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川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学习主题
第12课 红军长征
一、课标要求
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记住长征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地点,掌握遵义会议的时间和内容,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概述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
2.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读《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引导学生制作长征示意图并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分析遵义会议前后红军所面临的不同革命形势,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讨论长征精神,引导学生体会学习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欣赏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体会一代伟人文韬武略的风采。
三、教学重点
中央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遵义会议
四、教学难点
理解遵义会议为什么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听《七律·长征》歌曲。设问:这是毛泽东写下的《七律.长征》,毛泽东的这首诗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成的?你所了解的长征的路途是什么样的情况呢?(充满艰辛,困难重重)
那红军为什么还要去进行艰苦的长征呢?
(二)新课学习
长征原因
读课文第一、二段,
思考: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师:随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红军和革命根据地迅速发展起来,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对此情况是何态度?请看大屏幕材料:蒋介石的训话,齐读蒋介石的话,他对红军采取什么政策?(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外寇指?内匪指?这一政策的实质是?对外实行不抵抗,对内继续围剿红军。大家试想,强盗已经侵入家门,家中却在兄弟相残。这合理吗?蒋介石在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下,调集军队先后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五次大规模的“围剿”)展示《反围剿斗争情况图表》,请比较红军前四次反围剿和第五次反围剿各是什么情况?是什么原因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又导致了什么事件的发生(学生回答:前四次反围剿在正确的领导下获得胜利,第五次反围剿,由于党中央主要领导人坚持执行“左”倾冒险主义的方针和政策,放弃了之前的正确作战方针,使第五次反围剿严重失利,导致了红军被迫战略转移,开始长征。出示红军长征原因)
长征概况
师:长征历时两年,行程2万5千里,今天让我们踏着红军的足迹重走长征路,看看每个地方留下了怎样的传奇?
请结合地图册阅读课文70—74页和以下问题找出长征途中重大事件和地点勾画下来;讨论长征的历程。
中央红军从哪年开始长征?从哪里出发?面对红军的长征,敌人有怎样的举动?红军长征初期的情况如何?
长征经过哪些地方,经历了哪些重大事件?
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了哪些困难? 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学生回答)
指名回答以上问题,之后请同学们自己绘一幅长征路线概况图,指名黑板演示。学生评价,补充。
根据路线图,讲长征的故事。(你知道什么长征中感人的故事,可以讲讲吗?)
教师结合学生的讲述补充相关知识:长征初期,红军经过浴血奋战,冲破四道封锁线,但湘江战役结束后,红军损失惨重,惨重到什么程度?(由出发时的8万任锐减到3万多人,湘江水几乎被染成了红色,江底到处沉没着红军战士的尸体。)这么悲壮的旅程,红军战士没有退缩,仍然坚持,体现了什么精神?(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教师补充:四渡赤水是战争中运动战的典范。1935年1月至3月,红军四渡赤水,一渡赤水河,从贵州入川南,蒋介石急忙派兵封锁长江;二渡赤水河,重入贵州,奇袭娄山关,再占遵义城,取得长征以来的第一个大胜利;三渡赤水,再入四川古蔺;四渡赤水,南渡乌江,直逼贵阳,虚晃一枪后,巧渡金沙江。四渡赤水是毛泽东为了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采用的灵活机动的创新性的战略战术,从而带领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这体现了长征中的什么精神?(创新精神)巧渡金沙江之后,红军长征形式有何改观?(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掌握了作战的主动权)
通过大凉山彝族地区,读史海拾贝,你知道我党的民族政策是什么?(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发展.红军顺利通过大凉山,化解了彝族人民对汉族的仇恨。)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又面临了哪些困难?看73页两段小字故事,从这些故事中你体会到什么精神?(坚定的革命信念,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团结协作,患难与共的精神)
经过这些故事的学习,我们的内心都难以平静,是千千万万红军战士的血肉之躯诠释了长征的伟大,那么我想调查一下,如此苦难凶险的历程,是长征精神支撑着我们的战士继续前进,哪种精神给你的震撼最大,最值得你去学习?哪位同学来谈一下你归纳的长征精神呢?
归纳长征精神 (根据学生的归纳) 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
长征意义
长征胜利会师结束了,长征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学生体会
师:中国历史上伟大的长征胜利结束,那么,长征由初期的失利转而最终的胜利,它的转折点在哪儿呢?
遵义会议
朗读71页遵义会议解决:遵义会议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具有什么历史意义?(学生完成)
讨论: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提示:遵义会议召开背景,召开之后情况如何呢?召开之前,由于错误的领导,红军损失惨重,濒临绝境;之后,红军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掌握了作战主动权,取得了长征的胜利。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因此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三)课堂小结,说说经过本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四)巩固练习
(五)电视剧《长征》片尾《十送红军》
(六)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