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阿里山纪行 (2).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9278049 上传时间:2025-03-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里山纪行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阿里山纪行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阿里山纪行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阿里山纪行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阿里山纪行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十八、阿里山纪行【教学目标】1、学习游记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描写了阿里山美丽的风光。2、理解作者赞扬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生态发展旅游的理念,表达两岸人民的心融合起来的共同愿望。3、欣赏本文独特的富有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重点难点】1、重点:采用移步换景法。2、难点: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教学时数】两教时第一教时一、导入1、作者简介吴功正,当代作家、文学评论家、美学家。1997年7月初,他应一批台湾学者的邀请,赴台湾讲学,交流两岸文化。之后,他游览了台湾著名的风景区阿里山。作者被迷人的阿里山风光深深陶醉。他想把阿里山描绘出来,介绍给大陆读者,让更多的人知道它,于是回国后写下了此文。2、

2、导语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大海啊,故乡和阿里山的姑娘的音像资料,营造气氛,引入美如画的阿里山。展示有关阿里山的图片,包括阿里山全貌,阿里山树林和阿里山“神木”等,让学生饱览阿里山的风光。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风靡 山岚 堪称 谛听 红桧2、初读课文,结合文章内容,设计解说词(理清顺序)台北松山机场-嘉义-森林小火车-阿里山站-林区-姊妹潭-原始森林-曲径幽路-神木3、小结:移步换景的写法4、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学生讨论交流、明确:本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一天内游览阿里山的全过程。全文10段,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简述两岸学者欢聚台北的融洽场面,以大海啊,故乡和高山青开启全文,定

3、下抒情基调。第二部分(29),描写游览阿里山的全过程,这是游记的主体部分。第三部分(10),写下山。仍以高山青作结,呼应开头,令人回味无穷。三、欣赏美景,感悟感情1、讨论: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你能读出课文中描绘的哪些风景图吗?林海云雾 潭水清澈 景 林海无边 幽径曲路 神木神奇2、欣赏图片,朗读课文,体会感情提问:在这些美丽的风景描绘中你能体会出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吗?明确:对阿里山的赞美,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四、总结全课,板书小结板书: 林海云雾 景 潭水清澈 爱我河山 林海无边 情 幽径曲路 爱我中华 神木神奇 (融情于景) 五、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感情2、完成学案与测评353

4、6页练习。第二教时一、复习旧课展示图片,介绍阿里山阿里山在台湾嘉义县东北,是大武恋山、尖山、祝山等十八座山的总称。主峰大塔山海拔2663米,东面靠近台湾最高峰玉山。阿里山的森林、云海和日出,誉称三大奇观。阿里山列为台湾风景区之一,美景纷呈早为人所知道,因此有“不到阿里山,不知阿里山之美,不知阿里山之富,更不知阿里之伟大”的说法。由于山区气候温和,盛夏里依然清爽宜人,加上林木葱翠,是全台湾最理想的避暑胜地。二、研读课文,品味语言1、作者给我们描绘 “美如画”的阿里山风光。请仿照示例欣赏你喜欢的一幅画示例: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你看这是一幅林海雾图。那森林似海洋,茂茂密密,山上云雾浓稠,树干都湿漉漉

5、的,已不知多少年浸在山间雾气中,人走其中,真有“入云深处亦沾衣”的感觉。2、品味语言本文的语言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读下列句子,谈谈你对文章语言美的体会。A、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或禅的世界。偶有一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B、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其盘曲之势,如幢顶,如伞盖,又如古寺宝塔,真不知树躯有多少围、树身有多么高。它们排列之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C、山中,树多、人少,不知阿里山的姑娘究竟在何方。树密、阴厚,仿佛能揉出浓汁。我只觉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D、山下还是阳光灿

6、烂,山上渐渐地云雾浓稠。山岚云气漫入车窗又溢出车厢而去。山下尚是汗水津津,山间则是凉气侵人。学生讨论、交流,明确:A、这段文字运用了对偶、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交错使用整句和散句,形成了轻松、舒展、迂曲、鲜明的节奏,富有声感和音乐美。“循声得情”,通过反复诵读,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静谧、洁净、禅的世界的独特体验。B、这段文字用了六个比喻句,句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鲜明,和谐动听。第一个比喻,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是形容森林的无边无际;“如幢顶,如伞盖,又如古寺宝塔”,作者一连用三个比喻,描写树木的盘曲之势。这里连用助词“之”,不仅使句式整齐,而且使文章足句足拍,起到调节音节的作用。两个比

7、喻兼拟人古色古香,写出了森林排列整齐和严肃威武的气势,给森林以人格化。C、这段文字在全文带有总结性,“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一句揭示了文章的主题。以高度凝练的短句集中了高密度的信息,收到“以少胜多,情貌无遗”的效果。D、这段文字通过对比写法,写出了阿里山独特景色和给人独特的感受,流露出作者对阿里山、对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三、学生活动,质疑提问1作者在课文最后写道:“我觉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那么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具体表现在课文的哪些地方呢?请同学找出来。2课文中如此写道:“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你怎么理解这两句话?你对阿里山、阿里山的神木一带的风

8、光有哪些认识和感受?3有不少景色,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可就是说不出来,然“情”在不言中。这份“情”寓于文中,表现在课文的语言上,富有音乐美和情韵美。试再在文中找出两三处来,并作简要分析。4、文中提到两首歌大海啊,故乡和高山青,这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四、总结全课:本文通过移步换景,形象地描绘了游览阿里山所见的迷人风光,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由衷地赞美“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赞扬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发展旅游的理念,含蓄地表达两岸人民的心融和起来的共同愿望。 五、拓展、训练1、思考:将你所知道的有关台湾的知识,在班上交流。收集资料,做一份“台湾百科”的小报,互相交流,共同学习2、完成学案与

9、测评37页练习阿里山纪行作业【预习作业】一、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风靡( ) 山岚( ) 堪称( ) 谛听( ) 红桧( )二、读下列句子,谈谈你对文章语言美的体会。A、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或禅的世界。偶有一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B、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其盘曲之势,如幢顶,如伞盖,又如古寺宝塔,真不知树躯有多少围、树身有多么高。它们排列之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C、山中,树多、人少,不知阿里山的姑娘究竟在何方。树密、阴厚,仿佛能揉出浓汁。我只觉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D、山下

10、还是阳光灿烂,山上渐渐地云雾浓稠。山岚云气漫入车窗又溢出车厢而去。山下尚是汗水津津,山间则是凉气侵人。【课后作业】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满眼是未加采伐的原始森林。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评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或是禅的世界。偶有人声也是静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气,仿佛要把整个阿里山的空气都吸进去,不再吐出来。山间的曲径幽路全被青苔染绿,茸茸的、毛毛的、蒙蒙的。这是浓阴遮蔽下的青苔路,离开了那森森万树,离开了那浓浓团阴,决计长不出这么密、这么厚的青苔。它真像一条条绿地毯,紧紧地贴在地表上、台阶上,甚或依附在树

11、干上。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其盘曲之势,如幢顶,如伞盖,又如古寺宝塔,真不知树躯有多少围、树身有多么高。它们排列之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树干都是湿漉漉的,已不知多少年浸在山间雾气之中了。虽是盛夏亭午时分,正是骄阳喷焰,却透不进日光来。我们的身上也分明有点薄湿。忽然间,我觉得,这不就是唐诗中所说的“入云深处亦沾衣”吗?1、 第段描绘的阿里山林区有什么特点,请用一个双音节词加以概括:_;作者写“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对表现以上特点有何作用?答:2、 仔细品读文章,根据第段中划横线句分析人们的思想感情。答:3、 请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比较下面一组句子在语言运用和表达效果上的不

12、同:A、这是浓阴遮蔽下的青苔路,离开了那森森万树,离开了那浓浓团阴,决计长不出这么密、这么厚的青苔。B、这是浓阴遮蔽下的青苔路,离开了万树,离开了团阴,决计长不出这么密、这么厚的青苔。答:4、 请从运用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第段中划波浪线句子的表达作用和语言效果。答:阿里山纪行作业答案【预习作业】略【课后作业】1、宁静(或“静谧”等);这里写若有若无的声音,反衬了林区环境的宁静,会使人感觉更加宁静。2划线句子流露出人们对林区环境的浓浓爱意,因为爱,所以不忍大声;因为爱,所以要“深深的吸气”“仿佛吸进去以后不再吐出来”。3两句话的区别是第一句话在描写中运用叠词“森森”来修饰“万树”,用叠词“浓浓”来修饰“团阴”,叠词的运用不仅突出了树木之多、团阴之浓,体现了环境的清幽,而且使语言节奏鲜明,具有音乐美和情韵美。4这段文字用了6个比喻,句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鲜明,和谐动听,生动活泼地写出了森林之广和盘曲排列之势,引发人的丰富联想和审美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