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居里夫人和一克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熟读课文,识写生字词,掌握有关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
2、过程与方法:
学习品味文章精练的语言,和多角度,多层次刻画人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体会居里夫人不慕名利,潜心科研,质朴高尚的伟大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思路,体会居里夫人不慕名利,潜心科研,质朴高尚的伟大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
比较探究《邓稼先》与《居里夫人和一克镭》的异同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世界科学史上,有一个永远不朽的名字。她被誉为二十世纪最杰出的女科学家。她是唯一一位在物理学和化学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你们知道她是谁吗?
2、资料交流:
你们知道居里夫人吗?你对她了解多少?请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你对她的了解。你是怎样获得这些信息的? (同学们真是生活的有心人,注意随时从网络、课外书籍中收集资料,这是我们学习中必须具备的一种方法和能力。)
3、介绍镭。
谁能告诉大家镭是一种怎样的物质?(镭:放射性金属元素,银白色结晶,有光泽,具有很强的放射性,并能不断放出大量的热。镭的放射线穿透力很强,能破坏动物体的组织并杀死细菌,可用来治疗癌症或皮肤病。)(生活处处皆学问呀!只有广泛收集资料,我们才能更快捷更全面地获取知识。)
二、积累字词:
给下列生字注音并解释划线的词
雍( )容 镭( ) 羞怯( )
心不在焉( ) 惊骇( ) 诧( )异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快速默读课文,同桌二人讨论完成以下任务: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文中主要写了哪些事
3、用最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学生讨论后明确:
主要事件:
1、麦隆内夫人来访
2、麦隆内夫人和居里夫人商讨送镭事宜
3、居里夫人参加隆重的欢迎仪式
4、居里夫人参加由哈定总统主持的送镭仪式
课文内容:
本文记叙了居里夫人在麦隆内夫人的帮助下,接受美国人赠送一克镭的经过。赞美了她对人类、对科学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
四、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你最欣赏文章的哪些段落?谈谈你的阅读感受。
2、你认为文中的居里夫人身上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品质,作者用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种品质,试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归纳:
本文记叙了居里夫人发现镭后美国政府给予她的嘉奖和荣誉,可是居里夫人对巨额财产却毫不动心,文章运用对比衬托、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侧面描写、对话描写等多种表现手法,多层次多角度地赞扬了居里夫人不慕名利,潜心科学研究,质朴、高尚的人格魅力。
五、精读课文,巩固提高:
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33—38自然段,讨论下列问题:
①给这部分内容拟写一个小标题,不超过十个字。
修改赠与文件
②33自然段中的“从容”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用“从容”能更好地表现出居里夫人此时的心态和对名利的淡泊。
③这部分内容运用了哪种叙述方式,有何作用?
补叙,通过补叙这个情节,进一步表现了居里夫人甘为科学献身而不计名利的伟岸人格。画龙点睛,更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中心。
六、合作互助,比较探究:
《邓稼先》与《居里夫人和一克镭》有什么异同,谈谈你的看法。(可以从思想感情、谋篇布局、语言特色三方面任选其一进行比较,也可以三者结合比较)
相同点:
1、两个人物都是为人类科技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的科学家,都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了科学家的伟岸人格。
2、两篇课文都采用以事件来承载内容,表现人物的方式。
3、都采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如: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居里夫人与美国民众的对比)
不同点:
1、《邓》文重在表现邓稼先对祖国国防事业的忠诚、无私;《居》文主要通过麦隆内夫人的眼睛,展现居里夫人对科学事业的执着和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
2、《邓》文采用小标题的方式截取主人公生活中的若干片段,横向排列变长为短,醒目自然。有侧重点的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和内心世界;《居》文按时间顺序,采用比较复杂的一个事件来表现人物,在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中,逐层深入地表现人物的可贵品质。
3、两篇文章的语言风格不同。《邓》文比较突出理性,多为概述性的文字,显得比较平实;《居》文更有文学色彩,运用神态、动作进行细节描写,显得更为生动。
七、驰骋想象,拓展延伸:
假如能够穿越时空隧道让你与居里夫人见面,你想对他说点什么?
八、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词句
2、预习《爱因斯坦与原子弹》
3、有兴趣的同学课后阅读艾芙·居里的《居里夫人传》(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左明彻译)
九、板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居里夫人和一克镭》教学设计
牛
宏
志
汉 岔 初 中
2017.5.1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