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教材第59-60页例1、“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
2.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初步的实践能力、想象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新知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孩子们协作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教学准备:毛线、正方形纸。
教学设计
一、认识线段
1、通过手中的毛线初步感知。
要求学生取出准备好的毛线,随意地放在课桌上。
提问:孩子们,观察你桌子上的毛线,你觉得这段毛线有什么特点。(体会特点:弯曲)
教师动手拉直手中的毛线,问:你有什么发现吗?(体会:两手之间的毛线变直)
讲述:我们把这两手间的这一段叫做“线段”。(板书:线段)
你能说说线段有什么特点吗?(学生确认是直的)
2、画出一条线段,进一步体会。
描述:老师可以把手中的毛线抽象出来,画到黑板上。(画一条线段)
提问:看看线段还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发现两头有两个点)猜猜,这两个点表示什么意思?
抽生到前面举高毛线,说说线段在哪儿。
说明:我们两手掐住了毛线的两头,这两个点就表示从这里到到那里。两头也叫两端,两头的点叫做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
指名完整地说说线段有什么特点。
3、说一说下面哪些是线段。(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4、生活中的线段。
问:我们身边的那些地方也有线段呢?
小组内先交流,在全班交流。
让学生用手摸一摸直尺、课本、书桌、门、窗等等的每条边,感受线段。
5、体会多边形里的线段。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先独立完成,同桌交流,集体汇报。
6、动手造线段,体会线段有长短。
(1)讲述,我们的身边处处存在线段,就像小朋友们刚才拉直毛线,我们还可以制造出新的线段来。
抽所准备毛线不同粗细、长短的几个孩子上前拉直手中的毛线,有的竖着,有的横着,有的斜着。
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吗?(引出线段:无粗细,无方向,有长短)
(2)我们还可以在纸上折出线段来。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纸。教师示范折纸,打开后让学生看一看,折痕就是一条线段。
提问: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长的折痕吗?比它短的呢?
学生在小组里互相折一折、比一比,再交流不同的方法。
你能在这张正方形纸上折出最长的线段吗?如果学生已经折出,可问这些线段中哪条最长呢?(体会对角线最长)
(3)还能怎么造出线段呢?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二、画线段。
1、学生动手利用一些工具试着画一条线段。
2、交流画线段的工具和画线段的方法、步骤。
3、看书上第59页,了解画线段的工具。
如果没有直尺,说说还能用什么工具。(可以借助身边的物品)
4、画线段的注意事项。
谈话:我这样画一条线段行吗?没压紧直尺,出现拐弯。强调:压紧直尺画线段,别忘记画上两个端点。
三、组织练习
1、画连接两点的线段。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教师在黑板上点两个点,提问:谁能以这两点为端点画线段。
这样的线段能画几条?指名到黑板上画一画,其他学生自己在纸上依照着画线段,
再在班内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
2、“想想做做”第4题
提问:“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猜猜画成的是什么图形?
学生先猜一猜,然后画一画进行验证。
4.“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独立画一画、数 一数,交流时演示数的方法。
孩子们,我们有什么方法很快画出的线段又不遗漏?
重点指导有序画法:个点子编号,从一号点开始依次连接其余个点(1-2,1-3,1-4),从二号点开始依次连接剩余各点(2-3,2-4),以此类推。
四、课堂总结。谈话:今天我们学习了新知识,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