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小学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设计全册.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282636 上传时间:2025-03-19 格式:DOC 页数:214 大小:28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设计全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4页
小学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设计全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教案设计 1、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指导学生会写“沟、推、蹄、脉、滑、跌、密、撒、播、尝、乳”等生字,会认“淅、沥、沟、蹄、乳”等生字,掌握“你推我挤、演奏、播种、仰着、品尝”等词语。 2、能力目标: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3、情感目标: 阅读课文,感受春雨的美好、无私,培养学生热爱春雨、热爱春天、热爱美好的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会写13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1、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如: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  2、感受春雨的精神美。 四、教学准备: 搜集赞美春雨的图片、词语、诗句。 五、教学安排:2课时 六、预习:1、搜集赞美春雨的图片、词语、诗句。 2、把课文读通顺(至少读三遍),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自学生字(字音、部首、组词),给课后生字注音。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提供展示台,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关于春雨的图片或词语、诗句,师归结,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①、学生谈预习收获,同桌互相检查预习情况,师巡回检查,了解学情。 ②、自学生字,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③、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检查自读课文情况。 ①、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②、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针对课文内容质疑。 3、出示生字,认读生字,重点检查并纠正以下字的读音: 跌下来 品尝 播种 血脉 4、指导学生记住以下生字的字形: 沟 蹄 滑 密 撒 播 乳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课文通过对春雨的声音、春雨唤醒春天、催发种子的描写,说明无私的春雨给人们带来了美好、和谐、生机和希望,表现了对春雨的无比喜爱和赞美之情。 四、指导写字。重点指导: 推:左、中、右三部分布局要合理,右边的四画不要写成三画。 密:下部的“山”不要写成“虫”。 五、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小结: 同学们,春雨到底有多美,美在哪,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习熟读课文,思考并试着解决提出的问题。 七、板书设计: 铁皮 水沟 密密的 你推我挤 敲响 演奏 播种 八、预习: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说说春天美在哪里。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册教材的开篇之作。它和春天、和小雨有关,让浓浓的春意吹进我们的教室,让甘甜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吧!齐读课题。 1、进一步理解课题: 课题中一连用了三个“滴”字,春天的小雨给你什么感觉呢?该怎么读题呢?注意节奏和停顿,再次读题。 2、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这场雨已经下了很久了,我们和作者一起沐浴在春雨中去走一走,听一听,看一看吧。同学们读一读课文,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交流感受,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体会描写春雨声音美的内容。 1、回忆哪些自然段写了雨的声音?这几个自然段都写雨的声音,听雨的地点有什么不同? 2、“屋前听雨”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春雨发出了不同的声音,理解同样是从天而落的雨,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响?x k b 1. c o m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说说听到了什么? (2)捕捉表示声音的词,体会小雨滴发出声音的不同。 (3)理解同样是从天而落的雨,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响? (4)抓住“推、挤”感受小雨滴的欢快,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林中听雨”加深感受声音美,解决难点。 出示文字:淅淅沥沥,啪啦啪啦,哗啦哗啦,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整片森林就像一座音乐厅一样。 (1)第二自然段写雨的声音,这句话也写雨的声音,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呢? (2)想象:音乐厅里正在演奏什么曲目呢? (3)练习朗读,欣赏声音美。 4、朗读声音美部分。 (板书:声音美) (二)、感受描写春雨形象美的内容。 1、听雨让我们感受到声音美,看雨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读一读,说一说。 2、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春雨的样子。 (板书:样子美) (三)感受赞美春雨精神美的内容: 1、指名读8、9自然段,想想人们赞美春雨还有什么原因? 2、出示儿歌:《春雨》。读一读,感受万物盼望春雨的心情。 3、想一想,儿歌中的种子、花朵、麦苗和春雨有什么关系呢? 4、如果你就是春雨,听了生灵们渴望你到来的心声,你会怎么做的? (板书:精神美) (四)、齐读最后一段,表达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三、总结全文: 1、谁能结合板书说说春雨美在哪? 2、总结写法: 文章着重写了春雨的声音美,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声音的世界,以后写文时可以学习作者的写法,写出的文章会更精彩。 3、再次朗读课题,结束学习。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摘录描写声音的词语,写在积累本上。新 课 标第 一 网 五、板书设计: 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听 声音美 春雨美 看 样子美 爱春雨 赞 精神美 六、课内练习: 1、辨字组词: 推( ) 常( ) 淅( ) 撒( ) 尝( ) 晰( ) 2、多音字组词: 都 兴 3、照样子,写一写: 例:淅淅沥沥 2、瀑布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指导学生会认“叠、喻、屏”3个生字,会写“瀑、滩”等7个生字,掌握“瀑布、重叠、涌上、岸滩、衬着”等词语。 2、能力目标: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律,背诵课文; 理解重点诗句表达的意思,体会比喻写法的好处; 帮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瀑布雄伟壮丽的画面,获得美的熏陶,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www.Xkb1.co M 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体会瀑布的壮丽、奇异,增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所描写的意境。 三、教学准备:瀑布录像;学生收集关于瀑布的资料。     四、教学安排:2课时 五、预习:1、收集关于瀑布的资料。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至少读3遍),在文中圈出生字词语,利用工具书查出不理解词语的意思。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提问:什么是瀑布?你们在哪儿见过瀑布,是什么样的?(多媒体出示瀑布图片,动画。) 2、书中描写的瀑布又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学生自由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检查自学情况。叠(提醒学生:中间是秃宝盖,要写在横中线上) (1)出示生字词语,检查认读情况。 (2)提出自己认为难读、难写的字。 (3)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分析结构复杂的字的字形,同桌交流识记方法。 2、自读诗歌,画出新词并把新词带到句子中去读一读。 3、小结: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要牢固地掌握新字,理解新词,并把好词语记下来在写作时加以运用。 三、读文质疑,理清顺序。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瀑布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了解主要内容。(先写声音,后写样子) 2、练习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⑴、自由练读。 ⑵、指名读诗。(随机指导) ⑶、小结:把诗读熟,试着背一背。 四、指导写字。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新词放入词语花篮中。 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试着背诵。 3、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抄在《我的采集本》上。 六、板书设计: 瀑布 重叠 涌上 岸滩 比喻 衬着 七、预习:回顾一下以前学过的课文,还有没有描写瀑布的文章,它写了瀑布的哪些特色,结合课文进行比较阅读。 第二课时 一、检查旧知,引入新课: 1、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2、交流抄写的语句。 3、小结:同学们认真地背诵、抄写诗句,可见大家喜欢这首诗,这节课我们通过深入学习,相信你们会更加喜欢这首诗的。 二、自学思考: 1、出示要求: (1)默读全诗,思考:哪些诗句是写瀑布声音的?哪些诗句是描写瀑布样子的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去欣赏瀑布的? (2)提出不懂的问题。 2、自学讨论: 3、班内交流。 三、重点研读问题: 1、瀑布声音的特点。 (1)、指名读这一节诗。 (2)、出示文字: 瀑布的声音,好像(),又像()。思考: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要点:突出瀑布声音响亮,气势雄伟;把抽象的声音形象化,使人觉得生动、真切。) (3)、瀑布声势浩大,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指名朗读、齐读。 2、远望瀑布的样子。 (1)、自由读有关诗句。 (2)、从“忽然一转”这几个字中,你能想到作者刚才是在瀑布的哪一面听到声音的?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从背面听声音大,现在转到正面声音就更大了,感受到瀑布的声势巨大,一定雄伟壮观。) (3)、“啊”字该怎么读呢?为什么这么读,或从他的读中你听出了什么? (让学生品出读时的惊与喜,品出惊什么,喜什么?) (4)、瀑布什么样,作者是怎么打比方的?为什么先说没法比喻?又说“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学习方法: A、出示瀑布录象。 B、想象当时情景(颜色、高度) C、结合录象、课文内容、生活实际谈想法、感受。 (5)、读出情感(指名读、领读、齐读等方式展示)。 3、近看瀑布的样子。 (1)、指名读这一小节。 (2)、“仰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站在山脚下仰望?(用诗句中的语句回答)从这个词中感受到什么? (3)、为什么把瀑布比成“珍珠的屏”? (从全貌看,像一座屏风;从小珠看,形似珍珠;颜色光泽与珍珠相似,晶莹透明。) (4)、为什么说被风吹过的瀑布如烟、如雾、如尘? (如烟:轻柔飘逸,弥漫如雾:白茫茫一片,朦朦胧胧如尘:纷纷扬扬的落下。) (5)、赛读,读出美感。 四、总结全文,体会情感。 1、归纳板书,深入体会。 (1)、配乐读全诗,再次感受瀑布的壮丽奇异的景象。(指名3人读) (2)、为什么作者看到瀑布的样子各不相同、变化多端呢? (3)、归纳板书,理清作者观察地点。 2、根据板书提示,完成课后作业第2题。 五、作业: 1、用“好像……又像”说一句话,再写下来。 2、背诵全诗,整理《我的采集本》,继续丰富内容。 3、写一种物品的声音或样子。 六、课内作业: 1、选词填空。 一道 一道道 一阵 一阵阵 一朵 一朵朵 一( )闪电 一( )白银 一( )风 一( )歌声 一( )浪花 一( )浪花 2、比一比,再组词: 涌( ) 喻( ) 滩( ) 勇( ) 榆( ) 摊( ) 六、板书设计: 浪涌上岸滩 风吹过松林 声(听觉) 雄伟壮丽 瀑布 青山衬着白银 色(视觉) 由远及近 珍珠的屏 形 如烟 如雾 如尘 3 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会认“惠、崇、欲”等几个字;会写“晓、鸭、芦、怜”等生字。 2、能力目标: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理解重点的字、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这两首诗歌; 引导学生理解这两首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美好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引导学生对诗歌中不理解的地方质疑,整体感知诗歌。 三、教学安排:2课时 四、预习:了解作者苏轼,读读作者其他的古诗,把古诗读通顺,读流利。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春江晓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简介惠崇。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小组内交换意见,扫除障碍。 3.指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深入探究,引发学生展开想象。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节奏、语调、语速)。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抓住诗中具体景物,展开丰富想象。 ①、边吟诵,边想象画面。 ②、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明确: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明确: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明确: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引发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对照画面朗读。 2.背诵古诗,想象画面。 六、作业:默写古诗。 七、预习:了解诗人叶绍翁。收集、阅读其他关于赞美春天的古诗。 八、板书设计: 惠崇《春江晓景》 桃花三两枝 河豚欲上时 水暖鸭先知 (想象) 蒌蒿满地、芦芽短 (观察)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轻松课堂气氛)请生领唱《春天在哪里》 2、同学们唱得真好听,老师都被你们的歌声陶醉了。谁能用自己的话向老师介绍一下这首歌? 3、春天那迷人的景色真引人向往,我记得我们曾经学过一首古诗《春晓》,诗人通过“鸟啼”、“风雨声”、“落花”把春天的景色一一展现于人前,同时还抒发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古诗———南宋诗人叶绍翁所写的《游园不值》,这首诗不仅描写了春天那勃勃生机的景象,还表达了诗人美好的感情。(板书课题。) 二、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人,解诗题。 2、抓字眼,明诗意。 3、读诗句,悟诗情。 三、知诗人,解诗题。 1、作者简介: 叶绍翁是南宋中期诗人,作为南宋江湖诗派的一员,写下了许多描写田园风光及生活的诗作。 2、释诗题: ①、齐读诗题。 ②、从诗题上你知道些什么?读懂了什么? (诗人前去游园,园主人不在,没能进到园子里。) ③、释“园”、“不值”。诗中的“园”,是我们常说的公园吗?(区分“园”古今含义) 古:唐宋时期富人多有私人花园,供自家观赏,因而指私人花园。 今:公园,公开供人们游玩的场地。 “不值”:没有遇到要访的人。 四、抓字眼,明诗意。 1、出示插图。 春季的一天,诗人望着窗外春天的景象,不由得兴致勃勃,想去朋友家的园子里畅游一番,欣赏园中春景,于是便乘兴前往。到了朋友的住处,在园子门外看到了什么?(请生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2、学生汇报。 3、诗人是怎样写下自己看到的景象?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歌。 4、哪些诗句描写了诗人所看到的景象?请生读诗句。 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及诗歌的内容。 5、小组讨论交流,学生质疑。 应:原意“应该”,这里指“大概”、“可能”。 怜:爱惜。 6、汇报小结。 大概是园主人爱惜青苔,怕前来赏园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坏。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也没有人来开。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看,一枝粉红的杏花正伸出墙头来。 五、读诗句,悟诗情。 1、教师范读,指导节奏与重音。 应怜 / 屐齿 / 印 / 苍苔,小扣 / 柴扉 / 久 / 不开。 春色 / 满园 / 关 / 不住,一枝 / 红杏 / 出 / 墙来。 2、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诗人虽然未能进园观赏,但春天的勃勃生机依然到处可见,一枝露出墙头的红杏使诗人联想到满园繁花似锦的春色。此时此刻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愉快、高兴、陶醉、赞美) 3、指导感情朗读。 你们能读出这种感情吗?请生读、齐读。 4、指导背诵课文。 你们也仿照诗人来到园子门外,看到这美丽的春景时,你又是如何情不自禁地吟咏出这首诗歌的。(根据板书,加入动作) 五、延伸。 1、诗人轻敲柴门许久,也没有人来开门。虽然最终没有等到主人回来带他进园观赏,但从那一枝斜斜地探出墙外的杏花来看,园中此时应该是姹紫嫣红、春色满园了。你们能不能想象一下园子里的景色,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2、学生汇报。 3、园中的美景是如此迷人,你们观赏到这如斯美景此时心情怎样?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表达你们的心情。(可唱歌、跳舞、咏诗、画画等) 4、学生汇演。 六、总结全文,齐背诵课文。 七、作业:默写古诗。 课外读一读、背一背其他写春天的古诗。 八、板书设计: 游园不值 想到: 看到: 印苍苔 柴扉不开 春满园 红杏出墙 九、课内作业: 1、解释字义: 晓: 知: 欲: 不值: 2、填空: 1)、《游园不值》是( )代( )所写。 2)、( ),一枝红杏出墙来。 *4、柳笛和榆钱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本课要认的8个字,理解“沐浴”等词语的意思。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品味重点词语、句子、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指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习的阅读方法自主学习课文。 3、情感目标: 了解文章“通过对童年趣事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生活的美好情感”,培养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家乡无比眷恋的真挚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在默读中品味语言文字,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 三、教学安排:1课时 四、预习:课外收集柳树和榆树的资料,了解这两种植物;熟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并给课后生字注上拼音;了解柳笛的制作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童年生活中经历过的感受最深的事是什么?(指名说)那同学们想看看在北方农村作者的童年生活和他的家乡是怎样的吗?好,我们一起走进文中,和作者分享他的童年生活的快乐。 (二)、自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 默读课文: 1、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2、想想柳笛和榆钱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欢乐? 3、提出不懂的问题。 ( 三)、介绍阅读方法。 1、如果想自己解决这些问题,应如何学习呢? 提示:回忆前几课学习时,是用什么方法学习课文的? 2、教师帮助学生小结并提供一些阅读方法。 (1)读:抓住文章主要的内容读。 (2)画:画出文章重点词语。 (3)思:思考不懂的问题,思考课文为什么这么写。 (4)议:和同学交流看法,解决自己的问题。 (四)、汇报、交流自学的收获。 1、做柳笛带来的欢乐。 (1)找出描写做柳笛动作的词语,读一读。 (2)从动作中感悟到什么? (3)自由读,指名读。 2、吹柳笛带来的欢乐。 (1)课文通过以下几点体现欢乐之情的: 愿怎么吹就怎么吹 吹出的音色各不相同 我们的样子 (2)边读边说自己从中怎么体会到这份欢乐之情的。 (3)小组合作读。(分3个方面读) (4)出示文字: 春天把自己的歌声藏在柳树的枝叶里,每个孩子都有本事把这歌声找出来。 ①、请你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要点:春天无处不在,柳笛吹出的歌声正是那藏在柳树枝叶里春天的歌声。是孩子们用吹柳笛的办法让人们听到这美妙的歌声。从中可以看出故乡的柳笛美、故乡的孩子聪明、可爱。体会到作者对家乡的眷恋、热爱之情。) ②、自己读读这段话,感受这份情感。 3、榆钱给孩子们带来怎样的欢乐? 摘榆钱: ①、找出描写榆钱样子的句子读一读。 ②、思考:这样写说明了什么? ③、你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小结:童年的趣事令人回味,令人向往。 (五)、回读全文,讨论解决: 为什么开头写柳树、榆树的样子?与做柳笛、吹柳笛、吃榆钱有什么联系? (六)、总结全文,谈收获。 (1)、情感体验: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对大自然热爱之情。 (2)如何学习略读课文: 初读,了解大意——自学生字,提出不懂问题——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解决不懂问题,感悟重点语句——积累好词佳句。 (七)、布置作业: 1、积累好词佳句。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八)、课内作业: 1、照样子,写一写: 例:亮晶晶 2、在括号例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玉荚 ( )的树杈 笛声( ) ( )的柳笛 ( )芬芳 (九)、板书设计: 柳笛和榆钱 柳笛——吹 榆钱——吃 春的赞歌 孩子——乐 语文百花园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旁和“束”旁的由来和含义,会区分“束”和“”两个部分,会区别这个偏旁组成的字。 2、能力目标: 会用比喻、排比句式说句子;能积累成语及名句; 通过阅读短文,让学生学习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围绕“花的世界”写一段话,培养观察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语文大课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健康生活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短文,让学生学习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围绕“花的世界”写一段话,培养观察能力。 三、教学准备: 选择一种喜欢的花,收集有关资料。 四、教学安排:两课时 五、预习:1、收集有关春天的四字词语,收集描写美丽景色的诗句; 2、用“仿佛”写几个比喻句。 第一课时 一、语海畅游。 今天,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畅游语海,先看有趣的汉字。 1、认识“”旁和“束”旁,说说它的由来。 2、读有“束”旁和“”旁的字。 3、说一说怎样从字的含义上区分“束”和“”旁的字。 导语:我们再看看下面的句子。 1、通过读语句,比较下面句子的区别。 第二句比第一句形象生动,可以让我们知道声音好听的程度,水花飞舞的具体样子,使人如临其境。 2、体会比喻、排比句的好处。 3、用带点词语说一句话。 4、师生评价说的句子。 二、积少成多。 1、读读词语,发现这些词语都有什么特点? 2、这些成语什么意思?能用来描写春天的哪些特点? 3、还知道哪些带有“春”字的词语,说一说,再积累下来。 4、把诗句读一读,说说意思,再背下来。 5、同学交流自己知道的古诗、名句,再积累下来。 三、阅读平台。 1、自由读这段话,说说自己的初步感受。 2、带着课文问题默读这段话,自己试着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和同学交流看法。 4、能为这篇短文画插图吗?请四人上黑板上画,其余人在书上画。 5、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评价画得怎样,为什么这么画? (1)评价不要脱离课文内容,要边读边体会重点语句,谈自己感悟到什么了? (2)你从中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6、句式练习: 夏天的风应该是蓝色的,因为夏天天气炎热,浅蓝色看起来很凉爽。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改写这句话。把“秋天”这句话也改写成“因为……所以”的句式。 7、品读全文。可以运用自由读、男女生赛读等形式。 8、积累文中好的词语、句子。 四、作业: 1、抄写有“”旁和“束”旁的字。 2、积累词语名句。 3、背诵诗句。 五、预习:查找自己喜欢的花的资料,了解它的花期、用途等;再实地观察春季的一些花,做好形状、颜色、气味等方面的笔记。 五、板书设计: 春回大地 春暖花开 春光明媚 春风化雨 春色满园 春满人间 第二课时 一、教师谈话: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鲜花盛开。无论走在繁华的街道还是僻静的小区;无论是在绿色的田野还是小小的花坛,都可以看到五颜六色的花朵,让我们感到万紫千红的春天正悄然而至,它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二、交流收集的资料: 1、你看到了什么花,请说说你的观察感受。 (要求学生介绍花名、花的姿态、形状、颜色、长势等) 2、还可以把有关花的花期、用途等资料做介绍。 三、出示图片,指导写文。 1、出示图片: 迎春花 桃花 月季 樱花 玉兰花等 2、指导写文。怎么介绍这些花呢? 迎春花: (1)出示文字在“迎春花”图片的下边。 (2)读描写迎春的例段。想想这段话是怎么介绍的? (例段要求:从形、色、姿态几方面介绍的。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写的。) 桃花: (1)出示文字在桃花图片下,读例段。 (2)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3)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桃花的? (例段要求:花名传说、用途、生长地、生长期、花期) 3、小结介绍花的角度: (1)可以从花的颜色、形状、姿态、气味等几方面写。 (2)还可以从花的传说、花的学名、花的生长地、生长期、花期、用途等方面介绍。 (3)还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写。 (4)赞美花: 可以从花的特点谈如耐旱等。从花的精神、花的用途、它带给人的启示等方面赞美。 4、怎么写 (1)有顺序:从整体到局部,局部又是从上到下的顺序安排的。 出示月季花文字,读一读,研究写得好在哪儿? (从运用修辞方法上;从运用好词佳句上;从表达情感上。) (2)运用多种写法。 (3)小结:运用比喻、拟人手法使人像看到了花一样,带着喜爱之情写,表达自己对花的喜爱之情。 四、提供资料。 1、有关“花”的词语。 清香、怒放、绚丽、娇嫩、浓艳、盛开、鲜艳、幽香、花瓣、花蕾、花蕊、繁花似锦、鸟语花香、白花吐艳、花红柳绿、群芳斗艳、香飘万里、花枝招展、鲜花怒放、百花盛开 2、部分花的资料、例段。 例段一 春天,满树粉红色的桃花可好看了。如果你仔细一看,每朵桃花四个瓣,花蕊是黄白色的,还有一股清香味,真是使人赏心悦目。我爱桃花,不仅在于它美丽,而且在于它预示着未来的收获。 例段二 我家的前后左右都是鲜红的樱花,一树树、一簇簇,鲜艳欲滴。每一棵树干都戴着一顶美丽的王冠,花枝随风摇曳着,活像一群快乐的姑娘,做着各种婀娜的姿态。青绿的细枝被一个个精巧的花球儿,挂得弯了腰。我盘亘流连,爱心欲醉,忍不住攀了一枝细细端详,每个花球都是由几十朵樱花组成,软绒绒的,红彤彤,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清香。盛开的花朵落落大方,异彩流光,花瓣一瓣挨着一瓣,托着芽黄的蕊,朵朵都像一个个小酒盅,那酒盅里宛如斟满了春天醉人的美酒。那欲开还未开的蕾口未启,就像熟睡的婴儿张开鲜红的小嘴,可爱极了。再看,在那鲜艳的花球底下,还有几个嫩绿的小叶芽,它们也探出尖尖的小脑袋,向人们报告春讯呢。 五、作业:围绕“花”写一段话 ,写好后和同学交流并修改。 六、板书设计: 花的世界 从花的颜色、形状、姿态、气味等几方面写。 从花的传说、花的生长地、生长期、用途等方面介绍。 把两者结合起来写。 赞美花。 抓住顺序,突出特点 七、课内作业: 1、补充词语: 春( )大地 春( )花开 春( )人间 春( )满园 2、用“如……如……如……”写话。 3、写两句描写美丽景色的诗句。 5 翠鸟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会认“苇、秆、绣”等生字,会写“颜、衫、泛”等生字,掌握“衬衫、疾飞、清脆、等待”等词语。 2、能力目标:新课标第 一网 指导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用法,理解本课按顺序描写翠鸟外形特点的写法;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进一步让学生明确鸟儿是人类的朋友,在日常生活中要自觉养成爱护动物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1、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三、教学难点: 弄清翠鸟的捉鱼本领与它的外形关系。 四、教学安排:2课时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预习:收集翠鸟的资料,了解翠鸟的外形;大声朗读课文,至少读三遍,在文中圈出生字,利用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见过翠鸟吗?(出示课件)这种漂亮的水鸟就是翠鸟,又叫“叼鱼郎”,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爱上翠鸟的。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词语。 三、检查初读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指名读词语。 翠鸟 鲜艳 腹部 赤褐色 衬衫 灵活 疾飞 等待 小泡 锐利 注意正音:“腹”读fù,不读fú。 “疾”读jí,不读jī。 “逮”读dǎi,不读děi。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翠鸟的。 2、结合课文说说翠鸟各部分的颜色。 3、把几种颜色图拼成翠鸟图。 一双小爪子——红色。 头上的羽毛——橄榄色、翠绿色花纹。 背上的羽毛——浅绿色。 腹部的羽毛——赤褐色。 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六、指导写字。 七、作业:抄写生字词语。 熟读课文。 八、板书设计: 翠鸟 鲜艳 腹部 赤褐色 衬衫 灵活 疾飞 等待 小泡 锐利 九、预习:收集其他描写鸟类的文章,与本文描写翠鸟外形的段落进行比较;想一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们”特别喜欢翠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写出了翠鸟的特点,谁能告诉老师,是哪三个方面呢?(指名回答,师板书:外形活动住处) 二、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段有关翠鸟的录像,看看翠鸟的外形和活动有什么特点?(播放课件) 三、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认识翠鸟的外形特点。 1、出示图片,看图说说翠鸟的外形特点。 2、 课文是怎样描写的?默读第一自然段,按要求把有关的词语找出来。 ( )的眼睛 ( )的嘴 ( )的爪子 ( )的头巾 ( )的花纹 ( )的外衣 ( )的衬衫 3、指名说说你找到的词语,读一读。 4、作者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描写翠鸟的外形? (爪子——羽毛——眼睛——嘴) 5、重点理解描写翠鸟羽毛的三个比喻句。 6、用喜欢、赞美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品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了解翠鸟的活动特点。 1、 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思考: ①、翠鸟的动作怎样? ②、课文第二自然段写翠鸟的什么动作? ③、课文第三自然段写翠鸟的什么动作? 2、分析课文第二自然段: ①、翠鸟的叫声有什么特点?它喜欢怎样的活动?(指名回答) ②、比较句子: 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飞。 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 ③、课文第二自然段还写了翠鸟的什么动作?(等鱼) ④、指导朗读。 3、分析课文第三自然段: ①、欣赏翠鸟捕鱼的录像。 ②、课文是怎样描写的?自由读翠鸟捕鱼的句子,用“△△”划出有关词语。 ③、分小组讨论: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汇报讨论情况。 ④、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翠鸟动作敏捷? 理解句子: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4、小结:翠鸟不但外形美丽,而且是捕鱼高手,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具体地把翠鸟捕鱼经过表达了出来。 五、自学课文第四、五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自由读。 2、谈理解,你读懂了什么? 3、师归纳: 老渔翁告诉我们翠鸟的家在小溪尽头的峭壁上,翠鸟来这里是和我们做朋友的,我们打消了捉它的念头,只是希望翠鸟在茂秆上多停留一会儿。 4、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翠鸟怎样的情感?(板书:喜爱) 六、总结全文,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写。 1、作者写了翠鸟美丽的外形,并写出了它在捕鱼过程中动作神速、身手敏捷的特点,分别从静到动两方面表现出来,使人们不禁对翠鸟产生喜爱之情。 2、说话练习: 请你学学作者,用最美丽的语言赞赞你所喜欢的动物。 七、作业: 请你以“我喜爱的鸟”为题,仿照《翠鸟》抓住事物特点来写介绍自己所了解的鸟。 八、板书设计: 翠鸟 颜色鲜艳 小巧玲拢 翠鸟 目光锐利 动作敏捷 喜爱 住在石壁上 不容易捉 九、课内作业: 1、比一比,再组词。 竿( ) 绣( ) 泛( ) 待( ) 秆 ( ) 锈( ) 眨( ) 伺( ) 2、词语搭配: 透亮灵活 头巾 锐利的 花 赤褐色的 眼睛 翠绿色的 目光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