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季羡林为什么喜欢夹竹桃.docx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9255644 上传时间:2025-03-1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季羡林为什么喜欢夹竹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季羡林为什么喜欢夹竹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季羡林为什么喜欢夹竹桃 ——关于《夹竹桃》文本解读的思考 原文《夹竹桃》是季羡林1962年写的,第2年发表在《人民文学》第1期上。在李铮编的《季羡林年谱》中,介绍了这篇散文的背景:1959年,季羡林作为民间外交的使者,应邀参加缅甸研究会50周年研究大会。所以散文的后半部分写缅甸的夹竹桃,写它的象征意义:“我每天就在这样的夹竹桃下走出走进。晚上同缅甸朋友们在楼上凭栏闲眺,畅谈各种各样的问题,谈蒲甘的历史,谈中缅文化交流,谈中缅两国人民同胞般的友谊。在这时候,远处的古塔逐渐隐入暮霭中,近处的几个古塔上却给电灯照得通明,望之如灵山幻境我伸手到栏外,就可以抓到夹竹桃的顶枝,花香也一阵一阵地从下面飘上楼来,仿佛把中缅友谊熏得更加芬芳。就这样,在对于夹竹桃的婉美动人的回忆里,又涂上了一层绚烂夺目的缅人民友谊的色彩,我从此更爱夹竹桃……”编者选入课本时将《夹竹桃》这部分内容全部删去,而保留了原文的主体部分——作者回忆家中的两盆夹竹桃。 课文一开头便写道:“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刚读这样的开头并无什么诧异,因为一般人写文章都会这样——以几个“最”突出自己所写的对象。然而,对待写作一向一丝不苟的季羡林在自己散文集的《自序》中这样写道:“我写东西有一条金科玉律:凡是没有真正使我感动的事物,我决不下笔去写。”可见,季老对夹竹桃的这份感情是真实的,是深厚的。“那到底是什么让季老对这种很普通的花情有独钟呢?”不禁引起了我的思索。 对照原文,细读课文,我略知一二。 首先,季羡林在原文中这样说:“好多好多年,我就在这样的夹竹桃下面走出走进最初我的个儿矮,必须仰头才能看到花朵后来,我逐渐长高了,夹竹桃在我眼中也就逐渐矮了起来,等到我眼睛平视就可以看到花的时候,我离开了家。”可见,夹竹桃一直陪伴着季羡林长大。从幼年、童年到少年,夹竹桃见证着季先生童年的成长历程,感情深厚自然不言而喻。 其次,在文章中他也表达得十分明确:“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季老喜爱夹竹桃的韧性,喜爱夹竹桃引起他丰富而充满情趣的幻想。 再读季老的生平介绍、人生故事以及有关2006年评选感动中国人物的宣传资料,我一次次被这位大师所震惊着,感动着,同时也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季老喜爱夹竹桃的深层缘由。那“雪火相容”红白相间的夹竹桃不声不响,悄悄地,一声不响地开放,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季老正像夹竹桃那样朴实、坚韧地活着,难怪宗璞称他为“夹竹桃知己”。 季老曾说:“走运时,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得过了头;倒霉时,要想到走运,不必垂头丧气。心态始终保持平衡,情绪始终保持稳定。”是呀,季老的一生并不平坦,出生贫寒,6岁投奔叔父,考入清华,赴德留学,然而“文革”十年,季羡林从拥护、迷惑到醒悟,从旁观逍遥到挨批斗,遭毒打,接受血的洗礼,最终被戴上“反革命”的帽子关进“牛棚”。然而,面对人生的坎坷,他没有退缩,甚至笑称“这样的锻炼是古今中外所没有的。”这种被逼无奈的痛苦锻炼,正显示了季老坚韧不屈的意志和忍辱自强的精神。更令人惊讶的是季老从“牛棚”出来后,被勒令看楼门,守电话,成为一个“不可接触者”。然而,他想到印度两大史诗之一的梵文写的《罗摩衍那》。他就晚上把梵文译成汉文散文,写成小纸条装在口袋里,白天守楼时,脑袋不停止思考,把散文改为有韵的诗。280万字、8卷本的《罗摩衍那》就这样被翻译出来。季老就像那夹竹桃一样安静从容地开、始终如一地开、锲而不舍地开、顽强不屈地开放,开放…… 新的时代,季老卓绝的成就让其名声大振,“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等三大桂冠相继而来,季老以贯有的平和相待,并多次谢绝这样的称号。就连2006年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后,他依然对前去颁奖的央视剧组成员说:“我有什么可以感动中国的?我受之有愧!”作为誉满国内外的学术大师,季羡林却没有半点架子和派头。他的性格平和、宽厚、朴实,总是穿着一身洗得发白了的卡其布中山装,圆口布鞋,出门时提着一个上世纪50年代生产的人造革旧书包。他喜爱动物花草,甚至“经常为一些小猫小狗小花小草惹起万斛闲愁”。 真情、真实、平实、平淡是季羡林先生做人做事的原则。正像夹竹桃那样无论“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他都是那样默默地展开最普通也是最娇艳的花朵。 再说“和谐”。早在20多年前,季先生就提出“和谐”这一命题——“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就是和谐”。人与人要和谐相处。人与大自然也要和谐相处。东方人对待大自然的态度是同大自然交朋友,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在这个基础上再向自然有所索取。“天人合一”这个命题,就是这种态度在哲学上凝练的表述。夹竹桃“雪火相容”的景象也许正是自然“和谐”以及季老内心追求的一种“映射”吧! 由此看来,夹竹桃“摇摇儿女花,挺挺君子操”(沈与求)的妙趣横生的景象和坚韧的品格正是季老的一种写照。季老也兼具了竹的高风亮节与桃的“灼灼其华”。也许这才是季老喜欢夹竹桃的真正原因。 课堂上,我要将这样的理解传递给我的学生们,引领他们感受夹竹桃充满情趣景象的同时,感受其中蕴含的人格魅力。 第四自然段教学 (一)韧性    1、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写了夹竹桃的韧性?(第四自然段)细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品出夹竹桃的韧性?(可以圈、划、批注)。    2、交流      第一句:“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默默绽放,不张扬,不起眼,从不与白花争艳,常年不败,坚持开放。)     ·该怎样读好这句话呢?练读,指名读。     ·指导朗读后齐读。(“悄悄地一声不响”要读得轻柔些,而“又开出、又长出”要读得重些。)     第二句:“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从这句话里又能体会到什么呢?(生命力顽强,一年三季充满生机,花期长。)      ·“无日不迎风吐艳”是什么意思?(边叙述边板书:无日不迎风吐艳)为什么不说每天都迎风土艳?(哦,双重否定,语气更加强烈,更能体现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不管怎样的季节,怎样的环境,夹竹桃都始终如一,迎风吐艳。多么顽强的生命力!你能读好它吗?(要读出不同季节不同环境的坚强)各自练读,男女生分读。      ·师引导后齐读:春天到了,暖风习习,夹竹桃——(迎风吐艳);夏天到了,赤日炎炎,大雨倾盆,夹竹桃——(迎风吐艳);秋天到了,凄清寒冷,夹竹桃——(迎风吐艳)。     第三句:“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从这句话里你又品出了什么?      ·“无不奉陪”“无不”是什么意思?(板:无不)“无不奉陪”呢?(板:奉陪)(又一次用了双重否定,强调了不管什么季节夹竹桃都一一奉陪,突出了花期之长,没有哪一种季节性的花可以与之相比,又一次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韧性的赞美。)      ·指读,齐读。      ·练习用“无……不……”和“无不”分别说个句子。       小结过渡:夹竹桃的花期真长呀,所以在作者的心理又有什么新感受呢?     第四句:“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能不用问号换种说法吗?哪种效果好?一起读。    3、夹竹桃的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的确显得非常可贵。(板:可贵)文中哪一小节写了院子里的花?(生:第三小节)     ·同学们有没有注意第四自然段开头的词语“然而”,用“然而”过渡到夹竹桃,就说明第三自然段写了其他花。     ·请同学们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写了多少花,有没有写夹竹桃?       (一百几十个字,写了十四种花,却没有一个字写夹竹桃的。)     ·课文重点写夹竹桃,那作者为什么要把小院里的花写得这么美呢?是不是离题了?老师让你们看一看院子里的花。(课件展示十四种花)(这样写,其实是将其他的花跟夹竹桃作对比,衬托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4、让我们再读一读这句反问句。    5、细细品味,我们不得不佩服季老先生的独具匠心:写百花,只为一花。同学们,我们描写一种事物,可以象第四节那样直接描写,也可以像第三节那样衬托描写。    6、对比读。老师看到大家学得这么认真,老师也想参与进来,可以吗?我们一起来对比着读读课文的三四小节,好吗?    7、师领读:院子里的花虽然一年三季,万紫千红,却(只在一个季节开放)唯有夹竹桃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开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