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教育部互联网搜索《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278882 上传时间:2025-03-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部互联网搜索《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育部互联网搜索《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2,学科:语文 2,课时:2 3,学生课前准备: 一、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 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 三、 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四、 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 教学课题 教养方面: 1、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 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课文中的句子展开想象。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能正确解释字词、句子的意思。 教育方面: 1、 培养学生好学好问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 2、了解陶渊明不慕名利、淡泊功名、率真自然、安贫乐道,卓尔不群、自得其乐的 “隐士”精神。 发展方面: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三、 教材分析 说明教材版本、选取的教学章节、以及教师个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需要清晰的阐明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准备。 《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八下第五单元第22课。选自《陶渊明集》,文章不足二百字,语言质朴,简约,凝练。作者以传记的形式,勾画出五柳先生的志趣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展现作者淡泊名利,悠闲自适的隐者心态。 初二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已初步掌握了查阅工具书和利用课文注解疏通简易文言文的能力,但对于文章平淡真淳的艺术境地,作者卓尔不群的人生追求,还需要正确的引导,方能领悟。 在七年级,学生已学习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对作者的生平事迹,作品风格都有所了解,在周敦颐的《爱莲说》中,菊花与陶渊明更是融为一体,成为隐士君子的象征。这些知识将有利于学生将自己的经验背景与文本相结合,从而获得自己的感悟与理解。 学习重点一要疏通文意,背诵课文,在熟读、品读中体会人物形象。二要体会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三要领会五柳先生“贫贱不能移”的高贵品质。 学习难点一是关键句文字浅显,却蕴意丰富,理解这类语句的深层含义,弦外之音。二是探究陶渊明于贫贱中坚守节操的精神世界。 四、 教学方法 1、从学生已学过的诗歌入题,充分利用学生已具备的课程资源,激活,导入。 2、启发式谈话法,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其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教师有针对性的小结、评价或追问,引导教学向深层次发展。 3、辩论教学法,变古板的文言教学为热情赛场,提高教学效率。 五、 教学过程 说明如何导入该课程,主要教学点的设计,知识拓展等。 1.故事导入 师:说起五柳先生,同学们一定会感到亲切和熟悉。他曾经带着我们领略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桃源风光,欣赏过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林美景,我们曾跟随他一起“种豆南山”“采菊东篱”,我们还欣赏过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铮铮铁骨。在陶渊明的诗文中,我们结识了一个崇尚自然、热爱田园生活的隐者形象。在陶渊明眼中他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今天我们一起研读《五柳先生传》,加深对先生的印象。 请同学们先把课文自读一遍,注意文中难字的读音。(学生读课文,老师将学生读错的字音板书在黑板上) 嗜 娱 俦 欤 2.朗读课文,了解大意 师:我们已将课文读了三遍。请同学们说一说,在小传中,陶渊明是怎样一个人呢?请用一句话简单概括。(生自由回答,师点拨) 师:看来,同学们已大略了解陶渊明是怎样一个人了。下面是陶渊明的简介,大家参考一下, 下面我们着重来品读课文,深入分析陶渊明的个性品质。 3.精读课文,掌握常用实词,分析人物品性 (1)、重点字词学习: 师:我们在初学文言文时曾经学习过解释文言语句可以用添词法、替换法。如“因以为号焉”,“因”可译为“因此”,“号”可译作“别号”,“以”可用“把”字替换,“为”可用“当作”替换,请同学们根据以上方法,解释下列语句: 不求甚解 或置酒而招之 不蔽风日 箪瓢屡空 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 以此自终 衔觞赋诗 (过程略) (请同桌相互配合,一人一句,交替着将全文口头翻译一遍) (2)、人物性格分析: 师:课文的大意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下面我们用四字词语来概括文章内容,并分析全文表现了陶渊明什么品性。 师生讨论后明确:(板书) “姓字不详”“五柳为号”“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表现了人物的性格。 “爱好读书”“不求甚解”“天性嗜酒”“家贫不得”亲旧置酒必醉而归介绍了人物的爱好。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描写了人物的家境。 “著文自娱”“不计得失”表明了人物的志趣。 师小结: 全文从性格、爱好、家境、志趣方面,表现了陶渊明安贫乐道、豁然洒脱、率真自然的品性。作者用嘲讽的口吻写自己好读书不求甚解,体现他为人处事的从容大度;用性嗜酒造饮辄尽既醉而归表现他在生活中的洒脱不羁。这种率真自然的文风和自我调侃的的笔法,开创了幽默小转的写作先河。 4.学习写幽默小传 请欣赏以下三则幽默小传,并指出其写作特色。 (1)请读北师大教授、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在1978年他虚岁66岁之时写的自传: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友,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日陋。身与名,一起臭! (2)请读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老舍在40岁时写的一篇质朴自谦、妙趣横生的自传:舒舍予,字舍予,现年40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3岁失怙,可谓无父。学者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逐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奖为荣,示甘于寒贱也。27岁发奋读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34岁结婚,现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40年也许有点出息。 (3)请读教育在线管理论坛版主卢志文的小传: 一表人才:特爱表现; 二意三心:小事遂人意、大事顺天意;容物宽心、论事平心、处变定心; 四体不勤:喜静怕动,缚鸡尚有余力,电视助眠,每选足球拳击; 五读俱全:喜欢读帖、读印、读史、读谜、读诗,却被迫读考题、读文件、读报告、读发票、读人脸色; 六亲不硬:达官显贵,概不沾亲; 七情调和:喜怒忧思悲恐惊,每形于色; 捉笔涂墨,附庸风雅; 射虎制谜,偶有所得; 操刀篆刻,得“意”忘“形”; 苦于心实,拙于旋事,志大才疏,心雄手拙; 作事有唯美倾向,多累,常自叹命苦; 处人以设身为想,多亏,仍积习难改。 学习讨论后明确: 小传(1)用三字经的写法,语言工整,文句押韵,用语诙谐。既有平生经历论述,又有省份学历概括,表现了作者开朗乐观、豁达大度的个性。 小传(2)用词精当,笔法夸张,文字朴实,语句幽默,写出了作者的家境、出身、求学工作经历、个性特点等,表现力作者求真务实、刻苦研读的个性。 小传(3)用套用化用成语,用铺陈的修辞、幽默的笔法,写出了人物爱读书、爱表现、兴趣广泛、豁达宽容的个性。 师小结:由此可知,写“幽默小传”,可采用夸张的写法、幽默诙谐的语言、巧妙的修辞,抓住人物的生平经历、爱好、志趣、专长等作概括介绍,表现出人物的性格。(板书) 5.作业 为自己写一则“幽默小传”,字数不限 附:板书设计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姓名 不详 字号 五柳先生 籍贯 不详 生活状况 贫困 环堵 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爱好志趣 读书 饮酒 写文章 性格品德 欣然忘食 晏如也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不戚戚 不汲汲 评价 安贫乐道 淡泊名利 六、 教学反思 从《五柳先生传》的课堂教学来看,古文教学也可别具一格。 古文教学,历来是教师们所困惑的一个方面。我们不惜在字句上“求甚解”,在翻译上口述手写,枯燥乏味的讲解,抹去了学生的最后一丝学古文的兴趣,更不用说感受其中的文字美、人性美了。这样的课,对于学生,是一种煎熬,对教师而言,又何尝不是呢? 所以,执教本文前,我透彻研读文本,因为我认为教学的着力点,不应是形式的刻意求新,而是教师自我对文本解读的程度。静心品读,以本我的心境来读,以作者的心境来读,以学生的心境来读。陶渊明究竟以此想表明什么?巧妙地再现了主人公的性格与人生态度不入俗流,也突出了本文在写法上的新奇特别,这不正是教学的绝好突破口吗? 别具一格的分析,悟读,让学生走向人物的灵魂最深处,产生心灵的感动与敬意。 上完此课后,我最大的收获是:作为教师,一定要参透教材,要个性化解读教材; 要相信、尊重学生的体验与能力,把古文教学从字词的禁锢中解放出来,用品读促理解,实现学生与主人公,与作者的直接对话,让古文的美好真正能通过我们,流向学生心田,生生不息。 七、 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山东省 学校:青州市黄楼初中 姓名: 郑琳琳 职称: 未聘 电话: 电子邮件: 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州市黄楼初中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