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数学阅读理解复习教学设计案例
保定市徐水区 安肃镇中学 于艳红
教学目标:
1经历实践、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自学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和知识的应用能力。
2通过观察、想像、书写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全面性、严密性,以及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3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探索数学奥秘的愿望,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
经历实践、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自学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和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想像、书写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全面性、严密性,以及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教学过程:
一、 自学质疑:初中数学阅读理解题大致可分四类:纯文型,全部用文字展示条件和问题;图文型,用文字和图形结合展示条件和问题;表文型,用文字和表格结合展示条件和问题;改错型,条件、问题、解题过程都已展示,但解题过程可能要改正。
(一)纯文型
1.某校计划暑假组织教师外出旅游,,旅行社的收费方案为:如果人数不超过30人,人均费用为800元;如果人数超过30人,每增加1人,人均费用降低10元,但人均费用不得低于500元.学校根据参加旅游的人数,预付给旅行社28000元,求该校参加旅游的教师人数.
解:设该校参加旅游的教师为x人.
∵800×30=24000<28000, ∴x>30.
又∵60×500=30000>28000, ∴x<60.
根据题意得:[800-10(x-30)]x=28000.
解得x1=40, x2=70(不合题意,舍去)
答:……(二)图文型
2.如图2,淇淇和嘉嘉做数学游戏:
假设嘉嘉抽到牌的点数为x,淇淇猜中的结果应为y,则y =(B)
A.2 B.3
C.6 D.x+3
(三)表文法
3.某商店能过调低价格的方式促销n个不同的玩具,调整后的单价y(元)与调整前的单价x(元)满足一次函数关系,如下表:
第1个
第2个
第3个
第4个
…
第n个
调整前单价x(元)
x1
x2=6
x3=72
x4
…
xn
调整后单价x(元)
y1
y2=4
y3=59
y4
…
yn
已知这n个玩具调整后的单价都大于2元.
(1)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确定x的取值范围;
(2)某个玩具调整前单价是108元,顾客购买这个玩具省了多少钱?
(3)这n个玩具调整前、后的平均单价分别为,,猜想与的关系式,并写出推导过程.
(四)改错型
4、嘉淇同学用配方法推导一元二次方程ax²+bx+c=0(a≠0)的求根公式时,对于b2-4ac>0的情况,她是这样做的:
由于a≠0,方程ax2+bx+c=0变形为:
x2+x=-,…第一步
x2+x+()2=-+()2,…第二步
(x+)2=,…第三步
x+=(b2-4ac>0),…第四步
x=,…第五步
(1)嘉淇的解法从第 步开始出现错误;事实上,当b2-4ac>0时,方程ax²+bx+c=0(a≠0)的求根公式是 。
(2)用配方法解方程:x2-2x-24=0
二、合作探究:
探究1:如图已知:线段AB,BC,∠ABC = 90°. 求作:矩形ABCD.
以下是甲、乙两同学的作业:
对于两人的作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两人都对 B.两人都不对
C.甲对,乙不对 D.甲不对,乙对
点拨:本题重在培养学生的尺规作图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把尺规作图复习一下。
探究2.如图12,一段抛物线:y=-x(x-3)(0≤x≤3),记为C1,它与x轴交于点O,A1;将C1绕点A1旋转180°得C2,交x 轴于点A2;
将C2绕点A2旋转180°得C3,交x 轴于点A3;
……
如此进行下去,直至得C13.若P(37,m)
在第13段抛物线C13上,则m =__2__.
点拨:本题想象力强,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分析各种方法不断地尝试、试验或根据老师的引导最终顿开思路找到答案。这样会大大的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对阅读理解题兴趣大增。
探究3
将一正方形纸片按图5中(1)、(2)的方式依次对折后,再沿(3)中的虚线裁剪,最后将(4)中的纸片打开铺平,所得图案应该是下面图案中的( B )
点拨:本题动手能力强,学生通过动手折叠直观感受出解题的方法和结论,大大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
探究4
请你参考黑板中老师的讲解,用运算律简便计算:
(1)999×(-15);
(2)999×+999×()-999×.
解:(1)999×(-15)
=(1000-1)×(-15)
=15-15000
=149985
(2)999×+999×()-999×.
=999×(+()-)
=999×100
=99900
点拨:本题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归纳总结:本节课从纯文型、图文型、表文型、改错型四个方面研究了一下阅读理解数学题,课堂上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进行的。无论哪种类型,其解题步骤一般都可分为以下几步
1、快速阅读,把握大意
2、仔细阅读,提炼信息
3、总结信息,建立数模
4、解决数模,回顾检查
通过本届科学系希望能使学生最终拥有一种阅读能力、拥有一份兴趣。
(四)检测提升
1、定义新运算:对于任意实数a,b,都有a⊕b=a(a-b)+1,等式右边是通常的加法、
减法及乘法运算,比如: 2⊕5=2´(2-5)+1
=2´(-3)+1
=-6+1
=-5=´-+
(1)求(-2)⊕3的值
(2)若3⊕x的值小于13,求x的取值范围,并在图13所示的数轴上表示出来.
2.
某校260名学生参加植树活动,要求每人植4~7棵,活动结束后随机抽查了20名学生每人的植树量,并分为四种类型,A:4棵;B:5棵;C:6棵;D:7棵.将各类的人数绘制成扇形图(如图14-1)和条形图(如图14-2),经确认扇形图是正确的,而条形图尚有一处错误.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条形图中存在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2)写出这20名学生每人植树量的众数、中位数;
(3)在求这20名学生每人植树量的平均数时,小宇是这样分析的:
① 小宇的分析是从哪一步开始出现错误的?
② 请你帮他计算出正确的平均数,并估计这260名学生共植树多少棵.
3、(本小题满分10分)
如图,A,B,C是三个垃圾存放点,点B,C分别位于点A的正北和正东方向,AC=100米,四人分别测得∠C的度数如下表:
甲
乙
丙
丁
∠C(单位:度)
34
36
38
40
他们又调查了各点的垃圾量,并绘制了下列尚不完整的统计图,如下图。
(1)求表中∠C度数的平均数:
(2)求A处的垃圾量,并将图2补充完整;
(3)用(1)中的作为∠C的度数,要将A处的垃圾沿道路AB都运到B处,已知运送1千克垃圾每米的费用为0.005元,求运垃圾所需的费用.
(注:sin37°=0.6,cos37°=0.8,tan37°=0.75)
4、(某景区的环形路是边长为800米的正方形ABCD,如图,现有1号,2号两游览车分别从出口A和经典C同时出发,1号车顺时针,2号车逆时针沿环形路连续循环行驶,供游客随时乘车(上,下车的时间忽略不计),两车的速度均为200米/分。
探究:设行驶时间为t分
(1)当0≤t≤s时,分别写出1号车,2号车在左半环线离出口A的路程y1,y2(米)与t(分)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当两车相距的路程是400米时t的值;
(2)t为何值时,1号车第三次恰好经过点C?,并直接写出这一段时间内它与2号车相遇过的次数。
发现如图,游客甲在BC上一点K(不与点B,C重合)处候车,准备乘车到出口A,设CK=x米。
情况一:若他刚好错过2号车,便搭乘即将到来的1号车;
情况二:若他刚好错过1号车,便搭乘即将到来的2号车;
比较哪种情况用时较多?(含候车时间)
A(出口)
C(景点)
D
B
1号车
2号车
A(出口)
C(景点)
D
B
1号车
2号车
K(甲)
决策已知游客乙在DA上从D向出口A走去,步行的速度是50米/分,当行进到DA上一点P(不与D,A重合)时,刚好与2号车相遇。
(1)他发现,乘1号车会比乘2号车到出口A用时少,请你简要说明理由;
(2)设PA=s(0<s<800)米,若他想尽快到达出口A,根据s的大小,在等候乘1号车还是步行这两种方式中,他该如何选择?
5. 嘉淇同学要证明命题“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是正确的,她先用尺规作出了如图11的四边形ABCD,并写出了如下不完整的已知和求证。
已知:如图11,在四边形ABCD中,
BC=AD,
AB= .
求证:四边形ABCD是 四边形.
图11
我的想法是:利用三角形全等,依据“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来证明.
嘉淇
(1)在方框中填空,以补全已知和求证;
(2)按的想法写出证明;
证明:
(3)用文字叙述所证命题的逆命题为
6.如图,半圆O的直径AB=4,以长为2的弦PQ为直径,向点O方向作半圆M,其中P点在AQ(弧)上且不与A点重合,但Q点可与B点重合.
发现 AP(弧)的长与QB(弧)的长之和为定值l,求l;
思考 点M与AB的最大距离为_______,此时点P,A间的距离为_______;点M与AB的最小距离为________,此时半圆M的弧与AB所围成的封闭图形面积为________.
探究 当半圆M与AB相切时,求AP(弧)的长.
(注:结果保留π,cos 35°=,cos 55°=)
第25题图 备用图
8
展开阅读全文