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注生活中的科技元素 培养学生科幻画的创造力广东省中山市东区水云轩小学 梁伟池提要:是什么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什么让人类开始了新的生存模式?是科技,是科技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的进程,是科技的发展才使人类有着这崭新又美好的生活科技改变生活。所以,坚持让小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学习,坚持引动小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技元素,坚持培养小学生科幻画的创造力,为培养未来科技人才作出一份贡献!关键词:科幻画 科技 创造力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儿童科技活动充满趣味性、探索性、好
2、奇性和创造性,积极开展科幻画科技活动是贯彻实施以培养创新意识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科技绘画是体现科技活动的一个方面,是科技实践活动的先头部队。从而得出具有科技意义的新规律、新理论、新假设等。指导学生科技绘画,是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索,了解和学习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提高学生科技素质和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故此,在教育教学中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技元素,启发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科技创造的灵感,进行科学的研究,结合美术的表现手法和审美要求,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幻画的创造力。科幻画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素质教育的立足点是提高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培养其创造性思维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在科
3、幻画学习中,实现了科学知识的学习与运用相结合,对儿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起着重要推动作用,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也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同时,科幻画以科学为规律幻想一切,让学生尝试用艺术的手段去感受、理解、领悟、想象,真正领悟科学与艺术结合的价值,实现了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能力的共同发展,促进了学生科学艺术综合素养的提高,实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科幻画教育是实施课程改革的重要补充。新的课程改革带来了学生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内容中增添了更多“信息时代”的科技内容,例如语文新教材中每一册都增设了一个与科技相关的主题单元,数学课中也频频出现与科技相关的数学话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由被动接受式向主动探
4、究式转变。科幻画教育正与这一系列的变革不谋而合。以科幻画教育为载体,正为推进学校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一、研究基础小学尤其适合开展科幻画教育。小学儿童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相对于科技发明、制作等科技实践活动来说,科幻画有其明显的优势。儿童时代又是极富幻想的时代,引导儿童在已掌握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将所学的科学知识融入科幻画中,是每位儿童所津津乐道的。书画教育是我校一大办学特色。这几年来,我们主要在科幻画教学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此基础上,我们在05学年度开展了湖州市规划课题小学
5、科幻画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该课题着重从美术学科的角度入手,努力探索科幻画教学的有效途径。师生的科幻画创作水平显著提高,创作的近三百幅科幻画作品中,有20人次在县、市、省乃至全国科幻画大赛中获奖,多幅作品在各级刊物上发表,成效显然,初步形成了学校科幻画创作教学的特色。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科学幻想绘画活动,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少年儿童乐于参加的一项有益的科普活动。近几年来,国内外都非常重视少年儿童科幻画的创作。日本从1979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全国性的“未来科学之梦”绘画展。我国每年举办一次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已具有20多年的历史,其中就有科幻画比赛项目。这样全国规模的大赛是面向在校中小
6、学生开展的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性的科技教育活动之一,规模巨大,影响面广,极大地带动了全国各地少年儿童的科幻画创作热情。尽管科幻画创作之花在全国遍地开放,但科幻画研究的重点还停留在创作教学这一局部领域,相对比较单一,充分挖掘科幻画的内涵,把科幻画教育理念渗透到学校办学当中进行整体构建的研究尚未多见,这就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空白和增长点,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原创性。斯宾塞说,诗“不是艺术,而是神圣的才能,天赋的本能;诗不能由劳动和学习产生,却又已劳作和学习作为文饰,它通过某种热情和神圣的灵感输入才智中。”然而未有天才之前,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即使是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儿童的一样,
7、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要使儿童变成一首好“诗”,我在美术教育中注入生活元素,从艺术敏感(感受力)、艺术想象力、灵感和艺术操作四个方面培养儿童独有的艺术创造力。一、 体验生活,增强儿童的艺术敏感度。主体接触客体并受感动、感应是孕育艺术意象的第一步。如果主体特别容易对客体发生意象体验、感悟与联想,那么主体就具有某种艺术敏感,在这里的艺术敏感主要是指主体感受生活、欣赏艺术、体验和孕育意象的敏锐性和悟性。艺术家一般都具有对生活的不同于常人的感受能力。在艺术敏感面前,平凡的生活会具有特别的风貌与意义。艺术家常常由此开始展开艺术的想象。这种敏感感受、体验生活的过程甚至可以形成某种艺术形式,如诗经中,我们可
8、以看到许多这样的例子。当诗人看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时,顿时有了感触,将它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联系起来。米罗的任务与太阳下的狗此画保留了米罗惯用的符号,然其表现形式转为简约、鲜明的风格。当画家看到自然会联想到儿童画般天真可爱的特质。根据以上所述,我们可以通过体验客观世界,增强儿童艺术敏感度。例如在二年级第一册神鸟变树一课中,我以学校的大环境的视觉为主,听觉、触觉、嗅觉相互作用培养敏感度。课前我让从学生在生活中收集各种树叶,欣赏校园内外的树的姿态,然后,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大师的作品,让学生评价欣赏作品,并创建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分组编故事、说故事,最后给以学生讲故事的时间,这时我发现学生说
9、的故事情节丰富、完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第二课时,我顺理成章的把学生带校园里,去观赏美丽的凤凰树,提高学生感受力,并配合上节课的学生自编的故事,在音乐的带动下,鼓励他们用肢体语言、各种媒材去造型表演,有效地给学生提供了展示想象力的空间,增强他们艺术的敏感度。“夫才有天资,学慎始习。”对儿童艺术敏感的培育需要长期的美术修养的过程。艺术敏感使艺术感受、体验世界,孕育审美意象的基础与起点,它是儿童生产意象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二、 感受生活,发展儿童特有的艺术想象力。艺术想象力是指儿童在感受生活,孕育意象过程中展开想象、联想、幻想或意象思维的能力的程度。当儿童通过艺术敏感获得创造的动力时,即开始
10、了由敏感出发的艺术想象。在美术教育中,我们可以在儿童意象孕育中调动学生自身经验中的一切可感受的事物、场景、情感,甚至难于捉摸的情绪表象,仅仅围绕其艺术感悟主旨而组合为整体艺术意象的能力,就是艺术想象力。在二年级第一册红灯停绿灯行一课中,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交通标志的资料,在课上进行“交通标志考考你”的比赛,增进学生对交通标志的了解,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随后,我利用多媒体创设公路的情景,图文声并用开阔学生的想象,通过分组编述、表演放学回家安全通过交叉路口的故事,唤醒和引发丰富的形象、感受,启迪学生多种媒材进行创作表现。然而,艺术想象力更重要的是将形象和感受融会和整合。这种
11、整合就是艺术想象中基本的主体感悟主旨。它自然规划着情感与形象的流向与总合,形成儿童美术作品的灵魂。黑格尔在谈到想象的重要时说:“通过渗透到作品全体而灌注升起于作品全体的情感,艺术家才能使他的材料及其形状的构成体现他的自我,体现他作为主体的内在特性。”黑格尔巴情感作为凝聚意象的核心,小学生在创造中体味生活,在美术课堂中把自己的童真世界展示于人前,他们的作品染着儿童的情感。那么,我们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想象时,让他们自由的创作中抒发自己的感受,形成独特的美术作品。比如二年级洒水成画一课中,因为学生自幼有洒水的经验,对此,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关于水的图画,让学生展开想象、联想;而后我带领学生到操场上体验
12、洒水可以成画的快乐,把刚刚想象到的、联想到的洒出来,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看看自己发现了什么;最后大家共同协力,边听音乐边用清水在地上画一幅故事画。课后,有的家长告诉我,他的孩子回到家也很喜欢画画,常常用水洒画,有的甚至在水里加上颜料,洒出有色彩的画来。这时,你不得不感叹儿童的童心创意。可见,通过发展学生的艺术想象力艺术感触丰富、充实起来,艺术意象的胎儿就这样通过想象力而发育成长。想象力在儿童绘画程中始终是最重要、最有决定性的艺术创造力。三、感触生活,诱发儿童独有的灵感。艺术哲学新论中说到:“艺术是想象,但想象是活动。想象不应简单的让连续的意象闲散的漂过心灵,他应努力去想象或从事想象。像一个人可
13、以想象其他任何东西一样,他也可以随意想象;因此,一个完全可以不费力的想象,但他为了更好的想象就要从整体和长远的观点上更好的想象。”在美术教育中,怎样在激发了学生丰富的为美术所需要的想象之后,再更好的想象呢?重要一点是美术教育者应及时有效的启迪引导学生去努力探索出将其丰富想象予以外化表达的教育方法,换句话说,美术教育者应着力启迪、诱发学生独有的美术灵感。但是艺术家说艺术是不可教的。实践证明,真正的艺术不时教出来的。但这并不是意味着美术教育者在美术学习者面前毫无办法或无能为力。因此我们要寻求一种独特的有实效的教育方法。在自编教材史努比一课中,根据我们区的地方特色,课前带学生到马乐山爷爷的史努比工作
14、坊参观学习,通过听讲解、听故事、照相、做笔记等活动,这样感触生活,接受视觉冲击,学生自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们产生学习大师的愿望。在课堂上,我通过史努比的立体和平面作品的表现手法的对比:“这两样作品的表现手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培养学生评价作品和欣赏作品的能力,并启发学生模拟大师的表现手法。接着,我创立了“给史努比设计新形象”的造型比赛,激发学生用各种媒材创作作品的灵感,学生们有的用泥胶塑造,有的用泥胶、报纸设计,还有的甚至用上了实物拼绘的方法,真是形式各异,形态万千。最后,我用了一个衔接的提问:“有了新形象的史奴比会为人民做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呢?”予以学生小组讨论的空间,此时我引导学生在
15、身边取材,充分地启发他们的思维、创作的灵感,从作品看来,有的学生创作出了史努比当裁缝的形象,在裁缝店里帮人民制作好看的衣服,这时学生突发奇想,把实物剪刀贴到了史努比的手上;还有的把盛泥胶的盒的盖子做成了陪着史努比送“外买”的太阳学生的每幅作品就是一个栩栩如生的故事,表现手法就是身边的灵感,这时你不禁为他们的创意感到无比震撼。为此,灵感是儿童在创作美术作品过程中对日常状态的超越。灵感是儿童美术创作中最为旺盛、纷泛的状态,也是美术教学中启迪、诱发儿童获得的一种重要的创造力。四、取于生活,丰富儿童艺术操作的技巧。艺术操作也是美术创造才能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表面上来看,艺术操作纯然是一种外在的技艺,实际
16、不然。在儿童准备表达、操作时,心中意象并不一定已非常清晰、完善,正是靠着表达和操作运动,艺术意象才逐步鲜明、完整并得以最后定型、完成。艺术操作是一种实践活动,美术作品的表现是离不开特定的技能与技巧的。然而,如果离开艺术灵感,孤立的追求操作技能与技巧,就会沦为匠艺。我们常常看到有些广告画,就技能和技巧角度是符合“画”的要求的,然而其中缺乏艺术不可少的灵感与生气,所以算不上真正的艺术品。因此,我在教学中,首先着重让学生立意创新,从生活的大事小事中寻找灵感,再进行想象和整合,最后选择表现手法进行创作。在美术第二课堂活动中,我结合市的有关综合探索的课题,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从生活中取媒材。比如,在
17、指导学生创作农具的美术作品中,根据我们农村的特点,我引导学生:“你能找到生活中一切农具、农场品等材料吗?你能到市场上走走吗?”之后,该学生采访了一些农民,到了市场等,先后带来了草帽、干辣椒、竹篮、石头等,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启发学生:“生活中的媒材是不是艺术品呢?艺术品需要我们去再创造。”接着,我把草帽剪开两半,用其中的制作成了一个少女的头像,这样一来,学生受到了启发,制作具有农村生活气息的造型的拼绘作品,通过这样的创作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发现生活美、创造美的能力,有效丰富了艺术操作的技巧。综上所述,在美术教育中注入生活元素,从艺术敏感、艺术想象力、灵感和艺术操作四个方面培养儿童独有的艺术创造力,将更能使儿童谱写成一首好“诗”。注释:转引自镜与灯,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96页。转引自名人名言录,华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343页。转引自美学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30页。参见与米罗调制鸡尾酒,上海文艺出版社。引自文心雕龙体性。引自美学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359页。引自艺术哲学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