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体育说课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鱼跃前滚翻(男)远撑前滚翻(女)
本课设计的指导思想:
本课以体育与保健指导纲要为依据,结合初二学生好动、好学、兴趣广泛、模仿能力强特点,以及城乡交间地区的学校,往往运动场地相对狭小、学生人数较多、体育器材充足的情况下来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因此,在教案的总体设计上,本着求实、拓宽、探索、创新的思路来展开,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既强调教师“教”的重要性,又突出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体育游戏这一体育教育的好途径,通过游戏规则要求,教师言语激励,评价反馈等,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公平竞争、实事求是,顽强拼搏的优良品质和优秀体育道德作风。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体现体育的教育性原则。
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体育与保健》二年级教材。鱼跃前滚翻和远撑前滚翻。
说教材
“鱼跃前滚翻”和“远撑前滚翻”教材在初二教材中首次出现,虽然上过一次课,但是它难度较大,所以定为新授课。“鱼跃前滚翻”和远撑前滚翻在本学期安排2课时,本课是第一课时,第二课次。鱼跃前滚翻和远撑前滚翻是在学习前滚翻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为以后技巧联合动作教学服务。“鱼跃前滚翻”和远撑前滚翻的蹬、跃、撑、滚等各技术环节,同其他滚翻类动作技术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学好“鱼跃前滚翻”和“远撑前滚翻”对以后的滚翻类教材的学习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在初中滚翻类教材中具有很重要的位置。
二、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了解鱼跃前滚翻和远撑前滚翻的动作技术结构,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陈述鱼跃前滚翻和远撑前滚翻的动作要领,懂得身体跃起腾空和远撑是区别于前滚翻的关键
2、运动技能目标:80%的学生能独立完成鱼跃前滚翻和远撑前滚翻动作,25%的学生完成动作圆滑优美,具有明显的腾空和远撑过程。
3、身体健康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柔韧好协调能力。
4、心理健康目标: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维、自我评价能力,通过艺术操教学,让学生接受美的教育,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审美和鉴赏美能力。
5、社会适应目标:培养学生在集体的环境中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鱼跃前滚翻”动作要点概括讲四个字:蹬、跃、撑、滚;重点:蹬、跃;难点:跃和撑腰结合。
远撑前滚翻重点:蹬地积极主动,保持远撑距离; 难点:远撑后的屈体、低头、团身。
说对象
教学对象为小浦中学初二年级,二(6)班学生,共54人。该班学生特别喜欢体育活动,身体素质普遍较好,集体荣誉感强,在鱼跃前滚翻第一课次后,大多数学生已经有了“鱼跃前滚翻”基本技术动作,这为本课次授课打下良好基础。
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教学主要分三个阶段来教学分别是:
愉悦身心阶段。教师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法、游戏参与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主要采用:观察法、模仿练习法。
学习发展阶段。教师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法、预防和纠正错误法、积极性评价法、分层递进法;学生主要采用:观察法、小团体练习法、小团体评价法、自我评价法。
恢复身心阶段。教师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法、积极性评价法;学生主要采用:观察法、模仿练习法。
五、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1、课堂常规
2、队列队形练习。5--6次
目的:加强组织纪律,明确教学任务。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兴奋性。
(二)愉悦身心阶段
教学步骤:
1、游戏“兔子舞”
2、结合技巧特点:在音乐伴奏下师生一跳舞。
3、诱导练习: 半蹲后摆开始做兔跳(直腿跳跃)练习。
目的:为培养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为学习技巧做好身心准备。
(三)学习发展阶段
1、鱼跃前滚翻
教学步骤:
A、(女生)前滚翻练习; 要求:在练习过程中两腿有伸直过程。
(男生)手撑标志线做远撑前滚翻练习;要求:双手远撑。
B、教师示范鱼跃前滚翻和远撑前滚翻完整动作,并结合图解,归纳、诱导、讲解鱼跃前滚翻动作要领,及保护帮助方法。
C、学生在保护帮助下自由练习鱼跃前滚翻。
D、男同学依次跃过同伴平举的手做鱼跃前滚翻动作并逐渐过渡到穿越呼拉圈动作。女同学依次跃过排球、篮球做远撑前滚翻动作并过渡到跃过小垫子动作。要求:根据练习者要求可自由调整平举手的高度和远度。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应多次用语言强调学生在空中膝关节不要弯曲,以免造成运动损伤。
E、根据自己练习情况结合教师评价,组内讨论进行自我评价。选择练习难度,通过练习反馈,进行自我调整。练习难度分三组,基本完成组(A组)、达标组(B组)、创新提高组(C组)。
在整个练习过程中,教师应巡回指导,分组后对基本完成组同学要进行重点辅导。
F、请2--3名不同类型的同学示范。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能分析动作,然后教师客观评价,并小结鱼跃前滚翻练习情况。
(四)恢复身心阶段
教学步骤:
A、教师领做放松操,学生模仿练习。
B、在音乐伴奏下,师生同做。
C、教师总结讲评,归还器械,师生道别。1’
目的:有组织的结束教学活动,逐渐恢复学生机体功能,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培养学生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
七、教学媒体:
2块小垫子、四块大垫子、录音机一台、磁带二盒,篮球、排球、呼拉圈各2个、一个篮球场。
八、预计课的效果:
预计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预计课平均心率130--140次/分。运动密度35--40%。预计教学的技能目标达成:80%的学生能独立完成鱼跃前滚翻动作,25%的学生完成动作圆滑优美,具有明显的腾空过程,发展学生柔韧、灵敏、协调素质。通过变向跑练习,培养学生控制身体和调整速度能力。学生不但在身体上得到锻炼,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运用教学手段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到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在心理和生理上有一种获得成功后的喜悦感受;激发了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从而更加主动积极地参加体育活动。为终身体育打下扎实的身心基础。同时,学生互帮互学。小集体的共同意识、责任感,与他人的合作及人际关系得到培养,在教学中得到充分落实。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