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西华池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三
科目
语文
课题
21、古诗两首
主备人
杨志慧
参与教师
轩辕晓骊 石红艳 高风霞 丑娟娟 孙旭洁
贺旭琴
审阅人
签审时间
集体备课成果
授课教师批注
教学
目标
1、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古诗所描绘的美景及特点,并动手画一画。
教 学 流 程 策 划
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2、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1、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2、检查交流。
A、出示课文中生字:断 楚 孤 帆 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
B、出示课文《望天门山》。如果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3、自读自悟诗意。请大学联系课文中注释,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A、学生个人读悟。
B、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C、在全班交流:提出疑问,大家商讨解决。
D、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2、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3、指名朗读。
4、引导背诵。
四、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1、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2、默写《望天门山》。
五、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板书设计: 碧水:开、回
望天门山 青山:中断、出
孤帆:日边来
教 学 后 记
西华池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三
科目
语文
课题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主备人
杨志慧
参与教师
轩辕晓骊 石红艳 高风霞 丑娟娟 孙旭洁
贺旭琴
审阅人
签审时间
集体备课成果
授课教师批注
教学
目标
1、认识“饶、屿”等10个生字。会写“蓝、赖”等13个字。
2、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了解西沙群岛海面、海底的美。
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
教 学 流 程 策 划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本法规定:将严惩那些严重污染和破坏环境的犯罪行为。例如:滥伐森林或其它树木等等,情节严重的。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是如何对自然生态环境进行了肆意的破坏的呢?我们应如何同这些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势力作斗争呢?我们应用怎样的实际行动去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请同学们翻开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
二、初读课文
1、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学生质疑)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三、重点探究学习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
1、凸现重点:课文是围书: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文中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两方面的?
2、自主感悟。
3、合作探究。
(1)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上看,色彩就不同了。你读到这段话时,有什么样的感觉?(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海面 五光十色 瑰丽无比)你能把海水的美读出来吗?海水真美呀!说说瞃,为什么这么美?(学生读——)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这么美的海水,让人一看,就觉得西沙群岛是个——(教师指板书)风景优美的地方。
(2)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A、你为什么喜欢这两段话?(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海底 珊瑚各种各样 海参到处都是 大龙虾样子威武 鱼多得数不清)
B、教师小结:海底真是个大宝库,有谁喜欢珊瑚的,请举手;有谁喜欢海参的,请举手……请把你们的喜欢之情读出来!绕哪几方面描写西沙群岛可爱的呢?学生交流后教师板
板书设计: 海面 五光十色 瑰丽无比
海底 珊瑚各种各样 海参到处都是
大龙虾样子威武 鱼多得数不清
教 学 后 记
西华池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三
科目
语文
课题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主备人
杨志慧
参与教师
轩辕晓骊 石红艳 高风霞 丑娟娟 孙旭洁
贺旭琴
审阅人
签审时间
集体备课成果
授课教师批注
教学
目标
1、认识“融、汇”等10个生字。会写“汇、欣”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抽出、嫩绿、汇成”等15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了解课文。
教 学 流 程 策 划
一、激趣导入
谈话:在我国东北有一个著名的林区——小兴安岭,为了加强旅游业,林区管理局决定招收一批导游,大家想报名参加竞聘吗
二、明确要求
那么大家怎样在竞聘中获得成功呢?学生讨论,师生共同确定“闯关”要求。
第一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第二关: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关: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季节,当众介绍小兴安岭的景色,要求举止大方,口齿清楚,普通话标准。
三、读书闯关
1、闯第一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A、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B、检查“闯关”。
小黑板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
同桌互读,小组内轮读,班级抽读。
抄写生字、生词。
统计已“闯关”的人数。
2、闯第二关——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A、学生自由练读。
B、学生在小组内过关。每人从“春、夏、秋、冬”四段中抽读一段,组员互相评议。不能过关的可再读。
四、品读词句,体会小兴安岭的大和绿
1、教师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教师导语:这就是小兴安岭留给作者的第一眼印象,满眼绿色。大家一起读一读这句话。
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又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梨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1、 指名:哪些关键语句,让你感受到了小兴安岭的“大”和“绿”。
3、指导学生抓住“数不清”“几百里”“一片”“绿色的海洋”等词语,读出小兴安岭的“大”和“绿”。
教 学 后 记
西华池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三
科目
语文
课题
24*、香港,璀璨的明珠
主备人
杨志慧
参与教师
轩辕晓骊 石红艳 高风霞 丑娟娟 孙旭洁
贺旭琴
审阅人
签审时间
集体备课成果
授课教师批注
教学
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
3、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香港。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2、认识香港,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
3、通过了解香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香港。
教 学 流 程 策 划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看了课题,你知道课文讲的是什么地方吗?(香港)学生自由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2、今天我们就去游览一下,具体感受这颗璀璨无比的“东方之珠”。
二、整体感知
1、读阅读提示,找出阅读要求: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香港的。(可先加小标题)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
3、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板书:
万国市场 美食天堂 旅游胜地 灯的海洋
三、诵读体验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自己特别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想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没有读懂。
2、交流展示。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语段,说说从课文中了解到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
3、师生共同释疑。
四、小组合作,研读文本
1、教师导读:接下来,就请小组迁移我们学习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课文《香港,璀璨的明珠》。
2、教师出示导读提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3、集体交流,提升感悟。
4、各小组派优秀小导游上台介绍香港。
五、课堂小结,拓展阅读
1、教师导语:同学们,正如刚才的小导游们介绍的,香港是个繁华而美丽的东方。它不愧为南海之滨璀璨无比的明珠。
2、播放歌曲《东方之珠》。
3、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万国市场”
24、香港,璀璨的明珠 “美食天堂”
旅游胜地
夜景迷人
教 学 后 记
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