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家风家教:激发传统文化正能量.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278859 上传时间:2025-03-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风家教:激发传统文化正能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家风家教:激发传统文化正能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本文档共2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家风家教:激发传统文化正能量 时政背景:“家风是什么?”这是今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以海采的形式,在《新闻联播》、《共同关注》等栏目推出的一系列特别报道。这组节目很快在社会上形成强烈的反响,这样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了今天。大家在关注“家风是什么”这个话题,也在关注这组节目。这些关注,在中央电视台与光明日报社联合举办的“家风家教大家谈”征文活动中,体现得十分明显。 1、好的家风的作用: 好的家风能促成好的社风、民风以及政风、党风;而好的家教本身就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表征,并且在上述意义上保证了好的家风持续产生“正的外部效应”。倘若每一个家庭都有良好的家风家教,那么,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将获得无尽的能量。 2、家风存在方式:以生活经验、实践智慧或价值理念的形式蕴含于家训、家规、族谱等文献载体中,也以实践理性的样态渗透在家庭成员的日常行为中。 3、家教的作用:家风的世代传承通常要依凭良好的家教。家教是在家庭或家族中展开的对其成员的涵养、教化,尤其是对下一代的教导与培育。 4、家风与家教的关系 家风和家教是紧密相连的,家风本身就是一种润物无声、耳濡目染式的家教;家教既是家风的传承方式,本身也是一种家风。二者既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的基本内容,并且在长期的岁月延传中成为了根深蒂固的传统。 5、从不同角度谈家风家教的意义: 1)家风与家教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从文化角度看,家风家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色。 3)从教育角度看,家风家教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主要内容。 4)好的家教家风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发展 5)好的家风家教是家族子弟养成良好德行、素质的基础,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的保证。 6)好的家风家教还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好的家风能促成好的社风、民风以及政风、党风;好的家教本身就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特征;倘若每一个家庭都有良好的家风家教,那么,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将获得无尽的能量。 6、从不同角度谈谈如何创设好的家风家教? 国家: 1)重视优秀传统思想文化资源的发掘和转化。应把家风家教看成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和发掘,在全国逐步建立起家风家教的文化研究体系; 2)发挥各类先进家庭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开展文明家庭、和谐家庭、学习型家庭等创建活动,结合城乡文明建设带动家风培育; 3)抓好培育公民德行和成人、家长教育。以家风家教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要放在培育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公民道德上; 4)建立家风家教宣传的长效、联动机制。要运用各种方式,多方配合,建立相应的切实有效制度。 家庭:  1)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理解是教子的先决条件。在家庭生活空间里,父母的关怀、家庭的温暖、民主平等的关系、文明礼仪的风气、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等,对孩子的成长都是一种积极的动力和催化因素。 2)创造优美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的营造并非指生活用品的时髦和高档,关键是要整洁化、条理化、知识化,孩子置身其间,可得到赏心悦目的精神享受,受到高尚情趣的熏陶,从而产生向上的精神力量。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动手创造一个整洁、优美、充满生机的属于自己的小天地。 3)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孩子有很强的模仿力,所以,要想孩子讲文明有礼貌,家长就不能出口污言秽语,举止粗俗野蛮;要想孩子爱读书有学识,家长就要多看书报,不能整日搓麻将打牌;要想孩子情趣高雅,家长就要修身养性,提高自身素质。总之,家长要从自身做起,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教育: 通过教育,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风家教有正确的认知。 通过教育,矫正当前家教重智识教育而轻德行涵育的偏差。 通过教育,把塑造好的家风家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结合起来。 只有通过教育,使人们充分认识到家风家教与国家、民族的血肉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