原则
在纲要编写的过程中发现,许多课文可能含有多个德育点。如果老师面面俱到的发掘,本课的教育重点就得不到突出。所以老师要充分了解教学对象,明了学情,把握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脉搏”和“频率”,再深入研究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充分考虑因人善诱,因势利导之后,再确立一个德育点进行施教。
(二)合时适度原则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不是在教学中牵强附会地加上点德育内容,也不是情感的随意宣泻,更不是纯粹的理论说教,它必须遵循合时适度原则。首先,要捕捉最佳德育教育时机,使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过程成为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教育的过程。其次,要把握好德育教育的“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要特别注意这个“度”的问题,超过了一定的“度”,语文教学就有可能变成品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就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语文课的性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德育内容上的“度”,施教时要权衡德育时间上的“度”,要准确把握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与学生思想品德实际的切合“度”。既要防止“过”,又要克服“不及”,使德育渗透“到位”而不“越位”,恰到好处,避免牵强附会、空洞说教的现象。
(三)移情感悟原则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也应该成为语文教学中德育的原则。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是情感调控的主导者,其移情感悟主要表现为对学生的移情感悟,对教学内容的移情感悟,对语文教学活动的移情感悟;而学生则是情感活动的主体,其移情感悟主要表现为对教师的移情感悟,对学习内容的移情感悟,对学习活动的移情感悟,对人生美好前景的移情感悟。在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中,教师通过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声情并茂的描绘、启发、点拨与暗示,以及通过自身的人格力量和学识,把学生引入理想的意境,不留痕迹地让学生产生移情感悟的心理体验,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学生。
(四)求新激活原则
“求新”,是指语文教学中的德育要有时代感,要贴近学生实际,反映国内国际的新形势、新成就、新信息,尤其要反映学生关心的身边的新情况、新问题。“激活”,一是指教风活泼,课堂教学德育渗透深刻,可接受性强;二是指教法灵活,能根据学生的心态,选择最佳切入口,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活学生情感,使之迅速产生移情体验,感悟为人处世之道;三是指教学手段多样,能根据需要,充分发挥与教材中德育点相关的幻灯、录音、录像等电教手段的作用,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使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易于为学生所接受。
有必要指出的是,语文教学中德育艺术的“新”不是赶时髦,搭花架子;“活”也不是表面的活跃热闹。这些理解容易导致教学上的无序状态,导致德育上的高耗低效。“新”与“活”应该表现为能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色,能充分体现教与学、智育与德育的有机统一,让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的时代活水流入语文教学之中,使语文教学中德育之花常开常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