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课时:1课时课型:造型。表现备课时间:2012、3、23授课时间:2012、3、授课对象:初中七年级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介绍,主要让学生掌握物象空间表达的方法和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细微观察并发现生活随处可见的美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物象空间的表达方法的基本认识,特别掌握透视的表达方法。2、了解空间的表达方法的特点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并学会运用物象空间的表达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美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物象空间表达的方法及运用教学难点:学生准确掌握物象的透视表达和手绘能力教学方法:引导加指导1、教法:通过图片说明,让学生了解物象空
2、间的基本表达方法,举例并说明关于物象空间表达方法上的典型特征和表达时运用所需要解决的难点2、学法:学生通过教师讲解了解了本课的基本内容,通过实践可以使学生得到学以致用,学会运用物象空间的表达方法,在实践中需要教师指导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幻灯片课件学具准备:课本、A4纸、黑或蓝或彩色笔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通过多媒体放映具有典型性的物象表达方法的图片(带着问题:用了甚么方法和手段表现?)2、通过多媒体放映一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象(1)一边放映一边介绍图片中的物象之间的各种关系(2)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充满美,物象间的关系如何处理(二)引入新课:通过刚才观看的图片,我们用什么样的表达方法表
3、现生活中的美丽(讨论)用甚么方法和手段?(线、空间、色彩)如果让你来表现,你会用什么样的方法?(三)讲授新课:1、设提问:解释什么是物象空间的表达?物象是指,包含有具体事物的三维立体空间。例如:我们上课的教室被称作室内空间。运动场、花园等称为室外空间。2、为什么要运用手绘线条表达物象空间?清晰、简洁、美观;实用性。表现的方面:广告、设计、建筑、漫画、装潢。3、物象的表达方式:(1)前后遮挡的方法画面前面的景象遮挡后面的景象,来表达前后、远近的关系。(2)近大远小的透视表达方法利用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来表现空间关系,是符合人们直观感受的一种表达方法。讲述透视常用的两种方法,平行透视:立方体有一个面
4、与透明的画面平行即与画面平行,立方体和画面所构成的透视关系透视就叫“平行透视”。(它只有一个消失点)成角透视:(二点透视)就是把立方体画到画面上,立方体的四个面相对于画面倾斜成一定角度时,往纵深平行的直线产生了两个消失点。在这平行情况下,与上下两个水平面相垂直的平行线也产生了长度的缩小,但是不带有消失点(3)平摆式表达方法不考虑物象的透视关系,在绘画中有一种装饰效果。平摆在画面上的物象,下面表示近,上面表示远(如表示前院后院,楼上楼下等)(4)游移式的表达方法在表现很大的空间时,不是站在一个地方能看的到的,如表达街道从东道西,山底下到山顶上的景物,这时可采用边走边画的方式。中国山水风景中常采用
5、此法。(5)主观式的表达方法通过个人的想法来画出物象,包含了很多个人的思想和看法。(四)领学生回顾刚才的内容:把这五种表达方法再回顾,充分理解表现方法和表现内容,重点是透视的表达方法。由于在平面上表现空间,是通过物象之间的位置与前后关系呈现的,所以这几种物象空间的表达方式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五)欣赏图片通过欣赏图片,加深学生对物象课件表达的几种方法的印象,为稍后的练习做准备。(六)提问:你认为哪种方法表现空间最好?你喜欢哪种表现方法?哪种方法表现出来的物象最美?你在哪见过?还有哪些表现空间的方法?(六)课堂练习1、看课本,看看书中有多少图片运用了课件表达的方法2、请选择一种合适的空间表达方法,写生街道、校园、大屏幕上的风景、教室一角、课桌、讲台、展示台。等(要求画面具有空间感和美感)(七)写生作业展示自评、互评、讲评(八)小结本节课进行了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的学习,学习了五种表达物象的方法,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欣赏了很多绘画图片,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使他们接受了美的熏陶。这节课对我们的以后的生活和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